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莎士比亚,中国有汤显祖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537天的第537篇原创文章


马瑞民的《万历十五年-欧洲那些事儿》,今天继续,和昨天一样,我们还是比对着走进同一时期的两位东西方时代巨匠。

第一位就是莎士比亚。

一、剧作巨匠莎士比亚

我们先通过一些小八卦认识一下莎士比亚。

1、莎士比亚和哈佛大学有什么关系?

莎士比亚的父亲的同事的外孙,捐钱建了美国的哈佛大学。

2、莎士比亚和梁启超是什么关系?

莎士比亚引进中国的时候有不同的翻译版本,直到梁启超用了莎士比亚,才成为通用的译名。

3、莎士比亚是语言学家?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用5000个单词就可以写书了。但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加在一起,总共出现了15000个单词。其中有2000个是他独创的。比如eyeball(眼球)、cold-blooded(无情的)、priceless(无价的)。

4、21岁已经是三个娃的爹了?

莎士比亚(1564-1616),出生在英国的斯特拉小镇。1582年,18岁的莎士比亚和26岁的安妮海瑟维结婚,7个月后,有了第一个女儿,不到两年,家里又添了一对龙凤胎。

刚刚21岁,莎士比亚就得养活老婆和三个孩子,压力山大。于是他离开家乡,开始“敦飘”。

万历十五年,1587年,莎士比亚人在伦敦,没人知道,他是怎么当上了演员和编剧。

(火了400多年的世界级网红)

莎士比亚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1590年到1600年这十年为第一时期,其作品包括10部喜剧和9部历史剧还有1部正剧。

这个时期,伊丽莎白一世的中央主权尚属巩固,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国势大振。这使莎士比亚对生活充满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主义思想可以实现。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

10部喜剧里面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无事生非》《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皆大欢喜》。

这些喜剧大都以友谊、爱情、婚姻为主题,类似于青春偶像剧

9部历史剧中,最受追捧、人人必看的剧目是《理查三世》。仅次于《理查三世》影响力的是《亨利五世》,剧情是亨利五世远征法国,打赢了阿什库尔之战,逼迫法国国王查理六世投降并娶了他的女儿。面对十倍的强敌,亨利五世的战前演讲令人热血沸腾。

“不错,我们是少数人,
不过,我们是幸运的那少数人,

我们,是一支兄弟连。”

一部正剧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了。

2、1601年到1607年,莎士比亚进入他的第二创作时期,主基调由喜转悲。

1601~1607年,英国农村的“圈地运动”加速进行,王权和资产阶级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正在瓦解,社会矛盾深化,政治经济形势日益恶化。詹姆士一世继位后的挥霍无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剧,反抗迭起。在此情况下,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越来越加剧,再加上人到中年,莎士比亚的创作风格也从明快乐观变为阴郁悲愤,重在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

莎士比亚共写了五部悲剧,其中《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被称为四大悲剧。第五部叫做《雅典的泰门》,知名度不高。

四部剧里,《哈姆雷特》可以称为剧中之王。由《哈姆雷特》改编的电影不下20部,其中包括迪士尼的《狮子王》,冯小刚的《夜宴》。

3、1608年到1613年,莎士比亚的创作进入第三阶段,共写了四部悲喜剧。

1608~1612年詹姆士一世王朝更加腐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

四部悲喜剧分别是《泰尔亲王里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

这四部剧,主要写失散、团聚、诬陷、昭雪。可以看出,44岁-50岁的莎士比亚,想回家了。

这四部剧我们可能都不太熟悉,但我们一定听过一句话,“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就是出自《暴风雨》。

在这几部剧中,还出现了大量的精灵鬼怪、魔法巫术。

英国能出现《哈利波特》这样的作品,是有历史传统的。

1613年,莎士比亚年近50,他离开了喧闹的伦敦和繁忙的剧团,回到老家安度晚年。

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演完了人生舞台上的最后一幕。

巧合的是,同年,有一位伟大的中国剧作家和莎士比亚在一年去世,他就是汤显祖,比莎士比亚大16岁。

二、西方有莎士比亚,中国有汤显祖

戏剧界有两个不得不提的大人物:西方有莎士比亚,中国有汤显祖。

当伦敦的莎士比亚环球剧场上演《仲夏夜之梦》时,临川玉茗堂的戏台上,《牡丹亭》的剧幕也缓缓拉起,两个戏剧,同样惊艳了时代,也注定了西方戏剧之父和中国戏剧之祖8800公里的心有灵犀。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天成,莎士比亚于1616年在英国小镇斯特拉福逝世。

而同年,相隔万里的东方,汤显祖则是在江西临川去世,两位艺术巨擘的先后离世,相距不过百日。也许,这真的是历史奇观吧。

“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也”。早在1930年,日本戏曲史家青木正儿在他的《中国近世戏曲史》中,就第一次把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

我们再重新认识一下汤显祖。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因为仕途不顺,1596年,汤显祖愤而弃官归里,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汤显祖戏剧作品《牡丹亭》(《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品,其中《牡丹亭》我们最为熟悉。

杜丽娘小姐对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伤情而死。杜丽娘死后化为魂魄继续追求柳梦梅,人鬼情未了。最后,杜丽娘起死回生,与柳梦梅终成眷属。剧本里最著名的几句台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在《牡丹亭》之前,中国最具影响的爱情题材戏剧作品是《西厢记》。而“《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据说,《牡丹亭》问世时,那盛况空前的演出,达到了“京华满城说《惊梦》”的风靡程度,这绝不亚于莎翁那经典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在少女巷的寰球剧场演出成功的盛况。

伦敦的观众不会忘记莎士比亚戏剧中著名角色,那个被捉弄的糊涂情人福斯托夫,当他一出场,整个舞台都被掌声震得晃动起来。

而汤显祖《牡丹亭》剧中的杜丽娘,魂兮归来,风情万种地唱起“良辰美景奈何天”时,从江南直到全国的观众怎么也无法忘掉这喟叹,有多少有情人为之垂泪,又有多少钟情女为之肠断。

三、同途异运两文豪

1、命运转折之年

翻开历史的年谱,对于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来说,万历24年,也就是1596年,是一个悲欣交集的命运转折之年。

1596年10月,莎士比亚终于获得了极为珍贵的乡绅称号和纹章,这满足了他父亲大半辈子的梦想,全家激动万分。

莎士比亚终其一生都与最高权力集团如影随形,密不可分。与他同时代的作家大都陷入当时的重大纷争,本·琼生成了天主教徒,进了监狱,克里斯托弗·马洛与新教徒的侦探纠缠不清,简直为此耗尽了生命,只有莎士比亚独善其身,巧妙地避开所有风险,总能在复杂的旋涡中全身而退,最终名利双收。

相反,汤显祖空有“显祖”之名,却从未能真正光宗耀祖。同年在遥远的东方,47岁的汤显祖对官场心如死灰,在写给朋友的诗中明确表示他现在是以官为隐,对政事多不关心。决定全力以赴创作心血之作《牡丹亭》。

2、穷困坎坷和富贵顺畅

岂止未曾显贵,纵观汤显祖的一生命运,可谓悲苦不堪。他的三个妻子先后为他生养了七个女儿、五个儿子。然而在他弃官前后,共有五个子女相继死去,曾经在短短三年内连折三儿。

与穷愁坎坷的汤显祖相比,莎士比亚的一生显然顺畅得多。仅从莎士比亚惊人的收入也可看出他事业上如何一帆风顺:1597年,他付款60镑,在家乡购置房产,俨然是当地最阔气的一座住宅;1602年又出资320镑,购得故乡107英亩耕田,20英亩牧场;他去世前立下遗嘱,除了不动产,由继承人分配的现金,约达350镑。

3、自由的时代和专制的时代

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是专制制度开始瓦解、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上升的大转折时代。在文艺复兴这片沃土上,莎士比亚尽情呼吸着自由新鲜的空气。

而汤显祖经历了痛苦彷徨的求索,也很难真正找到一条出路:在他身上,体现出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觉醒者无路可走时的悲茫无依和无可奈何。

4、包容之心的女王和“不辨贤愚”的“昏君”

莎士比亚更幸运的是,他生活在以宽容之道治国的伊丽莎白时代。

这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代之一。女王高度的政治智慧和包容之心,泽及文学艺术,特别是她对戏剧的扶持。

如果莎士比亚晚生几十年的话,不幸碰上了英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我们也许只能在断头台上听他朗诵那伟大的作品了——克伦威尔掌权后发布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关闭伦敦所有剧场。在那个砍头好比风吹帽的年头,连查理一世的头都被砍了下来,莎士比亚那颗脑袋能不能保住就很难说了。

而汤显祖却在《牡丹亭》中,强烈影射皇帝朱诩钧,将一个不辨贤愚、穷奢极欲的昏君形象和盘托出。汤显祖对于皇权的孤愤决绝之情,尽藏于《牡丹亭》那个意味深长的结尾。

四、莎士比亚的作品到底是谁写的?

莎士比亚死后,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有人提出来他的所有作品都不是莎士比亚写的。

有人质疑,他没有参与过宫廷政变,没有驰骋疆场,没有海外探险,没有大起大落,没有生死离别,没有爱恨情仇。他的地位很普通,他的人生很平凡。

他凭什么写出如此众多的、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作品?

有人甚至拿出来了证据,证明莎士比亚的作品是别人写的。

1、既然莎士比亚撰写了数十部作品,但是,却一部手稿都没有留下,现存的莎士比亚手迹只有6份签名和3页手稿;
2、莎士比亚如此成功,可他的家乡没有人提起他,没有人知道他是作家;
3、但是很多三流作家死的时候都有详细的记载,而莎士比亚死的时候,只有极少数人表示了哀悼;

4、莎士比亚没上过大学,没出过国(莎士比亚很多作品都发生在意大利,但莎士比亚常年在伦敦),每当过官,他怎么会知道那么多?

有人推测,所有戏剧的作者应该是一位出身书香门第的贵族,他不愿意暴露自己的身份,因此将作品以莎士比亚的名义出版。

这个人是谁呢?

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培根。确实,培根是当时知识最丰富的人,且长期混迹于官场。

明天的文章,我们来说说万历十五年前后的英国著名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
作者:申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