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尔泰忌日 | 被遗忘的哲学巨人
威廉·狄尔泰
Wilhelm Dilthey
1833年11月19日-1911年10月1日
在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师级人物,他就是几乎被人遗忘的狄尔泰。我们都知道,越是到近现代,越是难以出现全才。而狄尔泰,很可能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最后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在哲学、思想史、文学研究、史学、艺术、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法学领域的成就皆有口碑,他对自然科学的理解也非常人所及。受他影响的哲学家名单包括:雅斯贝尔斯、卡西勒、谢勒、西美尔、曼海姆、卢卡奇、布尔特曼、勒维特、特罗尔奇和奥特加。
他生活的时代,属于西方哲学大转折的发轫期;他的思想通过对过去的阐释性总结和对当代思想的广泛吸收和批判,形成了哲学发展的新方向。通过扬弃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他的生命哲学第一次将生存问题作为存在论问题加以提出。
狄尔泰的哲学和尼采哲学一样,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伟大起点。
✎✎✎
狄尔泰1833年11月19日出生于莱茵河畔的Biebrich小城。这一年是德国大师陨落的年代,多位大师相继去世,黑格尔(1831),歌德(1832),施莱尔马赫(1834)和洪堡(1835)。或许是天意,让他来接替他们开辟德国思想的新时代。狄尔泰确实也没有成为他们的追随者,而是相信,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思想和见解。
他母亲是一个有名的指挥家的女儿,她使狄尔泰从小热爱音乐,并能演奏音乐。狄尔泰认为,音乐是一种宗教行为。
狄尔泰在中学时代就开始啃康德的书了(而我的康德却安静地躺在书柜角落)。他非常喜欢古典文学和古代语言,1852年,以全班第一的成绩从中学毕业。按照父亲的愿望,进入海德堡大学学习神学,而他自己却想学法学。读了两个学期后转到柏林大学,通过了神学和古典语文学的国家考试。
1860年,他将学术重点转向哲学和历史。1864年,以《道德意识试析》获得讲授资格。1883年,到柏林接替黑格尔曾经做过的教授职位。和黑格尔一样,他的课十分受欢迎,经常座无虚席。
从他的这些生平来看,狄尔泰和其他德国教授没什么两样,出生,上学,教书,死亡。但狄尔泰却不是个书呆子,他有着很强的实践倾向和实践关怀,有一种对于人类命运关切的使命感。他曾说:
“
我们正在经历的科学与欧洲文化的巨大危机如此深刻,完全占据了我的精神。我渴望对此有所助益,消灭一切无关的个人野心。
他从年轻时代起就对西方文明的危机有敏锐的洞察和体认,这种危机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日俱增。他感到自己的时代是一个混乱和不确定的时代。科学改变了生活,一种新的对于人类掌控的骄傲的感情,仿佛我们征服了自然,并许诺要消灭激情在社会中的盲目作用。一个黑暗并可怕的轮廓正在我们面前显现。
狄尔泰意识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知识和生命的根本脱节,理论与实践的加速分离。伦理学、美学、法学和教育学这些与人类理想和目标有关的理论变成了大学的学科,却和普通人的内心越来越远。科学越发展,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就越空洞,这种荒谬的结果就是“空虚的痛苦”。
狄尔泰相信,人生在世不只是存在,而是要行动。他甚至说:“哲学思想只有有效果才有权存在。”所以,他想奠定“行动的人和实践世界的科学”的理论基础。一切理论都是实践的理论。“一切真正哲学的成果和目标是最广义的教育学。”
为了避免思辨的孤立,把学术和科学的精神带入日常生活,他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就在流行报刊上发表数以百计的文章、评论和短评,上到光学最新进展下到日本小说,评论思想界和文学界伟人等等。
在政治上,他拒绝用自由交换统一。但是,对完全的民主同样心存疑虑。担心绝对的民主会导致另一个暴政。因此,主张渐进主义和改良。时代的任务不是建构一个遥远的理想,而是控制社会进程和人的当下世界。
虽然狄尔泰反对与生命脱节的学问,并力荐实践哲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主张无学问的思想。狄尔泰很可能是最后一位真正的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巨人,学术大师。他在巴塞尔大学的同事布克哈特对他评价:
每次与他的谈话都立刻会表明,他活力四射。他并不只是理智地讲话,而是关于世界、历史、文学和艺术的思想的中心灿烂迸发。他给人一种将能完成任何事的印象。
狄尔泰一生勤奋至极,一直到死,每天工作超过14个小时,著作等身,而且有些并未完成。学问,对于狄尔泰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