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 云南吴生元

小柴胡汤由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三枚组成。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服取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方中柴胡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以外宣;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以内彻;半夏豁痰饮,降里气上逆;人参补内虚,助生发之气;甘草佐柴芩,调和内外;姜枣助参夏通达营卫,相须相济,使邪无内向而外解也。小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疏肝和胃之功,主治少阳病。正如柯韵白云:“少阳机枢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临床常用小柴胡汤和解表里,达邪外出,疏理肝胆气机,调理肝脾。治疗瘿病、瘰疬及耳鸣等与少阳经气郁遏,痰瘀壅滞相关疾病,扩大其主治应用范围。

一、颈部瘰疬

蒋某,女,31岁,市保险公司干部,1997年4月17日初诊。患者一月前无明显诱因而出现双侧颈部多个淋巴结肿大疼痛,推之活动,质地较硬,最大约1.5cm,最小约0.5cm,西医经过抗感染抗炎治疗效果不明显(具体用药不详),建议做组织活检,患者拒绝。伴咽干不喜饮,饮食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脉弦。血常规检查正常。中医诊断:瘰疬(痰热蕴结少阳证)。治以和解少阳、化痰散结、清热解毒,方选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柴胡15g,黄芩10g,法半夏15g,党参30g,刺蒺藜15g,甲珠10g,败酱草15g,薏苡仁15g,桃仁10g,赤芍15g,板蓝根15g,生姜15g,大枣10g,甘草10g。

连服3剂。

二诊:双侧颈部淋巴结未见缩小,左侧疼痛减轻,右侧仍疼痛,上方加桂枝15g,继服5剂。

三诊:颈部淋巴结逐渐缩小,已无明显压痛,饮食二便如常,舌淡苔薄白,脉缓。效不更方,上方去刺蒺藜、赤芍、板蓝根、桂枝;加红花10g,海藻10g,紫花地丁12g。继服5剂。

四诊:颈部左侧淋巴结已消散,右侧仅留一颗1cm左右结节,无疼痛,上方加石菖蒲10g,白豆蔻10g,继服5剂。

五诊,右侧淋巴结缩小至0.5cm大小,推之活动,无压痛。上方去石菖蒲、白豆蔻;加桔梗12g,皂角刺10g,王不留行10g,砂仁10g。服药5剂后,患者右侧淋巴结缩小至米粒大,其余结节均已消散。改用丹栀逍遥散疏肝解郁。

处方:丹皮15g,栀子10g,柴胡15g,黄芩10g,当归20g,茯苓15g,白术15g,薄荷10g,桔梗10g,砂仁10g,大枣10g,甘草10g。

再服5剂而愈。

按:中医“瘰疬”相当于西医淋巴结肿大。鉴于患者拒绝做组织活检检查,其淋巴结肿大的确切原因不明,考虑颈部淋巴结炎可能。中医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患者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滞伤脾,脾失健运,痰热内生,结于颈项,而成此症。肝与胆互为表里,颈部为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医理真传》云:“盖少阳主枢,有枢转阴阳之道……柴胡汤专舒木气,木气得舒,枢机复运,邪自从枢转而出。”方中柴胡清解少阳之邪,舒畅气机郁滞;黄芩助少阳和解清热;党参易人参,合生姜、大枣补中扶正,健脾和胃;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甘草调和诸药;原方之中配伍刺蒺藜疏肝解郁;甲珠通经脉,消痈肿;板蓝根、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海藻软坚散结,清热消痰;败酱草、薏苡仁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合桃仁、赤芍、红花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祛瘀止痛之功。

二、瘿病

叶某,女,28岁,教师,1997年9月2日初诊。患者自诉有甲亢病史2年余,坚持服用甲硫氧嘧啶控制病情。近来自觉神疲乏力,头昏闷,眠差,梦多易醒,出汗咽痒,甲状腺轻度肿大,左侧甲状腺疼痛,月经后期1周,舌淡苔白,脉细弱。中医诊断:瘿病(肝郁痰阻,气血不调证)。治先宜小柴胡汤加减,疏肝解郁、健脾化痰,下一步再调补气血。处方:柴胡15g,黄芩15g,法半夏15g,沙参30g,桔梗10g,石菖蒲10g,砂仁15g,麦冬15g,炙远志10g,大枣10g,甘草10g。服上方3剂,患者左侧甲状腺疼痛减轻,余症同前,仍用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柴胡15g,黄芩15g,法半夏15g,薄荷10g,党参30g,海藻10g,败酱草10g,薏苡仁15g,昆布10g,桔梗10g,夏枯草10g。

二诊:服上方5剂,患者左侧甲状腺疼痛缓解,手足冷症状减轻,精神较前好转,月经正常,仍感头昏闷,眠差出冷汗,眼干涩,饮食二便尚可,改用补中桂枝汤调补气血、温经散寒。

处方:党参30g,白术15g,黄芪30g,陈皮10g,炙升麻10g,柴胡10g,当归20g,桂枝10g,白芍15g,防风15g,细辛8g,炙麻黄15g,桔梗10g,生姜15g,大枣10g,甘草10g。

连服5剂,诸症减轻。此后间断服用小柴胡汤加减,诸症渐消,病情稳定。

按:中医“瘿病”相当于西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临床综合征。《济生方·瘿瘤论治》云:“夫瘿瘤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疾焉。大抵人之气血,循环一身,常欲无滞留之患,调摄失宜,气凝血滞,为瘿为瘤。”患者病程日久,气血不调,情志内伤,气机郁滞,不能输布津液,凝聚成痰,痰气郁结,壅于颈前而成瘿病。辨治此病应以辨病为主,辨证为辅,治疗常用小柴胡汤加减。并在原方中配伍沙参、麦冬养阴生津,桔梗化痰利咽,石菖蒲、砂仁健脾和胃。二诊配伍海藻、昆布软坚消瘿,薏苡仁、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肿,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诸药合用,全方具有疏肝解郁、消瘿散结、清热养阴之效。其间配合补中桂枝汤调补气血,以达攻补兼施,调和阴阳之目的。

三、耳鸣

孙某,女,65岁,2009年12月10日初诊。患者自诉3天前无明显诱因而出现右耳听力下降,左耳鸣,夜间明显,午后心悸,口干、鼻干,纳可眠差,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沉缓。中医辨证属少阳中风证,治以和解少阳为法,方予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柴胡15g,黄芩10g,法半夏15g,党参30g,防风15g,蔓荆子12g,桔梗10g,石菖蒲10g,大枣10g,甘草10g,生姜15g。

二诊:服药3剂后,耳鸣明显缓解,睡眠改善,仍感口鼻干,舌淡少苔,脉沉缓。予杏苏二陈汤加减。

处方:沙参30g,麦冬15g,杏仁10g,桂枝20g,细辛5g,炙麻黄15g,陈皮10g,法半夏15g,茯苓15g,桔梗10g,炙远志15g,防风15g,菖蒲10g,大枣5枚,甘草10g。

三诊:服用3剂后,右耳听力恢复,左耳鸣明显好转,口鼻干缓解。

按:《伤寒论》中耳聋有“少阳中风”、“新聋受邪,久聋肾虚”之说,故初发耳聋、耳鸣,用小柴胡汤加味,使邪气达表而解,邪随汗去也。

(0)

相关推荐

  • 马老师治疗妊娠发热验案 -- 马氏妇科

    黄展央 初诊:2016年12月06日.黄某,24岁.因"反复低热4个月"求治. 患者曾因不孕症,经马老治疗后怀孕,末次月经10月18日来潮.4个月来出现反复低热,体温在37.9℃以 ...

  • #痤疮# 痤疮反复不愈怎么办?能不能治好...

    #痤疮# 痤疮反复不愈怎么办?能不能治好?痤疮,青春痘,是青少年比较容易发作的皮肤问题,轻则很快痊愈,重则反复发作,留下严重疤痕,中医对于青春痘还是有较好的疗效,治疗很多我都是选用的经方 上热下寒:半 ...

  • 归脾汤 云南吴生元

    归脾汤源于<济生方>,云:"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由白术.茯神(去木).黄芪(去芦).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30g,人参.木香各15g,甘草(炙)7. ...

  • 温经汤 云南吴生元

    下元亏损,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为其主要病机.在临床实践中,遵<金匮>之法,灵活应用,凡符合上述病机者,均可投以温经汤治之. 临证应用仲景方治病,颇有心得.对温经汤方运用娴熟,信手拈来,临床治 ...

  • 沙参麦冬石斛汤治疗消渴 云南吴生元

    沙参麦冬石斛汤治疗消渴 消渴病在<内经>已有论述,称其为"消瘅".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明确消渴病名并出方治之后,历代均有进一步认识和治疗方面的补充发展,但 ...

  • 玉屏风桂枝汤治疗湿毒流注 云南吴生元

    玉屏风桂枝汤治疗湿毒流注 湿毒流注,中医又有"瓜藤缠""核丹""梅核火丹"等之称,相当于西医学结节红斑,属风湿类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其发病原 ...

  • 竹叶石膏汤治疗风湿热痹 云南吴生元

    竹叶石膏汤治疗风湿热痹 痹证的病因病机尤为复杂,就其医理始于<内经>.后世医家又相继有补充和发挥.但痹证虽为风.寒.湿.热及血脉痹阻等成因,但据个人看法,仍属虚中夹实为多.痹证有热,亦应从 ...

  • 吴生元治疗胃脘痛210例经验总结

    吴生元教授在近40年的临床生涯中,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跟师临床收集到的.资料较完整的210例胃脘痛诊治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210例均为我院1997年4 ...

  • 【名医医话】吴生元:阳虚发热的辩证治疗

    阳  虚  发  热 阳虚发热属内伤发热范围,内伤发热是以劳倦.饮食.情志.瘀血.湿热等因素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为病机的发热,为许多慢性病过程中的症状之一.在慢性病程中,由于正气衰退,常 ...

  • 【吴生元:阳虚发热的辩证治疗】

    阳  虚  发  热 阳虚发热属内伤发热范围,内伤发热是以劳倦.饮食.情志.瘀血.湿热等因素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为病机的发热,为许多慢性病过程中的症状之一.在慢性病程中,由于正气衰退,常 ...

  • 【名医医话】吴生元: 附子运用既继承又创新

    附子在我国的应用历史非常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附子的记载,指出:"附子气味辛温,有大毒,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