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交易

Artist Julien

今天,是你陪着老周的第692天
“老周:
第二次给你写信了,第一次你没回,但我在你别的文章里找到了我要的答案,十分感谢!
我儿子今年9岁,昨天下午上硬笔课,忘带钢笔了,就借同桌的备用笔用了,然后给了同桌2块钱,说是租金。
我本来不知道这个事,下午的时候,这个同学的妈妈通过家长群找到我,告诉了我这件事,说她女儿不想要这2块钱,我儿子非要给,她女儿还打算用这2块钱,买点糖和他一起吃。
晚上回家,我就问了他,他说因为觉得用了别人的东西,不好意思,必须要用钱来表达自己的感谢。我跟他说,别人帮助了你,知道感谢是对的,但是小朋友之间用钱表示感谢不太好,以后她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也可以主动帮助她。
老周,我不知道这样教育儿子对不对,隐约感觉儿子这种做法也没错,你觉得呢?
盼回复,谢谢!”
你儿子做的没错,挺好。
现在的孩子,观念来源多了,不再只是呈现和传承父母的观念,所以,有趣的事情就会发生。一些孩子独特的天分也更容易“意外”出现,这种“意外”是好观念、好方法,它就可以造福其他人(不夸张地说,甚至是全人类),因为这些“意外”属于无形的知识,可以零成本在他人的头脑无限复制,这是创新的力量。
9岁的孩子突破了你的想象,在其小环境来说,也是一个创新。你和他爸爸如果懂得欣赏,可以学到孩子的创新,让孩子领着自己走。
遗憾的是,这种情况的出现,大多数父母往往是不懂欣赏的。这种保守也是人的本能,对新观念、新方法采取保守拒绝的态度,更有利于自己的安全,谁都对未知充满恐惧,未知总是可怕的嘛。
但,在我看来,这孩子做的对,为什么?我尽量解释到位:
单纯从这件事来看,家长的选择和孩子的选择是两种不同的交易方式。家长的选择是直接的同态交易:你的同学帮助了你,你要感谢,但回报只能是下次主动帮助同学。这样的交易,属于直接交易,直接交易是人类社会早期,低端的交易方式,效率低,成功率也低。
“你今天帮了我,以后你需要我时,我会主动帮你”,这种请求,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几乎都会被视为没有诚意的骗子,得到帮助的可能性很低。这种低效、让人尴尬的行事方法,在我看来,应该从孩提时代去除,如果诱导孩子这么去做,孩子真听进去了,长大后就真会尴尬至极,迷茫至极。
孩子上课需要用钢笔,花2元钱向同学租借,这是成功率较高的间接交易:你满足我的需求,我付钱,你可以用这钱去满足你当下或以后的需求。钱,让间接交易成为可能,交易的可能一下拓展至无限,分工和市场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
钱,是伟大的发明,善于用钱,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技能。相反,如果以谈钱为耻,以用钱交易为耻,这在我看来,就是返祖现象,就像孩子长了一根尾巴。
孩子已经会用钱进行间接交易,家长却要反对用钱。孩子已经领先家长太多了。此时,家长就成了孩子成长、进步的障碍。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是天然具有权威的,家长的这种阻碍作用,往往能够成功,一大拨好孩子,就这样泯然众人矣,这是巨大的浪费。
那,如果孩子展现出来的天分,超出了父母的见识和认知(这事现在经常发生),父母该怎样应对,才不会起到阻碍作用?
在我看来,有两个判断原则:
1. 孩子的身体、财物,有没有受到伤害?
2. 孩子有没有伤害他人的身体和财物?
如果没有,就是自愿交易,父母暂时理解不了,也可以无为而治,不管就没有伤害。孩子花2元租借同桌钢笔一节课的使用权,并没有违背上述两个判断原则。
反倒是,如果家长有点经济学常识,知道孩子有交易的天分,那就不会怕其他家长告状,而且还会善加引导,以利于孩子的天分发挥。
我更想说的是,父母的日常学习、与时俱进、不停进步,是教育的重要部分。这样才不至于耽误自己的孩子,父母的眼界宽、境界高,孩子的活动空间就大,天高地广,孩子才能飞得起来;父母固步自封,孩子多半被圈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小鸡、小鸭,两三只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