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当中,伤亡超95%的配水池攻坚战那么惨烈,为何非打不可
解放战争时期,因带领全营取得配水池攻坚战的胜利,营长赵兴元被赋予了全国战斗英雄称号,随后的日子里,赵兴元的身边环绕着荣誉和鲜花;但是每当身边的人们问及赵兴元,配水池之战的实际情形之时,他却往往报以沉默。
因为,每当这个时候,赵兴元的思绪都会很乱,那个炮火连天的岁月,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便会如潮水一般,顿时涌上心头。
东北的关键点——配水池
1948年下半年,国共之间的战略决战即将开始,而东北则成为了决定全局的关键,一旦谁掌握了东北重工业基地,便意味着拥有了决定胜利的巨大潜力。
不久,辽沈战役便拉开了序幕,战争一开始,毛主席便敏锐地觉察到了锦州的战略价值。
锦州一下,东北就会形成关门打狗之势,鉴于蒋介石在华北、平津一带拥有重兵,战役一开始,国民党一旦倾尽全力东进,可能形成反包围。
因此毛主席认为整个辽沈战役的关键是拿下锦州,而且必须尽快攻占锦州;而蒋介石方面也发现,一旦丢了锦州东北就是死局,而且东北丢了之后,解放军便可以马上兵出华北,直接导致全局崩坏,因此对于国民党方面来讲,锦州不容有失。
辽沈战役的关键在于能否以快打慢,在华北之敌来救援之前尽快打下锦州,从而掐断辽西走廊,因此守好塔山,阻敌增援,虽然十分必要,但是尽快攻取锦州,也是极其重要。
说穿了,配水池之战为啥攻方要如此死命冲击,守方非要如此地拼命顽抗呢;就是为了争取时间。
战役打响后,国民党救兵从各方向锦州而来,从全局来说,若不能尽快攻取配水池,就无法攻取锦州,廖耀湘兵团又向塔山拼命而来,一旦塔山有失,敌军会对锦州攻城部队进行前后合围,两面夹击,战场大局可能大逆转;要想尽快攻下锦州,毫无疑问,就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攻下配水池。
鏖战攻坚
出身于黄埔军校的国民党守将范汉杰,战前就意识到配水池作为锦州城的北面门户,对于锦州防御的重要性。
为了防范解放军利用大小口径的炮火进行攻坚,范汉杰提前把墙体建设得非常厚,防御工事极其坚固,任凭怎么炮轰,也不会出现问题。
同时,他还专门投入了一个加强营,在战前砸下重金动员了一批8年军龄以上的老兵,并配备了一批极其精良的武器装备。
在防守一方,他们要做的就是守住,守不住也要尽一切力量迟滞进攻,争取时间等待援军;辽西一带为了阻挡蒋介石的西进救援部队,阻挡廖耀湘兵团的塔山阻击战已经打到了天地倒转的地步。
为了救援锦州,蒋介石昼夜不眠死盯着战局,三令五申廖耀湘尽快攻下塔山,廖耀湘兵团杀红了眼,完全豁出来了,不计伤亡,史无前例地使用整师整团冲锋。
其前卫部队一度看到锦州外围,不过即算如此,塔山最终还是跨不过去。
塔山方面压力极大,伤亡极大,一旦有失,后果很严重;当此之时必须尽快攻下锦州,林彪来了张王牌对王牌,对对碰。
他启用了旋风将军韩先楚的三纵,而三纵负责主攻的是7师20团,赵兴元所在1营则是尖兵营。
解放军面对如此坚固的要塞配水池,炮火既然没有办法轰塌它,那便只能用强攻,战士们拿着手榴弹步枪一步步往前拱,用炸药包进行爆破式攻坚。
战士们面临敌军事前精心设计的火力交叉网,损失极其惨重。特别是当通过激烈战斗,前进之路略有进展之时,战场上突然传来一声巨响,敌人点爆了预埋的航空炸弹,进攻的战士们几乎瞬间全死在战场上。
如此大的变故,使得战场之上一度陷入了死静沉寂之中,敌人如此处心积虑,如此顽固,配水池周围方寸之地几乎成为死亡之地,不可靠近。
人心都是肉长的,作为指战员,在这么大的伤亡下,实在是不忍心再让士兵们投入战场。可是任务就是任务,更何况这个任务的紧迫性无以复加!
20团团长随后以身作则,亲自上阵指挥攻击,不久便壮烈牺牲,赵营长也亲自带队往前死冲,不久也在冲锋中受了重伤。
此战,解放军伤亡非常大,敌军躲在堡垒里不停射击,以至于很多伤兵躺在战场上无法救援,只能在战场上流干最后一滴血后死在那里。
战争虽然惨烈异常,却始终顽强地继续着,在经过10个小时的血战之后,配水池最终被我军攻下来,伤亡率超95%的尖刀营终于用尖刀解决了敌人。
10月14日,锦州总攻开始,31小时就解决了战斗,人民解放军获得了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
而这一切,离不开配水池攻坚战的及时推进,离不开那些倒下去的无名英烈们的付出!
俱往矣
笔者曾重游辽沈战役的故地,每次经过配水池遗址旁时都不禁浮想联翩。
在那个血肉横飞的战斗时刻,即算再勇敢,任何一个血肉之躯的活人,说自己不害怕那肯定是假的。可是那些战士们仍然选择前仆后继,勇往直前,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替战役的胜利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用自己的鲜血散满了通往胜利的大路,通往新中国的康庄大道。
战场的硝烟已散,落日余晖之下,四周一片寂静,配水池战斗遗址纪念馆前,那块丰碑之上的鲜红字迹,在残阳的照射之下倍显红艳,似乎当年那股勇往直前的英雄豪气始终凝聚在这里,从未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