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耗传来:袁隆平去世,中国巨星陨落!
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就在刚刚,
惊闻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去世.......
中国失去了一位脊梁,
一位值得所有人默哀的巨星!
这是一位填饱了十几亿人肚子的老人,
这是一位89岁,
仍然奔波于田间地头的“父亲”,
看过他的故事,
才懂他一生的悲喜......
1959年开始,
三年饥荒席卷祖国大地,
29岁的袁隆平,
正在安江农业学校当老师。
他为这哀鸿遍野,
民不聊生感到悲,感到痛,
他第一次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
我想让大家吃饱。
没有人会想到,
从这一刻就已经注定,
他这不平凡的一生。
1970年,当他第一次在野外,
发现一株雄花败育的野生稻,
兴奋不已,
从此杂交水稻成为他追寻的方向,
但这一领域,全世界都嗤之以鼻,
专家们觉得,
这个方向的研究毫无优势可言:
“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没有杂种优势。”
不可能会有建树。
可袁隆平认准了这一条路,
绝不回头。
“我每次看到路边那些饥饿的人们,
我就无法停下研究的步伐。”
那时的他,同样骨瘦如柴,
在几千次杂交水稻试验里,
屡战屡败......
人们说,
袁隆平是“农学院最出名的神经病”。
十年运动,
他像养一个孩子般含辛培育的幼苗,
一夜之间被人拔的一干二净。
狂潮来临时,
袁隆平将仅剩的幼苗种子贴身绑着,
生怕一个看不住,
这些仅有的心血,
又要付诸东流.......
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熬过来的。
1973年,
当他第一次捧起胜利的喜悦:
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预言成功。
接踵而来的竟是汹涌打击:
因长江流域出现罕见盛夏低温,
导致两系杂交稻出现严重问题,
亩产少得可怜,
又一次沉重失败......
国外的专家们一次次发出质疑:
两系杂交稻已经走到穷途末路,
中国粮食,要靠进口。
但袁隆平,始终要向权威挑战,
他坚信水稻的杂种优势:“外国人不行,
我不相信我们中国人不行!”
田间地头酷暑难耐,
他深一脚浅一脚走在地里,
腰弓成120度,
细心地观察着每一株幼苗......
直到1975年,一抹曙光闪耀世界:
中国袁隆平,
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在杂交水稻问世之前,
全世界有10亿人在挨饿,
每天有上万人因为饥荒死去,
有很多孩子,
他们才刚刚会爬,就活活饿死......
而我们中国,
经历了三年大饥荒,
有些人饿死,
有些人吃土吃太多死去......
当袁隆平带着杂交水稻推广,
有人哽咽着说:
“我们终于有救了,
中国,从此有希望了!”
此后几十年,在浩荡的稻田里,
他一次又一次,
突破了人类粮食生产的新高度。
1996年 - 2000年,
超级稻指标亩产700公斤。
2001年 - 2006年,
超级稻指标亩产800公斤。
2006年 - 2015年,
超级稻指标亩产900公斤.....,
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
因为他的育种成果,填饱了肚子。
85岁高龄,他不退休,
看到稻田会趁众人不注意,
直愣愣跳下去,
一株一株扒开看。
哪怕眼睛刚做了手术,
哪怕肺部感染一天要打三次针,
这位执拗的老人,
这位心里藏着一团火的老人,
他永不停歇......
90岁,他仍没有退休,
还在替所有中国人担忧着,
总担心粮食不够吃。
他研究出了海水稻、
跑沙漠上种稻......
最后他的目光,
放在了无人问津的盐碱地。
世界普遍认为,
盐碱地几乎没有植物能够幸存。
袁隆平不信,
偏要让盐碱地成为良田。
没多久,他竟真的试成功了!
突破了人类认知的极限!
在一个寸草不生的地方,
种出了中国最顶级的大米!
滩涂荒地在他手中,
一下变成了万亩良田。
作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全世界对他的尊崇,
只有一个词:Father。
在外国人心里,
袁隆平就像是父亲。
而外界权威机构评估,
袁隆平的身价值1008亿。
有一次采访中被问起,
袁老哈哈大笑:“开玩笑嘛这不是,
我就是靠工资吃饭的,
每个月的工资6000元左右,
但是加上一些经费、技术咨询费、
宣传资金,一年能有30万左右。”
他的日常生活比普通人还节俭,
住几十年的老房子,
到超市买最便宜的衣服,
每个月他大部分支出,
都用于资助穷苦的农民和学生。
还记得2008年袁隆平参加车展,
因为摸了下68.8万的奔驰敞篷车,
被有心人发到网上,
于是就成了“袁隆平买豪车”。
然而,那天他只是陪家人,
买一辆国产的两厢车,
而他本人也只是开5万块的赛欧。
有人说他'“炒作”,
他平时穿着35块钱的短袖,
260块钱的卡西欧手表用了很多年,
把政府给他的别墅也当做研究基地,
还有什么可炒作的呢?
就像他说的:
“要那么多钱做什么?你背钱多了,
那是个大包袱,
我觉得我生活得已经很好了!”
平易近人,醉心科研的袁老,
年纪越大越有梗。
谈起带学生时,老爷子是这样的:
揉啊揉啊脑瓜疼,
动作些许狂躁。
带学生改论文死脑细胞啊,
还是种水稻简单。
除了还带学生,
还有一个事老爷子也很苦恼,
不敢轻易回老家,
一回去,当地领导一波波都来了。
身为顶流,就得有顶流的觉悟,
老爷子笑呵呵:
“有时候悄悄回啊,戴墨镜。”
去年老爷子去北京领大奖,
还和水稻打招呼,
你们乖乖的啊,我过段时间就回来了。
有时候出差晚上做梦梦见水稻,
也不知道小家伙们长的怎么样了。
每次回家第一件事,
就是下田去看水稻,
我回来喽,想你们!
过大寿的生日蛋糕,
还得是水稻图案的!
这一生,
袁隆平都献给了水稻,
献给了国家,献给了我们。
还记得1970年,
袁隆平试验田附近的县城,
发生了7.2级地震。
睡梦中爷爷惊醒后先是跑出了屋外,
然后又冲回了屋里:
因为稻种还在铁桶里。
抢救出稻种后,
刚出门房屋轰然倒塌......
那时候,所有人都要撤离,他不肯。
然后他就在余震中搭起塑料棚,
守着那些即将下田的稻种,
培育了整整三个月,
今年3月10日,91岁的老爷子,
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摔了一跤,
引发身体不适,
4月7日转到长沙医院治疗。
刚刚,
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沉痛消息传来:
“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
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
享年91岁。
他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梦:
水稻比高粱还高,籽粒比花生还大,
他就那样坐在稻穗下乘凉,
历经半个世纪水稻研究,
袁隆平将梦的种子撒向远方。
一颗赤子的心,一个童真的梦,
他让所有中国人端牢了饭碗,
他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胸怀天下,恩泽四方,
老爷子,一路走好!
您的故事,
中华世世代代,世界世世代代,
都会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