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见过吗?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栀子

来源产地

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果实。

于10月中、下旬,当果皮由绿色转为黄绿色时采收,除去果柄杂物,置蒸笼内微蒸或放入明矾水中微煮,取出晒干或烘干。亦可直接将果实晒干或烘干。

生于丘陵山地或山坡灌林中。

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别名木丹、鲜支、卮子、支子、越桃、山栀子、枝子、小卮子、黄鸡子、 黄荑子、黄栀子、黄栀、山黄栀、山栀

【原形态】

山栀 常绿灌木,高1-2m。小枝绿色,幼时被毛,后近无毛。单叶对生,衡三叶轮生,叶柄短;托叶两片,生于叶柄内侧;叶片革质,椭圆形、阔倒披针形或倒卵形,长6-14cm,宽2-7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光泽,仅下面脉腋内簇生短毛;侧脉羽状。

花大,极芳香,顶生或腋生,具短梗;萼绿色,长2-3cm,裂片5-7,线状披针形,通常比萼简稍长;花冠高脚碟状,白色,后变乳黄色,基部合生成简,上部6-7裂,旋转排列,先端圆;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着生于花冠喉部,花丝极短,花药线形,纵裂,2室;雌官司1,子房下位,1室。果实深黄色,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4cm,有5-9条翅状纵棱,先端有条状宿存之萼。种子多数,鲜黄色,扁椭圆形。花期5-7月,果期8-11月。

性味功效

《中国药典》

苦,寒。

归心、肺、三焦经。

果实: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根: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中药大辞典》

苦酸,寒。"

入心、肝、肺、胃经。

清热,泻火,凉血。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中华本草》

苦;寒

归心;肝;肺;胃;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疳;淋证;叶血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未掺或调敷。

【注意】

脾虚便溏者忌服。

吐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忌之。

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