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如何成为“龙湖”?
做长是目标,做稳是心态、做强是手段,做大是顺带
文\潘永堂
龙湖,一直是房企稳健的“代名词”!
理解龙湖的“稳”,不能只看一年!
一位资深房地产券商分析师,在被问及未来3-5年最优秀房企是哪些时?他点名了龙湖。
理由有三:其一、短期能应对市场“波动”;其二、2-3年内能在市场大整合中脱颖而出;其三、长期来看,转型布局完毕。
的确,27年的龙湖,最典型还是一个“稳”字。
龙湖,绝不是地产圈最快的房企,他甚至在行情好时还要求主动慢下来,而如今这2年,龙湖对规模和速度这样的单一目标已经“漠视”,不求做最大?不求快?
那么,龙湖这家企业求什么?
老潘的观感,是龙湖所有的稳健都指向一个目标,即把龙湖——“做长”!
事实上,早在龙湖上市时,吴亚军就表达过这个“埋在心底”的目标,彼时,投资人问吴亚军:龙湖未来到底是先做大还是先做强?对此,吴亚军回答很简洁,但颇有深意——“先做长,再做强,而做大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类似这样的理念,标杆房企可谓“大道相通”。比如万科式多年的均好稳健恪守,金地平衡发展观的践行,融创这些年产品、服务、投资、营销等系统发力,金茂城市运营商第二曲线的做长做久的探索……标杆房企都践行稳健、均好、平衡、系统的发展观。
当然,优秀房企发展观越来越相似,只是企业发展航道、路径开始差异化。比如龙湖有着自己的不一样:
从重庆十年磨剑,到挥师北京而后全国克制布局和深耕;
学习新鸿基,从2011年就坚持把回款10%前瞻投入持有物业;
从一个地产航道变成四大航道,并要求各自做大,四个皆为主业;
从一个地产公司变成一个服务公司、运营公司、高科技大数据公司;
此刻的龙湖,走出了一条地产圈独有的道路!
早年的龙湖,曾经在住宅领域对标过帕尔迪的区域布局和城市深耕,在商业模式和企业发展路线上学过新鸿基,而如今龙湖挖掘了宽绰的“四大航道”,并持续通过科技、数据、智慧赋能……此刻的龙湖,已经没有相似对标的房企,唯有靠自己闯出一条大道!
在做长的目标下,龙湖也一路在“做强、做好、做大。”
盘点龙湖一路走来,“7稳”是龙湖的企业肖像!
住宅规模已经接近天花板,房企转型势在必行,但在转型路上,不同房企表现出不同的水准。
龙湖则再次体现出“稳健”二字。
其一、龙湖从地产开发扩展到四大航道,住宅,商业、租赁住房和智慧服务都是地产相关产业,存在战略互补性,这是一稳。
其二、四大航道不叫转型,也不叫多元化,都是龙湖的主业,这是本次业绩会吴亚军所强调的,因为对龙湖而言,四大航道的客户是差不多的,经营能力也是差不多的,龙湖并不认为跨了一个领域,因为并没有在能力之外,或者在现有客户之外的客户。基于此,龙湖这样的转型,是为二稳。
其三,其他房企转型的成绩单多年“羞于公布”,但龙湖转型的“商业、租赁住房和智慧服务”可以不谦虚的说,成绩还是显著的。
比如服务型收入已突破100亿,服务收入破百亿,就好比“住宅破千亿”,也是一个里程碑节点。在2019年,龙湖公布:龙湖商业2019年租金收入47.5亿,冠寓租金11.7亿,智慧服务营业收入达到42.8亿(合并抵消前为50亿)。
有现金流、有营收、且不断加速度生长,这是龙湖转型“真金白银”的效果!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龙湖转型形成了很好的产业互补。与住宅产业周期性、波动性过强形成战略互补的是龙湖其他三个航道,即龙湖商业、长租公寓、智慧服务,他们都是典型的“非周期、运营型驱动”,正好与住宅航道战略互补。
同时,自2011年就持续以销售回款的10%作为上线投入持有物业.
未来的龙湖四大航道终究会实现“既各自增长又彼此互补”的格局,这种战略一旦持续深化后,龙湖必将成为地产行业率先摆脱周期、穿越周期、现金流更稳健的企业。
龙湖的速度,不是地产圈最快的房企,但却是很有自己节奏的房企!
他更偏好在这个周期波浪起伏的地产洪流之外,有着自己主动的力量去修正自己行进的方向、速度和力度。
事实上,过快的房企,未必就是好房企!
2004首批百强房企中,仅19家企业继续跻身2017年百强名单中,百强房企淘汰率达81%!
龙湖在早期也曾快过,毕竟当时基数也偏低,比如在2001-2006年,龙湖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高达63%;2008-2010年,龙湖销售复合增长率再次达到70%。但在2012年后,龙湖表示,“把欲望、速度控制一下,把事情做好,这样能多活几年,而且活得相对日子不错。”
突破千亿之后,龙湖对单一的规模、高增长的提法越来越不认同,相反,更强调财务、产品、服务、运营等综合能力的打造。在规模上,龙湖仍继续保持在地产10强。
在如今黑天鹅疫情下,在未来不确定和行业天花板来临下,实现持续的稳定、中低速增长,比空喊高增长更务实。也就是在眼下的2020年疫情之后,CEO邵明晓表示:“即使遭受疫情影响,但龙湖2020年整体供货节奏约95%依旧可以按预期供应出来,龙湖也有信心完成2600亿年度销售目标。”
不快亦不慢,合乎时机、合适自己、合适走长远的速度,就是好速度!
在区域布局和城市选择,龙湖又体现出高度的稳健性和战略性,很少见到投机性的影子。
这些年,三四线楼市总会出现一些窗口期机会,但龙湖一路走来,一直坚持在高能级的一二线布局,在高能级都市圈布局,这是一种战略笃定,其次,在笃定的都市圈和城市,又辅助以深耕战略,向下扎根,融入城市,在融入中做强做大做深。
首先,看龙湖布局的“稳”!
比如在住宅板块,龙湖销售额主要来自于高能级城市的贡献。以2019年为例,龙湖销售额主要来自于一二线高能级城市的贡献,比如一线和香港贡献11%,重庆、杭州、成都等领先二线城市贡献51%,长沙、沈阳、西安等其他二线城市贡献27%。同样在目前龙湖土储上,约90%的货量集中在热点城市和价值区域。
高能级区域和城市相对更有经营价值。比如CEO邵明晓表示,受疫情影响,高能级城市复苏的概率更大;同时,龙湖布局的热点城市和价值区域,为后续盈利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再以商业板块为例,类似新城、万达都在下沉三四线,但龙湖在商业板块依旧坚持聚焦高能级城市。整体而言,龙湖的天街聚焦在中国最有量级的十几个、二十个城市,在每个城市都是做网格化的布局,而且地理位置上来讲都是有优势的。
同样在公寓板块,龙湖也将冠寓的布局在34个高能级城市。
其次,与布局的笃定相咬合的策略是“深耕”。的确,仅布局没有,得深耕才能放量!
老实说,城市深耕不是新鲜词,这2、3年几乎30强房企都在强调深耕。但谈及房企城市深耕的先行者和优等生,龙湖是其中之一!
首先,很早就认同和确立城市聚焦策略,龙湖与万科一样,早期将美国房企龙头帕尔迪(PulteHomes)作为标杆,学习其围绕全国经济带布局以及城市聚焦的策略。
其次,龙湖很早就强调城市要么不进,进入就要市占率3年进入前三。本身而言,龙湖布局大多是高能级城市,竞争激烈,龙湖这个深耕和市占率领先的要求,显然是迎难而上!
其三、多年深耕后,龙湖深耕效应开始显现。2019年在实现销售的49个城市中,龙湖在22个城市入围当地市场前十,已经有7城销售规模超100亿,即重庆、杭州、成都、南京、北京、武汉和青岛。
截止2019年底,龙湖城市覆盖55个,但销售额高达2425亿.
做住宅,核心就是拿地,地拿好了、拿对了,项目就成功了一半!
因此,龙湖如何稳健拿地?
首先,在龙湖,拿地必须恪守一个铁律,即严守净负债率红线。据邵明晓介绍,龙湖拿地是按照全年净负债率的控制来倒算,保持50%-60%的净负债率水平,守住财务纪律,且不拿地王,不拿高价地。
其次,拿地是个全局战、系统战。龙湖强调,“拿地不仅仅是拿地本身的克制,而是包括财务系统、投资系统、运营系统、营销系统一起联动,这已成为龙湖精细修炼的行活。”
必须提醒的是,龙湖拿地稳健、安全,但并非说是保守。
一方面从更大视角看,龙湖敢于战略上持续以10%销售回款作为上限来投入天街等持有物业,这是一种前瞻投资,尤其彼时住宅还处于黄金时代。目前,每年10%投入天街等在龙湖内部已经刻度化了,龙湖相信长期主义的价值,也明白在高能级城市重资产、持续投资和强运营的未来价值。
另一方面,龙湖积极研究市场,强调在市场相对冷的时候多获取项目,而在土地市场非常热的时候又缓一缓,克制自己。
比如2019上半年在楼市小阳春后房企拿地积极性很高,土地也高溢价,龙湖坚守决策纪律,耐心等待机会,最终集中在下半年多有斩获,期内新增90幅新地,新增土地储备1731万平方米,算是逆势逢低纳储。
而同样在2020年1-2月迅速闪现的拿地窗口期,龙湖闪电获取17个项目,目前3月很多城市尤其是热点城市的地价已经显著上涨。
龙湖融资成本低,土储质量高,截止2019年12月底,龙湖土地储备合计6814万平方米,可支持未来至少5年发展所需,而且土储成本仅为5737元/平米,单方成本/销售均价之比为33.7%,这也意味着未来有足够的利润空间。
龙湖对于负债、杠杆的管控水准,几乎苛刻!
作为一个相对高增长的房企,龙湖从2009年到2019年10年间,净负债率一直都保持在40%到60%以内,而同梯队房企净负债率大多都超过70%,甚至更高,而对比下来,龙湖2017年净负债率47.7%,2018年53%、2019年51%,典型的杠杆克制者!
多年自律与财务高质量,沉淀出龙湖资本端的护城河,最终龙湖的平均融资成本,平均账期时间多年成为业内佼佼者,很多时候与大型央企不相上下。
首先,龙湖集团2019年平均借贷成本年利率为4.54%。事实上,龙湖上市10年,融资成本就持续下降,从2009年上市之初的5.65%一路下降到如今2019年的4.54%,这是媲美中海这样优秀的央企的财务数字。更难得的是去年,在融资大门几尽关闭的2019年,同期民营房企融资成本平均水平超过了7%,众多百强房企融资成本一度超过10%,而龙湖以4.54%的超低利率,艳羡同行!
事实上,过去四年,龙湖已经连续将借贷成本控制在5%以内。
其二,不仅融资成本低,龙湖贷款平均账期也相对更长,这样更有利于支撑龙湖“长线”战略。比如2019年平均账期就长达6.04年,而过去5年,龙湖平均账期都在5年以上。
其三,资金成本的优势反作用于龙湖的运营能力,通常如果资金成本超过5%,就很难用于资金沉淀周期长的运营型项目。而龙湖在持有资产上每年保持回款的10%投入,一个重要的支撑就是龙湖平均融资成本长期保持低位。
如果说利润相当于企业的血液,那么现金流则相当于企业的空气。
龙湖对现金流管控乃至整个财务管控,一路都是严格自律。
房企现金流管控核心分为经营性现金流,投资性现金流和筹资性现金流,这其中,经营性属于“造血”,投资性现金流属于“补血”,筹资性现金流属于“输血”。
龙湖造血能力是一流的,即在经营性现金流上开源节流严格控制。
比如在开源上,龙湖在高能级城市低成本获取高价值土地,而后凭借龙湖竞争力产品、强运营供货以及弹性灵敏营销体系实现高去化、高回款,最终实现经营现金流的开源。
同样在费用控制上,龙湖持续引领行业,如销售开支占合同销售额的比例仅低至1.7%。
在投资上,龙湖的补血也不错,仅仅2019年,随着龙湖商业持续的投入、商业租金的上涨以及租赁住房冠寓的发展,龙湖集团全年投资物业评估增值就高达37.3亿元。
同时,在具体现金流管控上,2020年即使遭受疫情冲击,龙湖现金流表现出很好的前瞻应对和日常修炼的底子。
第一、龙湖现金流不是2020年疫情才高度强调,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加大现金流的关注;
第二、龙湖在2020年1月份就完成了全年的基本融资。
第三、龙湖持续通过压力测试,精细管控现金流。比如即使本轮疫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龙湖预计也能做到保证公司比较正常的活着。
这也应了那句老话——危难时见真章!
截止2019年底,龙湖在手现金高达609亿,有钱,但是否安全更关键是看现金短债比(即在手现金除以一年内到期债务)的高低,财务常识是现金短债比行业一般到2就比较安全了,但龙湖一年到期债务(2020年)仅为139.3亿,如此算下来,龙湖现金短债比高达4.38,这是龙湖加强版的现金流保险。
不是疫情才苛刻,正如吴亚军所表示,现金流不是危难时才考虑,而是“要天晴补屋顶”。
公司规模大了,容易大企业病,也容易效率低下,这就考验集团管控模式的水准。
与大多规模房企设置三级管理架构不同的是,龙湖反其道而行。
龙湖认为,公司发展并非只能加层级、把组织的金字塔垒得更高的方式来做,更愿意相信系统的指挥能力,直接赋能到一线员工,让指挥决策更靠前端,把专业支持放到前端。
如何构建这一高效的指挥系统?
对此,龙湖这套指挥系统本身自带知识、权限、流程、模板,直接赋能给前线。当遇到问题时,前线直接呼叫,后台马上支持,这就是龙湖管理的稳健性和高效性。
做长是目标,做稳是心态,做强是手段,做大是顺带,这或许是当下的龙湖状态!
专注地产30强之变
地产总裁内参
努力为地产总裁提供“建设性、价值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