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音:《再谈欺凌》
王乐音,1999年1月出生西安,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大一学生)。他从小热爱文学,五岁多开始写日记,2014年获北京大学励志成才全国作文大赛高中组总决赛“铜奖” 。2014年北京大学手拉手励志成才全国作文大赛总决赛交流经验荣获“作文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年全国中小学主题征文活动暨北京大学手拉手励志成才全国作文,以一篇《成人》作品获得大赛高中组“特等奖”。2015年5月陕西省“我和高健群一起写故事”的活动中作文《回家》获得二等奖。2016年5月13日作品《时光祭》发表于陕西广播电视报。
再谈欺凌
《悲伤逆流成河》总体上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影片在毫不遮掩地对校园欺凌的叙写中展露了对于人性的思考。
曾记得多年前看过一篇关于某种鸟类的文章,在某一只鸟的脖颈系上一条红丝带,周围的鸟便会群起而攻之,直到“异类”血肉模糊。
遗憾的是,这不仅是动物的行为,人类也一样。往往有与众不同之处的人,容易成为受到排挤的人/被欺凌者。这种与众不同,可能是身体或相貌上的缺陷、性格上的不合群、经济条件的拮据甚至是学习或工作的突出……总而言之,任何一个你想象不到的不同之处,都有可能让你某一天突然在颈后被打上恶魔的烙印,遭受各种难以忍受的欺凌,而这一切没有任何正当的理由,唯一的原因就是你与他们不同。
日本著名推理小说作家东野圭吾的许多作品中都对校园暴力有过详尽的揭露,《杀人之门》《恶意》……世间最可怕的剥夺他人生命的事件有无数与校园欺凌有关,相当一部分人却仍然在为这些有霸凌行为的未成年人开脱,诸如“他还是个孩子”“他还不懂事”“他就是想开个玩笑”等等滑稽而冷漠的论调似乎依然占据着舆论的导向性位置。
我上高中时,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中心思想是,不必要过度保护少年犯,而主张对其进行严惩。到如今学了法学,我的想法却依然没有改变。凡犯错就应接受相应的惩罚,所谓罪罚一致,因霸凌者“年幼无知”便过度减小惩戒力度,只会让有犯罪倾向的未成年人认为法律对自己无可奈何而更加猖狂地去触碰道德的底线,践踏法律的尊严。个人认为,能够想到去霸凌他人的未成年人必然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不存在因年幼价值观尚未建立完全的责任阻却的理由,因为无论是父母还是学校,都不可能教孩子去欺凌他人。如果我们可怜施事者,谁去可怜受事者。至于“惩罚欺凌者也无法挽回对被欺凌者的损害”之类的论调也没有必要在此出现。一次的严惩是为了避免其他更多的人去欺凌他人,换言之,我个人认为以刑去刑依然是治疗社会顽疾的一剂猛药。
最后用尼克·胡哲的一句话来作结,这也是对所有受欺凌者的告诫:“欺负你的人,目的是想让你痛苦,别上当!相信那些爱你的人,对他们而言,你是独一无二的完美个体。”
王乐音2018年10月6日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