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总是担心他的学习……

作者:周强

家长:周强老师您好!这周孩子学校刚刚开了家长会,老师说孩子表现还可以,可是我总是担心他的学习……。

周强老师:孩子的学习是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大家如果注意,会发现开家长会时,忐忑不安,如坐针毡,甚至唉声叹气,有的出来之后,脸上乌云密布。也有一些高兴的家长,但是,这些高兴是暂时性的,就像您的心态一样,老师已经表示可以了,我们家长却对下一次的考试表现出担忧,希望孩子能保持甚至更好。

所以很少有家长对孩子成绩保持乐观的,微乎其微。因此,我告诉大家,如果孩子在学习上没有这种天赋时,你就要寻找孩子身上其他的天赋,优势去着重培养。但不是说就不管学习成绩了,孩子学习成绩好当然更好,但是一定要清楚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永远第一名,学习成绩只是孩子一个单方面能力的表现。

想让孩子学习好首先第一点:很简单,我们常说的学习氛围、环境!

学习氛围、环境到底是什么?

家长们有一个误区,就是单独的安静的房间,回到家吃喝不耽误,需要什么学习物品提供什么物品,我们以为这样就是了。其实这只能算是应尽的义务也就是最低点、最基础的。

那么真正的环境氛围是什么?比如说孩子回家了,你呢饭菜已经做好了,这时你在干什么或者一家人用过餐,孩子要写作业了,你家务也收拾好了,这时你在干什么?你有没有往电脑前一坐,电视机前一坐,出去打麻将,更有甚者直接在家就开始了牌局。

这些行为环境才是我们应该注意重视的。

正确的是孩子一回来,一进家门孩子喜欢的音乐就回荡在耳边,饭菜已经做好了。父母们呢正拿着一本书看,哪怕是一本食谱,这样氛围就出来了,因为人会自然地受环境的影响,倾向于周围人所做的事情,并且自然的养成习惯。吃完饭,收拾好家务,也是一样去看一些书,孩子也会安静的去写作业。

第二点,信任孩子。

大家不要小看信任的力量。因为当一个人受到信任之后,这个人会自发的产生一种能量、动力,他会遵循你的这种信任的要求高度去做,甚至超出你的标准。已达到对你的回应。这是一种心理因素的变化。

比如我对现场主持人的主持充分的信任,主持人就会有自信,压力减少,做节目时就能够思维活跃,反应灵敏,能量充沛。我不是对主持人说我要求你做主持时一定要思维活跃,反应灵敏,要求没有作用,必须是内在的自主的。

反观现在我们不仅对孩子的,有时对上司、对同事、下属都有不信任感,现在跟过去不一样了,很多人家里的房子大了,孩子从小就有自己的房间了,有的父母就不信任孩子,孩子是不是在写作业,有没有在哪发呆、有没有瞎玩,看漫画书?不行,我得看看,所以孩子写作业时有的进行偷偷的监视,有的是找借口进孩子房间一辨真伪。

我咨询的很多孩子都提到过这一点,因为心理学对孩子的注解中有一条,就是孩子是天生的心理学家。孩子孩子们心理很清楚,从你的眼神、语气都能够摸透你。

告诫大家,这种不信任的心理会增加孩子的抵触心理,而且这种抵触心理会升级,升级为了对付你而专门对付你。这时孩子的主要精力就不在作业学习上了。对孩子表现信任,一开始孩子很可能达不到你的期望,但你如果抱定这种心理,孩子会给你一个你期待的结果。

家长:那孩子写作业时我们该不该看着?

周强老师:我把您的这个看着换成另外一个词——陪读。

陪读对于孩子与家长来说,是一种紧紧跟随步步为营的策略。它的表面意向体现为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而且这种陪读现象也是越来越普遍,尤其孩子高中时期表现更明显。

父母的陪读一般基于两种心理:

一、 在于督促监督孩子好好学习,每天的新课内容是否掌握以及作业的完成。

二、 体现学习的重要性。

但是,有关陪读的效果来说,好的少,可以说微乎其微,反之坏的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大多数家长最根本的心态和目的不清晰不正确。

首先,没有平等性,没有合作伙伴的关系。陪读不是属于一言堂。也就是第一种心理,监督性,只要是这种心理,孩子的成绩就不要设想会好,同时会造成孩子对父母的排斥。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父母陪读不是监督,不是责备,而是为了给以及时有效的帮助,温馨适当的陪伴,有耐心有容量的体贴。

及时有效的帮助

是指孩子遇到难题时,父母会根据孩子的表情、动作及时发现的,这时呢,你不要马上就给以指导,尤其是在孩子上小学时期,要给孩子1-2分钟的自我思考时间,如果孩子不能解决,父母当中一人以一种商讨的语气说;我来看看,大家一定要注意我为什么要求一个人上前,我的要求是,即便是这个题你完全可以解决,你不要以自我为主去解决,你要征求你爱人的建议。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从小培养孩子有求必问,乐于与人探讨问题的良好习惯,同时建立在学习以外,也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常规的沟通机制,其中最关键的是能够倾听他人的建议,可谓一举多得。

如果,父母能够再幽默一些或者其中一方甘当绿叶效果会更好不仅提高效率孩子还会记得牢固。比如,我曾经在幼儿园教孩子们认识数字时,我会故意将5说成3,6说成9,孩子们的反应是很快的,他们马上就会说不对是几几几,小学生数学题我会故意算错,因为人天生有一种学习欲与表现欲。

在我写出数字和数学题时孩子们他们的大脑是开足了马力来进行识别运算,这时积极性就完全表现出来,然后在加上自己的回答是正确的,孩子们会有成就感。

与此同时孩子们还会感觉很好玩、很好笑,发现学习是一件好玩的事,就更加乐于学习,并且孩子们会把这些事到处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又不由自主的复习了一遍,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示弱,你的示弱不代表你笨,而是一种幽默,孩子会乐于跟随你学习。

在一个,不让你发现之后马上进行帮助而是留给孩子一个思考时间,是为了让孩子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因为人还有一种通性,懒惰。

这不仅限于孩子,每个人都有,因此孩子某些时候希望父母能够直接给予答案,这样孩子就无需费时间费精力,因此,一定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这个可根据孩子个体情况的不同来定。比如孩子脑子灵活时间可稍稍长一些,反之短一些。

因为灵活的可能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你如贸然上去一是有可能打断孩子的思路,二就是刚才说的,会慢慢地懒惰。反之的孩子为何要短一些呢,因为时间过长孩子就会失去信心,继而气馁,因此,你上去进行帮助,孩子会感觉有希望,但是不管是灵还是不灵的孩子,你的帮助一定要是引导、诱导、启发性的,不能直接的说该怎样怎样。

如果你说这个原则我不好掌握,那我告诉你最低限,最终的答案一定要从孩子那里出来。强调的一点——耐心、耐心、耐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与孩子相处多开启朋友模式

这种关系应该到达可以相互嬉戏打闹,开玩笑的境界。例如我和我的儿子。家长在孩子面前需不需要权威性?需要,威严也需要,但这种威严、权威不是由你的专制、恐吓、棍棒带来的,而是在你尊重孩子建议,在你错了之后能及时诚恳的承认错误之时带来的。

尤其是你与孩子之间出现问题的辩论时,我们的教育关键点在于你是否以一个有阅历的成年人的思维去引导你的孩子来找出问题的所在,而非是谁对谁错,孩子毕竟是孩子,当孩子的说法不正确时,你不要直接的说错,更有一些家长说小屁孩你知道什么?直接就把孩子给打击了。

一定要与孩子建立常规的沟通交流机制,每周至少一次,这种交流主要是倾听,孩子会说一些高兴的,一些不高兴的。

高兴的你要做出回应也要讲出你所遇到的有趣可笑的事,如果没有,找一些笑话书去看去背。孩子说道不高兴的事情时,父母首先做到共情,就是理解孩子的感受,先接纳,然后引导孩子走出负面情绪最后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解决方式。

再有,我们很多家长希望能够随时随地的窥探到孩子的一切,也是用尽心机比如偷看孩子的手机、日记、QQ聊天记录等等,其实没有必要,因为你只要用心聆听了,孩子在他所表述的语言、事情里面会无意中把一些信息泄露给你。你就可以了解孩子的一些事情。

还有,孩子在谈到老师的时候,会把自己的一些看法告诉你,你这时要用心听孩子对老师好的评价与赞誉,这样当你见到孩子的老师时,你就把孩子这些评价与赞誉传达给老师,老师就会对你的孩子有好感,这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因为,一旦孩子对老师有了某种看法成见,这门课可能就完了。

相同的,老师对孩子的好评价也要同样传达给孩子。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回家向你表达了一种对老师的愤慨时,家长朋友们,你一定要清楚、学会如何对待孩子的诉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