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二《烛之武退秦师》(最新版)

【题解】本文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题目译为“烛之武使秦国退军”,“退”是使动用法,使……退却。
                                            
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晋,且于楚也。晋函陵,秦氾【fán】南。
【译】晋文公、秦穆公包围郑国,因为郑国(曾经)对晋国无礼,而且从属/依附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依附于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其无礼晋:以,因为。晋文公早年出亡经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对待他。
于楚也:贰,从属二主。指郑国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亲附于楚。
词类活用:函陵,秦氾南(名词作动词,驻扎)
状语后置:以其无礼于晋(于:对)
                                           
佚【yì】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曰:“臣之壮也,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公曰:“吾不能早用,今急而求子,寡人之郑亡,子亦有不利。”之。
【译】佚之狐对郑伯说:“国家危险了,假如让烛之武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撤退。”郑伯听从了他的建议。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郑伯说:“我没能早点重用您,现在情况危急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有不利啊!”烛之武(于是)答应了这件事。
使烛之武见秦君:若,假如。
曰:辞,推辞。
之壮也: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壮,壮年。古时男子三十为“壮”。
不如人:犹,尚且。
无能为也:为,动词,做、干。也已,语气助词,表示确定。
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寡人之:是,这。过,过错。
郑亡:然,然而。
子亦有不利:焉,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之:许,答应。
通假字:无能为也(同“矣”,句末语气词)
判断句是寡人之过
                                           
【zhuì】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知亡矣。亡郑而有益君,敢以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难也。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夜里,把烛之武用绳子拴着从城上送下去见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灭亡郑国而对您有好处,冒昧地用(亡郑这件事)麻烦您。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而增强邻国的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的)外交使者(在郑国)来来往往,(郑国)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这对)您也没有什么坏处。
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知亡矣:既,已经。
(如果)亡郑而有益君:若,如果。
敢以执事:敢,自言冒昧的谦辞。以,用。执事,办事的官员,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
君知难也:其,那。
用亡郑以陪邻:焉,何、为什么、哪里。陪,增加。邻,邻国,指晋国。
以为东道主:舍,放弃。
通假字:共乏困(同“供”,供给)
古今异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把……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外交使者)
词类活用: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作动词,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郑国)
共其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资粮)
                                            
尝为晋君矣,君焦、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晋,厌之有?东封郑,又欲其西,若不【quē】秦,将取之?秦以晋,图之。”秦伯,与郑人。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还。
【译】况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晋惠公)答应给您焦、瑕这两个地方,(可是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晋国)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使秦国(的土地)削减而使晋国得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签订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回去/撤军了。
尝为晋君矣:且,况且。尝,曾经。为,动词,给予。赐,恩惠。这里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的事。
君焦、瑕:许,答应。
设版焉:济,渡河。版,指版筑的工事。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焉,句末语气词;或者用作兼词,译为“在那里”。
晋,厌之有:夫,发语词,不译。何,什么。
东封郑:既,已经,……之后。
又欲其西:肆,延伸、扩张。封,疆界。意思是,晋国灭了郑国以后,必将进攻秦国。
取之:焉,兼词,从哪里。
图之: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祈请。图,考虑。之,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还:乃,于是、就。
通假字:
之有(通“餍”,满足)
秦伯(通“悦”,高兴)
词类活用:
济而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使……成为边境/疆界)
若不秦(使……侵损、削减)
秦以晋(阙:使……侵损、削减。利,使……得利)
与郑人(名词作动词,结盟)
宾语前置:夫晋,何厌有?
                                           
子犯击之,公曰:“不可。【fú】之力不此。人之力而之,不仁;失,不整,不。吾还也。”亦之。
【译】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和谐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也离开了郑国。
子犯击之:请,请求。
夫人之力不此:微,假如没有。及,到。晋文公曾在外流亡十九年,得到秦穆公的帮助才回到晋国做了国君。
人之力而之:因,依靠。敝,损害。
:其,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与,结交、同盟。
整,不:以,用。易,替代、改变。武,指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还也:其,表示祈使,还是。
之:去,离开。
通假字:失其所与,不(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夫人之力不及此(夫,那。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0)

相关推荐

  • 文学知识故事集•烛之武巧用“东道主”退秦师238

    35.烛之武巧用"东道主"退秦师 2008年奥运会我国是主办国,也就是"东道主".我们经常用"东道主"这个词来指代主人,那这个词究竟产生于何 ...

  • 《古文观止》选读精讲(11)《烛之武退秦师》

    郑伯克段于鄢 周郑交质 石碏谏宠州吁 宫之奇谏假道 齐桓下拜受胙 曹刿论战 子鱼论战 王孙满对楚子 寺人披见文公 介之推不言禄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烛地叫武的人,春秋时期郑国人. 退:使--撤退. ...

  • 部编版必修二《六国论》3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译]齐国人不曾贿赂秦 ...

  • 部编版必修二《六国论》2

    [注]本文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附录1"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32篇文言文全文背诵篇目之一. 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 ...

  • 部编版必修二《六国论》1

    [题解]六国,指战国时代的燕赵韩魏齐楚六个诸侯国,后来都被秦国统一.文章通过议论六国灭亡,批评北宋朝廷以钱帛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国策.作者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儿 ...

  • 部编版必修二《阿房宫赋》4(完结篇)

    [注]<阿房宫赋>因为文体是"赋",所以字词的理解比较难,大家在翻译的时候尽量做到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就可以了,不要死扣一些不重要的实词和虚词,不然会越学越糊涂.这篇文章 ...

  • 部编版必修二《阿房宫赋》3

    [注]<阿房宫赋>因为文体是"赋",所以字词的理解比较难,大家在翻译的时候尽量做到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就可以了,不要死扣一些不重要的实词和虚词,不然会越学越糊涂.这篇文章 ...

  • 部编版必修二《阿房宫赋》2

    [注]<阿房宫赋>因为文体是"赋",所以字词的理解比较难,大家在翻译的时候尽量做到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就可以了,不要死扣一些不重要的实词和虚词,不然会越学越糊涂.这篇文章 ...

  • 部编版必修二《阿房宫赋》1

    [注]<阿房宫赋>因为文体是"赋",所以字词的理解比较难,大家在翻译的时候尽量做到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就可以了,不要死扣一些不重要的实词和虚词,不然会越学越糊涂.这篇文章 ...

  • 部编版必修二《答司马谏议书》3(完结篇)

    ③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译]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没有长远打算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多把不顾 ...

  • 部编版必修二《答司马谏议书》2

    [题解]司马谏议,指司马光.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当时司马光任翰林学士,写信给王安石反对变法,本文是王安石的回信.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