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族曾是商周专用祭品,蛰伏边疆近千年不忘报仇,后裔如今仅百人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出现过无数民族,一些保留延续至今,一些却永远地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提起消失的民族,知名度较高的主要有契丹、党项、柔然、匈奴等,却很少有人直到,中国古代还有“奚族”——这个民族在华夏大地上存在了两千余年,却在元朝时凭空消失。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关于“奚族”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周礼》,其中明确记载:“女桃,每庙二人,奚四人。”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也发现了是否用三奚、三十奚祭祀父乙(商王武丁)和大乙(商王成汤)的卜辞。在这一时期,奚族被中原人叫做“三奚”,“奚“的意思就是奴隶,可见这个民族在最初是被中原人奴役的种族,甚至是任人宰割的对象——商朝统治阶级大量抓捕奚族人做苦役,还将他们用来放血祭祀神明,后者便是不折不扣的人牲。《秋官·禁暴氏》中明确记载“凡奚隶聚而出入者,则司牧之,戮其犯禁者”。
▲出土的人牲坑
被欺负得无处容身的奚族只得四处迁徙,远离中原以求自保。他们不断向东北边疆流动,成为东夷民族,渐渐淡出了统治者的视线。此后他们一直没有返回中原,而是在边疆地区繁衍生存,中原政权也逐渐淡忘无视了这个不起眼的小族。
可是在东夷地区的生活也并非易事,资源少、种族多,因此争斗变得频繁。最初奚族和契丹族是邻居,他们在语言、文化、制度上都近似,强大的契丹族想要将奚族吞并,而奚族经过几百年蛰伏,虽然限于资源、人口的约束没能壮大,但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好惹。经过无数次冲突斗争,契丹始终无法吞并奚族,而奚族也无法战胜契丹。
▲契丹人蜡像
唐朝时,随着契丹人的崛起,奚族开始寻求外援,奚族首领甚至带着族人内附大唐。对于这些边远小民,唐太宗李世民不仅赐予奚族首领国姓“李”,封为县公,还在东夷地区修建都督府。
然而这并非代表奚族愿意真正的归顺大唐,他们的野心远不止此。武则天执政时期,中原朝廷内外皆有忧患,奚族于是也开始不安分起来,但囿于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而迟迟没有行动。谁料这时契丹举旗造反还,要向中原进军,奚族便抓住机会和契丹建立同盟关系,连长达百年的仇恨都抛之脑后,只想一起入侵大唐。
▲唐朝军队剧照
唐朝上下将这两个造反的东夷民族合称为“两藩”。一开始,面对他们的突然袭击,唐朝的东北边关因猝不及防而损失惨重,加上这两个民族又都擅长骑兵作战,所以大唐军队几乎不是他们的对手,先后有几十万将士死于同“两藩”作战,就连名将王孝杰都牺牲在了东北边关。直到唐军加派军队,“两藩”才因人员消耗过大而不得已归顺。但是在其后百年间,他们依然贼心不死,时常骚扰边关,为祸一方。等到“安史之乱”爆发之时,“两藩”再次寻得造反机会,他们便和安禄山叛军勾结在一起继续反唐。
随着契丹人愈发强大,奚族在联盟中的地位越来越弱,最终在唐朝末年被契丹彻底吞并。为安抚奚族,辽朝皇室与经常与奚族人进行政治联姻,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萧太后便是奚族人。辽朝中期,契丹人遭遇了更强大的敌人——女真,契丹人尚且自身难保,奚族则更是惨遭灭族,残存下来的族人分散各地,先后被契丹、女真、蒙古等族同化,仅有少数奚族人远赴西域。
▲古崖居奚族部落遗址
元朝之后,契丹人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奚族更是无迹可寻了。就这样,一个延续了两千余年的种族不复存在。对此,后世史家一直在竭力寻找奚族后裔,近代以来发现河北青龙县有个西庄村,原名“奚庄村”,村中还有很多萧姓人家。经专家考证,这很可能是现存的奚族唯一后裔。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