黄大春:把最真最美的中医找回来
小可黄大春,来自钦州市钦南区丽光卫生院。没有什么特长,平时就是喜欢看看风景,学着信笔涂鸦写写诗文。幸得佳明老师和利城师兄指点,略懂几首经方以及针灸的常用穴位。还要努力夯实中医基础、多积累经验、多总结!看到热衷中医的师兄师姐,好开心。今后在中医的道路上,不在孤独,不在彷徨。每晚睡前想想当日功课,记得第二天早起还要听老师和同门的课呢!附照片一张请各位同门多指教。
小时候最好奇的问题—你喝中药,不能吃某某东西哦。试图问长辈,为什么喝中药不能吃那东西呀?但都不能给我满意的答案。一直带着中医忌口的问题,试着寻求解答,直到后来才知道“发物”这个名词。再者有某某小孩不小心被鱼刺卡在喉咙了,曾经看过一位老爷爷在纸上画着似符又似字的图样,口里念着什么,然后烧成灰,搅匀在开水里给人服下,居然也有效果。原来五行相生相克之道,以及祝由术的神秘,已在童年给我最初的中医印象。
城镇化来得太迅猛,儿时院落找蟋蟀、下雨天听蛙鸣,夜里抓萤火虫的回忆,现在想起来仿佛是穿越!而最为惋惜的是城镇化,对中草药物种的摧残。取而代之的是输液、打针的盛行,那些清热解毒的草药被看成是不入流的野生杂草。以致儿时吃过的野果,现在摘叶子放在面前也叫不出名字,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已经“失忆”了。
我们的先祖就是用这些土生土长的“杂草”,守护了几千年的文明,但可惜时尚和潮流已经把这些“乡土味”忽略了。最为尴尬的事,被人问起听说你学过点中医,请问某某植被长什么样?我一脸茫然又涨红脸,“它那个,啊…”,最后以只知道书名和功效,并不知道“长相”打住。如果看到,某位白衣天使在路边摘药,估计是我看过最有神韵的姿势吧。可就是最淳朴的乡亲把最真实的中医火种一代代传了下来。
当然了中医是以古代哲学为基础,是“天人合一”,追求身、心、灵的和谐…如果再说下去,估计被老乡看成是神棍。菜根曰: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不把最简易的方式传扬开来,怎么把山坡塘边的“精灵”守住?有人说中医的衰亡首先在药材上,现在想想蛮有道理。每当有老乡就诊,我就不经意问起周边还有艾叶、枫木、伸筋藤之类的药吗?都知道是干嘛用的吗?每当听到,现在山上都栽桉树了,周边的草药都被农药喷死了。心理暗想,城镇化摧残也就罢了,现在又来了物种入侵,“中华神草”还有多少?
但也有激励人心的时刻,总有那会一群老乡,就诊就是找拔罐的、开点中药茶,腰酸腿疼先针灸一下。总感觉在临床上,诊断学和方剂学怎么学得这么离谱,到用的时候总是找不着影子。书到用时方恨少,下的苦功不够啊!有人问,你读书那会精力都花在哪里了?
我从小就喜欢文科,估摸着走中医的道路,一路波折却阴差阳错地将就了西医。但在临床上,总想着用中医的法子治病,同事都说,你学的那一般,怎么像“挂羊头卖狗肉的”,真是五味杂陈、悔不当初!什么叫“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大概如此!有段时间总在逃避,还好后来看了唐诗宋词,心境随之豁朗,慢慢找回了中医的模样。
直到跟随佳明老师、利城师兄学习,才感到中医的温暖。一个孜孜不倦、热爱中医的团队,信仰并不是高深莫测的玄念,就在身边、就在你看得见的人群中。一群砥砺前行的人,每天都在创造奇迹。再思辩的理论也要用疗效,争取话语权。黄帝内针让我看到中医无穷的魅力,但在临床上也有急于求而成的通病。“同气相求”是内针的第一法则,何况内针是交经缪刺,对一般老百姓来说就是“异样的针法”,如果不耐心沟通,结果是事与愿违。在此附两案例与诸君共勉。
梁某,女,74岁,诉“反复双膝疼痛10年,再发加重1周”,左膝为甚。舌淡红,少苔,脉沉弦。诊断为膝痹—肝血虚。识经左膝内外膝眼疼痛明显,属太阴、阳明经。病位:中部。左病右取,穴取:尺泽,曲池。患者是首次针灸,总有怕疼的畏惧心理。再者,她一直疑惑怎么左膝疼痛,你针我右手干嘛?飘过一个惊讶的眼神后,我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我耐心解释,从对话中了解到患者病情拖了很久,年轻时还流过产,说及家长里短,压抑心中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诸如儿子不孝,生活奔波,物力维艰,种种苦楚倾斜而出。疾病加上身心受累对患者来说,更需要一个倾诉对象。中医科有人情味的地方,在于做理疗的过程中有更多机会,去了解患者,感知患者的身心状态,助益于辩证。做一番导引后,出针。
虽有效果,但不太明显。次日再针,患者诉感觉双腿内侧有点麻。以脏腑辩证论,肝血虚,血不养筋则双膝无力。问睡眠如何?一般凌晨1-2点就容易醒,醒后难以入睡。丑时足厥阴肝经所主,肝血不足则耗及心血,母病及子,心血虚耗则心气上浮,神不守则睡眠欠佳,忧惕不安日剧。触及右脚太冲穴,右手内关穴、阴郄穴有明显压痛。识经:厥阴经、少阴经、太阴经、阳明经。
穴取:太冲穴、内关穴、阴郄穴、尺泽穴、曲池穴。出针后,疼麻感觉明显缓解。但久病拖劳,有恐再犯,必以有情有血之品调之。患者又不愿服用中药,如何是好?形气相求,想到紫河车乃益气养血之品,好是好但价格不菲,退而求其次,就羊的紫河车吧。一个月至少两次,按其饮食口味,灵活调用,患者悦纳。药膳还是挺受百姓欢迎的。
江某,男,60岁,以“反复腰骶部疼痛1月,加重5天”就诊。识经:以督脉、膀胱经、带脉为主。按男左女右,病位下部。左侧穴取:委中、承山、足临泣、后溪。后溪通督脉,腰背委中求。足临泣通带脉,承山是阿是穴。针后有效果,但没有预期的好。次诊,在详问病情后,患者有痔疮多年。在承山穴附近压痛明显,痔疮手阳明大肠之患,在外劳宫穴压痛明显。久病及络,当主穴、络穴并取。穴取:外劳宫、委中、承山、阿是穴(承山穴下一寸)、足临泣。针后,患者诉腰部酸胀疼痛感缓解。
中医博大精深,非克勉勤思不可,才识平庸,当精求一处,敦笃行之。疏漏不足,望老师、同门指正!
黄大春 2019.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