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万寿宫:一个人的博物馆

数百年来,万寿宫一直是丰城人心目中的“圣地”。据清同治《丰城县志·寺观》载:“万寿宫,治西大井头,祀晋真人许逊(许真君),雍正十年知县刘象贤即蔡公讲堂改建”而成。又“书院”云:“蔡公讲学,在治西大街,为知县蔡毓华建,今改为万寿宫。”民国29年(1940),日军飞机炸毁正殿和后殿一部分。不久重新修复。“文化大革命”中,部分建筑遭受损坏。1983年按原貌复修前庭和正殿两部分,1984年正式成为丰城市博物馆所在地。

2013年10月,丰城市博物馆新馆(洪州窑博物馆)落成启用,万寿宫腾空弃置,一度关门大吉,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纷纷揣测它的去向。在经历三年多的闲置之后,万寿宫终于再次装修启用,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而这一次,却与一个人的努力争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就是丰城洪州窑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华青。

张华青,一个普通的水产学专家,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爱上了古玩收藏。怀着对洪州窑深厚的情感,张华青把目光集中在洪州窑青瓷的历代产品类型、丰城产汉代墓砖上面。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共收集各代洪州窑青瓷系列器物近千件、汉唐砖五千多块,跑遍了二十多个洪州窑遗址,发现了汉代墓砖烧制与洪州窑青瓷青釉之间的必然联系。在此基础上,张华青又萌生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复原洪州窑青瓷的烧制技艺,再现一千多年前洪州窑青瓷的庐山真面目。他大量搜集各级考古部门对丰城洪州窑的考古发掘资料,日以继夜地研究,分析。洪州窑发展过程中,在制瓷工艺方面有很多的创新,如匣烧、化妆土、火照、玲珑瓷、覆烧等。张华青分析出这些创新与烧制过程中的紧密联系,对复烧更加有了底气。

张华青整理出大量洪州窑青瓷烧制技艺资料。但是,由于洪州窑停烧日久,许多技艺濒于失传,张华青迫切地渴望把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下来,使之流芳百世。为了不让这些技艺失传,他多方拜师学艺,专门请人制作了多只特殊电炉,在电烧的情况下模拟柴窑的烧造气氛。在自己的家里进行了上千次的试烧,还主动找到洪州窑碗泥岭制陶作坊,以及丰城烧制缸瓦的柴窑作坊,分析古龙窑的结构和烧造气氛,请他们代烧部分制品,与制陶师傅切磋交流,研究泥料、温度、釉等工艺的变化给制品带来的变化,进一步印证自己的研究成果。经过五年多的潜心试验,终于研究出了洪州窑青瓷烧制的一系列技艺,复烧出和原洪州窑青瓷一模一样的作品,迅速受到古玩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并引起文博部门的高度关注。2016年,丰城洪州窑青瓷烧制技艺成功申报“非遗”项目,张华青正式成为首位丰城洪州窑青瓷代表性传承人。

初战告捷,张华青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有了更远大的目标。他认为,作为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一的洪州窑,目前在社会的认知度并不高,洪州窑青瓷制品、烧制技艺、学术价值以及在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史上的地位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洪州窑考古挖掘四十年来,洪州窑陶瓷器物大量散落民间,私下交易、仿制行为乱象从生,严重误导了市民对洪州窑的认识和理解,令他深为忧虑。他希望有一个官方认可的平台,能够系列地展示洪州窑的渊源、发展、鼎盛、没落的脉络,能够让人们认识真正的洪州窑陶瓷制品和烧制技艺,进一步激发广大市民自发保护洪州窑的意识,唤醒民众保护和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热情。

经过努力,张华青的愿望终于有了结果。在市文广新局和文博部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一个新的保护计划正式形成。利用闲置的万寿宫作为展示平台,采取“官办民助”的方式,由文博部门免费提供场所和展示维护费用,在万寿宫开设“洪州窑专题展厅”,将张华青多年收藏和研究的成果系统地展示出来,从崭新角度来诠释洪州窑的前世今生,让广大市民零距离接触洪州窑。

2017年初,装修一新的万寿宫重新呈现在市民面前。为了让参观者能够清晰明了地了解洪州窑的发展历史和艺术价值,在布展形式上,张华青煞费苦心,足不出门,每天都在万寿宫里琢磨。经过近三个月的准备,并经过文博部门的审核验收,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丰城市博物馆洪州窑专题展厅正式对外开放。从开放之日起,每天都有市民前来参观,其中有一对住在陆家巷的九旬老人,隔三差五便要去万寿宫看看,在展品面前驻足观看,流连忘返。老人说:洪州窑是国宝,更是丰城人的骄傲,要让更多的人认识洪州窑,热爱洪州窑。

洪州窑专题展的开放,令张华青颇感欣慰。但欣慰之余,张华青也有压力。专题展厅的日常管理是不产生任何收入的,为了布展,张华青不仅自掏腰包,而且动员妻子帮忙打“下手”。由于张华青在洪州窑青瓷研究领域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外地人慕名而来交流请教,而这其中产生的接待费用,自然也是张华青自己承担。市文博部门考虑到张华青的压力,多次主动与其沟通,寻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的办法,鼓励支持“洪州窑专题展厅”继续办下去。

丰城市博物馆洪州窑展厅每天免费对外开放,张华青每天要按时去开门,接待,解说。为了展品安全,他每天住在万寿宫里,与这些倾注了全部心血的藏品为伴。喜欢一件事是一种幸福,去做一件事是一种快乐。但要长期坚持,并且不求回报,却是一种使命。正是因为这种使命,让张华青义无反顾地扛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艰难地前行。路很长,也很曲折,且行且珍重!

(0)

相关推荐

  • 陶瓷文化(692):龚益华

    龙泉青瓷艺术大师 龚益华,1963年出生于青瓷世家,自幼跟父辈学艺烧制青瓷.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老字号--龚三兴青瓷作坊&qu ...

  • 省大师【丁绍杰】:以泥造瓷,以瓷会友

    [ 丁绍杰 ] 一九五六年生于丁氏青瓷家族,十七岁随父学习青瓷制作与龙窑烧制技艺,丁家龙窑烧制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浙江省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世界非遗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华民族文 ...

  • 陶瓷文化(627):张晞

    龙泉青瓷艺术大师 张晞,1972年出生于浙江省龙泉市宝溪乡制瓷世家.1988年起张晞拜祖父为师(祖父为民国初就研制龙泉青瓷,曾为解放后恢复龙泉青瓷作出重大贡献的民间杰出老艺人张高岳先生).进修于中国工 ...

  • 千峰叠翠、百壶匠心丁军良 

    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己熟.人不能孤独的活着,之所以有作品,是为了沟通,透过作品去告诉人家心里的想法,眼中看世界的样子,所在意的.珍惜的. 所以,作品就是自己,所有精工制作的对象.最珍贵,不能替 ...

  • 白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名瓷?

    今天我们的日用瓷里纯白瓷器随处可见. 然而古代的中国,纯白的白瓷 是突破了极大的技术壁垒方能烧成, 在此之前,青瓷一家独大. 唐朝时期,瓷器出现"南青北白"的新格局. 以邢窑为首的 ...

  • 【万寿宫夜话】万寿宫洪州窑专题博物馆展示器物介绍:战马与马蹬

    马在我国被驯养,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马以其快捷健走.力大温良的优点,很早就被人类所认识.早期马多被用来驾车,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军队最初都是以步兵和兵车混合为主,动辄都是几十万,而骑兵大多不过五 ...

  • 万寿宫老街记忆│老街文化篇(一座没有围墙的“生态博物馆”——南昌万寿宫文化历史溯源)(五十一)

    最具南昌味道民俗公号  带您走进民俗大街小巷 民俗民风丨民俗非遗丨民俗传承 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以铁柱万寿宫.南昌总商会旧址.广润门城楼.清真寺.罗英故居等118栋晚清赣派民居风格的历史风貌建筑群.老街 ...

  • 张华青 ||【万寿宫夜话】汉晋时丰城人的发明:火照

    经验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词语.经验往往带着不确定性,它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带模糊性,尚未形成确切的量化的东西. 丰城烧制陶瓷的历史至少有五千年,在汉代以前是以烧陶为主的.根据丰城的陶土,烧陶的温度可以在 ...

  • 张华青 ||【万寿宫夜话】支烧器的诞生:二千年前丰城人的智慧

    因为烧制陶器的温度广泛,一般的烧制温度下,陶坯的表面不会釉化,还会有所收缩,所以陶器的烧制相对轻松,不易粘连,陶器的烧成率也比较高. 支烧器的年代变化(从右至左) 青釉在西汉时被发明并被人为施用到坯体 ...

  • 在南昌万寿宫玩有几个地方我肯定要去的,一...

    在南昌万寿宫玩有几个地方我肯定要去的,一个就是旁边的粽子,我每次都得买上几个,还有一个就是步行街,逛一圈下来总是啥也没买[捂脸]

  • 宋徽宗瘦金体《神霄玉清万寿宫诏》

    <神霄玉清万寿宫诏>, 宋代/1119年,赵佶, 书贴,纸本, 碑纵255厘米,横130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神霄玉清万寿宫诏> <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 ...

  • 万寿宫

    万寿宫

  • 行走天下 ▏瓷瓦描青万寿宫 寻访江西万寿宫 遥想汉口万寿宫

    11月22日清晨,满载人文武汉团队师友的大巴又出发了.一路赶往江西南昌西山玉隆万寿宫,全国有记载的一千多座万寿宫的源头.此次江西的汉冶萍寻访交流活动,到了西山就有了寻根的意味. "江西填湖广 ...

  • 泸州市纳溪区万寿宫

    万寿宫,原名太保坎,建于清乾隆三十年,二零一七年元月十曰正武被市区级批准为泸州市纳溪区道教活动场所.万寿宫位于纳溪区白节镇青冈村,原三华乡政府所在地距白节4公里,白节至护国路侧雄伟壮观的飞蛾山半山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