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可以走进黑暗,黑暗可以走进光吗?(3)
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什么是无明?这里面也有玄机哦,老师没说烦恼,也没说愚蠢,说的什么?无明。无明就是没有光亮,没有智慧。那是不是愚蠢的意思?不是。
举个简单的例子,不是好人,是不是就是坏人?有没有介于好坏当中的人呢?有。做的不对就等于错了吗?不等于,因为可能做的不对也不错。不往南去就等于往北去吗?当然不是,因为还可以往东去,往西去。
生活中大多数人的烦恼来自于哪里?自己在内心设定了一个二元对立,看上去很聪明,实际上把自己的灵活性封死了。我的老师曾亮老师曾经分享过,一个选择叫没有选择,两个选择叫左右为难,三个以上的选择才叫有选择。当我们掉进二元世界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保持中正中立,保持很好的灵活性了。
所以我们又学到了一个智慧,什么阻挡了我们的智慧?无明。
亲爱的同学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第一天起就开始颠倒了,就像迷失方向的人,把南当做了北,建立了对自我错误的认知。
NLP理解层次里面,上面三层是什么?价值观、身份、系统。怎么理解价值观和身份?就是通常我们认知的“心”、“身”。身体和身份能等同吗?不能等同,所以说是颠倒。我们把身体当成“我”,把价值观、信念当做“我的心”。
当我们认知的基础出现错误,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所有的信念都怎么样?也都靠不住。就像近视眼看东西就是模模糊糊一个形状,散光看东西有很多重影。
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亲爱的同学们,虚空中并不是真的有个模糊的光,看东西有重影也不是说有很多东西在那里。都是眼睛近视散光的导致的。没有觉察,把自己错误的认知当成真理抓住不放,生活必然是烦恼和困惑的。
就像错把张三认作李四,不但找李四的时候找不到,找张三的时候也必然找不到。一来一去就产生了模式,而模式的另一个名字就叫做“轮回”。
为什么孩子一个劲的“犯”同样的错误?为什么家庭关系中发生分歧都是因为类似的理由?为什么企业经营会陷入困局?执行力凝聚力突破不了“天花板”?
因为我们在重复大量无用的模式,没有去看真正正在发生的事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影响我们卓越的往往是我们曾经的优秀。遮住我们智慧之光的也恰恰是我们自己。
不是真的有个“黑”、“负面能量”障碍我们,而是我们没有保持觉知。用自己的手挡住了自己的眼睛。所以叫做“无明”。光明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不垢不净。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亲爱的同学们,并不是真的有个“无明”存在。就像梦中人,我们做梦时是那么真实的存在,当我们清晨睁开眼睛呢,发现那只是个梦。就像近视散光带上眼镜,看东西一下子清晰了。我们不会说模糊的东西被消灭了,我们不会说现实中有个重影被消灭了。
为什么?因为它就从未存在过。就像《***·导言》中所说:“这是阐述奇迹的课程……爱是你与生俱来的禀赋,与爱相对的是恐惧,但在无所不容之境是没有对立的”。你要么活在爱里,要么活在恐惧里,因为在爱眼里,恐惧根本就不存在。
我们把一个变化无常的东西当做自己认知世界的基础,当做了自己,当做了自己的心,就像一个电子秤称量东西每次都是不同的重量。所以必定会有烦恼,会有挑战。
就像人类一直都在试图用有限的语言来形容这个无限广阔的世界,就像用一个小碗来衡量大海里的水,就像在不变的世界里,头脑臆想出起始生灭,聚散离合,必然要怎么样?进入循环往复的无效模式。
孩子成绩不好未来生活就不幸福,孩子不爱说话就不幸福,孩子好动就不幸福,老公就应该对老婆怎么样怎么样,老婆就应该对老公怎么样怎么样……谁说的?都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别人一反驳,自己就会说万一发生了呢?
一个孩子的天赋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一个家庭的美好未来就被“万一”掐死了。相信是最好的祝福,恐惧是最强大的诅咒。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
亲爱的同学们,一个真正的智者,已经到达目的地的人,他知道想再多也毫无意义,思考问题要在点子上,在对事物的客观认知上。
因为觉知的缘故,他知道自己说出去的话,做的事,每一个想法会对世界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所以不玩小我的游戏。
也不会被“我的身心”牵着跑,因为身体不是“我”,对事物的记忆认知也不是“我”,平时我们经常听到的“我不自信”、“我好痛苦”、“我想这样做”。是身体不自信吗?是身体痛苦吗?是身体想要这么做吗?不是。因为不管别人怎么看,身体就是身体,凡是真实的,不受任何威胁。
好玩的是,我们内在有个记忆,有个认知。“一个自信的人是站在台上侃侃而谈的人,我没有,所以我没有自信”。如果没有这个信念呢?没有类似信念呢,你就是很自信的说自己不自信了。
“我付出那么多,你竟然不理解我,不懂我,我很受伤。”这里很明显把付出当成了自己,把理念当成了自己。当这份付出、这个理念没有被别人接受时自己就“痛苦”了。
“我想这么做”,因为过去我这样做成功了,因为我看别人都是这么做的。你就明白,这里也不是“我想”,而是过去的记忆里有人这么做有效果。把记忆当成了“我”。
关键在于什么?我们的信念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昨天我们认为错的,今天可能认为对。昨天我们认为对的,今天可能被自己推翻了。比如曾经对某人很有偏见,结果一次遇到困难他不计前嫌帮了我一把,一下子形象就变了。
很多人害怕改变,觉得变了就不是自己了。问题是,从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天起,哪一天我们和昨天一模一样过?
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
知道是自己的认知,带着觉知生活,不跟着它跑,所以就不受它的影响。更何况在客观真实的世界里,它根本就没有存在过。
这个能觉知的,能思考的“我”,非要形容的话,就像虚空一样。但你要理解成虚空,那么又是一个概念,一个认知,又跑偏了。
那么是不是只做事,不去思考认知就对了。也不对。该体验体验,该思考思考,只是不贴标签,当有些事情来到身边时,该怎么做怎么做,带来的影响和效果自己喜欢就继续,不喜欢就离开。只是不评判它。这就是清静觉知的应用。
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为什么?因为就像虚空的性质是永恒的。我们每个人的本性也从未改变,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我们就明白知见都是概念,在和别人的沟通中,在自己的生活里,自己像管道一样流淌出很棒的方法,很棒的语言。流淌过去也就过去了。不会执著,不会抓着不放。就像量子物理说的能量场,我们的觉也是遍布整个宇宙的。
这就是最关键,最根本,最要紧的地方。在路上的人明白了这点,就可以保持初心,不走弯路。还未上路的人明白了这点,设定目标的时候就不会走错方向。
/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