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川榜上:六百年古村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古村全貌。(漠川乡供图)
耸立在古村中的炮楼。记者刘健 摄
古建筑上精美的木雕。记者刘健 通讯员刘敏娟 摄
雕刻精美的石狮和石马。记者刘健 摄
刻满“福”字的古巷。记者刘健 摄
已经有一千八百年树龄的古樟树。记者刘健 通讯员杨长波 摄
榜上古村位于兴安县漠川乡,距县城33公里,依山傍水,背靠着山形浑圆的后龙山,漠川河从村前流过。村内保存着多座古建筑,为明清徽派古建筑风格,祠堂、牌坊、居民楼的粉墙、黛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与秀美山川相得益彰。
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孙子朱守谦为靖江王,就藩桂林,湖北黄冈县人陈俊奉命随王护驾。靖江王就藩后,陈俊出任右卫使带兵驻守漠川,待卸甲归田后落户漠川榜上。600多年来,榜上古村人文积淀深厚,文化特色鲜明,山水风光秀丽,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2009年5月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式将榜上村古建筑群列为自治区文化保护单位;2014年榜上村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桂林日报记者刘健
湘桂古驿道上这座古村,以金黄的秋色闻名
兴安县漠川乡榜上古村素来以银杏闻名,近年来,但凡满目金黄之时,游客莫不如织如涌。记者也多次来到榜上村,在印象中的金色诗篇中,榜上村那独具特色的古风古韵,以画龙点睛形容则再恰当不过。
榜上村虽坐落在离桂林一百多公里的大山里面,但因其是湘桂古道的重要节点,地理位置优越独到,且山环水绕,景致迷人,所以建村以后一直是南来北往的商贾游人必经之处。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公元1637年春(明崇祯十年)也曾游经这一带,并作“粤西游日记”以记之。
“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孙子朱守谦为靖江王,陈俊奉命随王护驾。靖江王就藩桂林后,由陈俊带兵任右卫使驻守漠川。”兴安当地民俗学者刘建新告诉记者,解甲归田后,陈俊也在漠川榜上村落籍安居,传到第十三代子孙陈克昌(十九世纪初到十九世纪下半叶),此人擅长经商,他利用当地资源做起了桐油、茶叶、兽皮、土纸等生意,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成为了富甲漠川的大商贾。有了殷实的物质基础后,陈氏子孙经过前后二十多年的修建,共建成宅屋40余座,多为三间、四合等格局。
“漠川乡本身也是湘桂古道上的枢纽之乡。据老人介绍说,以前的湘桂驿道两旁商铺林立,圩日热闹非凡,从湖南、桂林云集的商贾大户,从全州、灵川、灌阳邻县来的客商,高尚、崔家、白石乡的百姓们,南北各地的文人雅士全都汇聚在榜上村。”刘建新说。
记者穿行在古村中,看到古村民居建筑多为徽派建筑,构建十分讲究,布局合理,砖木石雕、青砖门窗、马头墙、高脊飞檐、层楼叠院、曲径回廊,形成了院中有院、门中有门,院院相通、户户相连的格局。
“榜上古村规模宏大,结构布局传承徽派风格和岭南骑楼文化,并且加入了西洋建筑符号,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桂北民居风格。”漠川乡文化站相关专业人士介绍说,古村内马头墙青砖到顶,火烧砖、青石板铺垫全村,粉墙、黛瓦、木石雕刻也各具特色。每座建筑为两进三开、四合院格局,各有天井厢房,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斗拱卷棚应有尽有。尤其是雕塑在门框、门楣、栏杆、窗格上的花草、鸟兽,精巧绝妙栩栩如生。此外,高耸的炮楼和幽深相连的巷道以及厚重的大门构成了陈家大院的防御体系,坚不可摧。
令人瞩目的还有村中小巷路面的青石板上用篆、隶、楷、行等多种字体镌刻的“福”字,既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又彰显出这座古村的文化氛围。走进村民家中,院中天井多由青石条、青石板铺成,宅院地面、粉墙多用“三合土”,其特点坚固耐用,平整光亮而不滑,凉爽而不潮湿。
榜上村有两座古炮楼,分别位于村子的东、西两侧。记者来到东侧的古炮楼,这处建筑占地21平方米,高12米,以砖、木、石为建筑材料。沿着炮楼内的楼梯可上到炮楼顶层,炮楼四面皆有枪眼、木窗、铁栏等细节,登高远眺,整个村庄一览无余。炮楼防御功能极强,让这座古村的古朴典雅中透出了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
“我们村的炮楼呈四边形,高有4层,上盖屋顶以避风雨。炮楼对防御贼匪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楼上除了大大小小的炮孔和枪眼,不见一丝缝隙,连窗户都没有,想从外边爬进去,根本无处可攀,用一般的竹梯和木条也不容易爬上楼顶。”陈克昌嫡亲十三代子孙陈定东老人告诉记者,炮楼的枪眼炮孔开向各个方向,不管贼匪从什么方向进攻,都会被炮楼中的人发现。
行走在古驿道之上,感受着古村的岁月变迁和历史沉淀,仿佛它曾经的繁华就在眼前一般。
1800岁古樟树拱卫着一村正气绵延
古村小巷狭窄幽深,其结构错综复杂,交叉衔连、互相达通。进村有一个十几级的台阶,一级比一级宽,一步比一步高,意谓步步高升。
“陈氏后代重文尚武,人才辈出,科举年代曾先后出了7名进士、18名文举、2名武举和7名贡生,多人因功受朝廷封赏。”在紧挨着炮楼的一座古宅院里,今年75岁的陈氏后人陈孝生说。当初村子里的文风很盛,取名为“榜上”,就是为了激励后代努力上进。
“榜上古村的文化气息十分浓厚,为教化子孙,进入仕途,陈克昌在经商的同时创办了'忠烈祠义学’(至1926年,忠烈祠义学改名为启明小学,也就是现在的漠川中学前身)。义学的开办,给漠川的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和发展,办学期间考出了数名举人、进士和拔贡生。”刘建新说,如今的古村,传统文化依然厚重,生活气息仍旧浓郁。木刻的励志楹联在村中也随处可见,厚重的功名匾门上高悬,进士匾和功名牌比比皆是。
“为秉承先祖的遗训,我们陈氏后裔至今大部分仍然住在古村,大家彼此也十分和睦。”陈孝生说,除此以外,大家还保持着传统的生活习俗和文化氛围:唱山歌、贺郎歌、花园歌、打油茶、走饭堂、打糍粑、做年糕、酿米酒、制藤茶、煮红糖、纳鞋底、织草鞋、编竹筐,赶庙会唱大戏、祭诸神求平安等等。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在古村还有一件“镇村之宝”——— 一棵树龄至少有1800年的樟树。记者目测古樟树庞大树体有六七层楼高,树围则需十个成年人拉手方能合抱。
“据说当年陈氏先祖就是看中这株老樟树,才决定在树下建村立业的。樟树旁还有一块叙述我们榜上村历史的石碑。”陈孝生介绍说,《榜上村碑记》立在古樟之旁,也是村里最重要的地方,老人们都希望村里的历史文化能够像大樟树一样一直流传下去。
如今,为了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后世,漠川乡党委、政府一直着手规划榜上古村的保护工作,成立了古村保护委员会,制定了保护公约和措施,划定了保护范围和类别。编制了《广西桂林市兴安县漠川乡总体规划修编(2012-2030)》《广西桂林市兴安县漠川乡榜上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同时,也制定了全村旅游和经济发展规划,走文物保护与生态开发相结合的道路。
有60米神道的精美古墓,墓主人品阶甚高
“陈克昌的孙子陈秉彝是光绪三年的进士,曾官至贵州通判。陈克昌去世后,陈秉彝念及祖父立业辛劳,造福乡里,应有荣封,遂向朝廷申请,获得恩诰追封其祖父陈克昌为二品通奉大夫,祖母程氏为二品夫人。”刘建新说,自光绪十五年始,陈秉彝召集数十名能工巧匠,花三年的时间建造了这座豪华的墓园。
记者看到,大墓用石块圈成圆形,高约5米,宽约10米,高大的五合墓碑雕龙凿凤,从墓门至最前面的望柱,神道长达60米,宽15米,望柱高达7米多。墓园内,雄狮昂首怒目,石马瘦削精悍,石翁仲满面笑容,秉笏而立。环顾四周,墓碑及圈石上都雕刻着龙凤、花鸟、人物,件件石刻可称得上是晚清时期桂北石雕艺术的精品。
“墓的左右两侧各高耸着一方诰封碑,高5.25米,宽1.76米,厚0.99米,是兴安县保存完好的最大最精致的诰封碑,其碑主人也是诰封级别最高的。诰封碑由巨型千年赑屃驮着,赑屃长1.52米,直径1.5米。两边浮雕刻着4条昂首的行龙,顶部是镂空浮雕一条大盘龙,朝下望着,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刘建新告诉记者,碑的正面刻着清朝光绪皇帝给陈克昌与夫人程氏的册封制,制文为翰林院庶吉士陈凤楼书。
刘建新说,大墓后有一道宽厚高大的石屏风,上面保存着完好的墓志铭和颂联等文字资料,是研究陈氏家族和晚清历史的重要文物。这道石屏风,也是兴安县目前发现的最大墓葬屏风。
“屏风之上,刻满了墓志铭等文字,史料十分丰富。涉及兴安县等当时有名的人物多人。”刘建新说,其中就有署兴安县事陈展云,署理归顺直隶州学正邓锡俊,举人、保举知县秦镜蓉,副贡、试用教谕陆树藩,兴安县学杨超伦,六品衔、补用府经历、兴安县典史翟尚志,试用训导文汉,增生(与廪膳生员相对而言,称增广生员为增生)文若锦,曾孙陈直方等。这些人物与陈氏家族有着各种密切关系
“我们村的大祖(墓地),是五合墓碑雕龙凿凤的,这可是当年皇封敕造的,我们全村人都为这事感到自豪。”在大墓旁田地里劳作的老人告诉记者,榜上村有块老碑上面记录着他们村子曾多次遭受土匪强盗的来犯,大墓却保存完好,这得益于村里的建筑坚固能防御盗匪。
记者了解到,至今,陈氏一脉到兴安漠川落籍已有600多年,在此繁衍生息,现有晚辈1000多人,分别居住在榜上、长洲、财金等村。
(0)

相关推荐

  • 精彩花絮|和平风云

    和平县是一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县城,素来有着"联络闽广,带控龙南.安远,要害之地"的说法. 这次<地名故事>摄制组带大家一探这个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和平旧事 说起和 ...

  • 陆文三 | 大陈散记

                       大陈散记 金华市有13个村入选浙江省首批休闲旅游示范村,永康的前仓镇的大陈村名列其中.9月14日,在导游蒋花园的引导下,我们一行十人来到了位于风景秀丽的历山脚下的 ...

  • 陇川边境线上的美丽傣村

    初夏时分,沐浴着党着光辉,记者走进陇川县章凤镇芒岭村,青山环抱.翠竹掩映,中缅边境线上一个和谐.富裕.美丽的边城傣乡扑面而来. 芒岭村,是抵边村里典型的"一寨两国",长期以来上.下 ...

  • 江南第一宗祠村--东龙古村(上)--宁都古村行

    东龙古村,位于宁都县东大门田埠乡境内,东接石城县小松镇,离宁都县城50余公里,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东龙是个聚族而居的古村,全村几乎全部为李姓,目前有村民400余户,人口2000余人. 历史上的东龙富 ...

  • 上甘棠古村

    关于家园,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记忆的独特模样.在钢筋水泥丛林里长大的人,可能这个概念会越来越模糊.但至少在我这个上了年纪的人心里,记忆中的家园应该是这般模样... 先上两张网上找来的上甘棠的图 ...

  • 春秋遗存·璞信古道上绝世的古村

           玉山县山门村(坐标:N28°45'10.33"E118°05'52.43"),是璞信古道西段所经之处.进入山门的村道还没有完全开通,因为大坞垭口隧道仍未凿通,村民除了 ...

  • 上甘棠古村.秀水状元村

    中国最美古乡村.世外桃源-上甘棠古村+秀水状元村+五岭险隘龙虎关 [景点描述]:上甘棠村-青石楼阁依旧,历史在这里沉淀了千年 上甘棠村-千年太极村 上甘棠村,一个传奇家族的千年固守,青石楼阁依旧,历史 ...

  • 徽饶古道上的虹关古村

    打开中国历史分省地图,在安徽徽州与江西饶州版图中,清晰地标明一条联接饶州与徽州的"徽饶古道".战国时代,婺源浙岭头是吴.楚两个诸侯国疆界,这里,至今还矗立着一块吴国和楚国的国界碑- ...

  • 春秋遗存·璞信古道上绝世的古村——山门

           玉山县山门村(坐标:N28°45'10.33"E118°05'52.43"),是璞信古道西段所经之处.进入山门的村道还没有完全开通,因为大坞垭口隧道仍未凿通,村民除了 ...

  • 戈壁滩上的百年古村,曾为戍边官兵养马备草,现仅剩一放羊人坚守

    在距离甘肃景泰县著名的永泰古城约2公里左右的祁连山下,有一个名字叫官草沟的小村庄,据当地人介绍,这个村子在明朝时就已存在,因为是当时的官马牧场,既是兵又是民的村民们担负着为戍边官兵养马备草的职责,所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