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凝血化验单
以下项目的含义远不止我所说的这些意义,我所说的都是与我科疾病密切相关的意义:
第1项:凝血酶原活动度(PT%):仍然是根据PT及NP计算出来的一个指标,与PT的变化方向相反,即PT值增高时,PT%降低。
第2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临床上常用的内源性凝血系统监测指标。在血管外科中,主要用来监测普通肝素的抗凝治疗效果,测定值越高,抗凝效果越好。一般情况下,使用肝素后使得APTT的数值比正常值高1.5~2.5倍是比较有效而且安全的。
第3项:凝血酶时间(TT):在血管外科,TT增高多见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减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高及使用肝素后。TT缩短没有临床意义。
第4项:纤维蛋白原(FIB):在血管外科,FIB增高主要见于血栓前状态,但并非特异性指标(即FIB增高未必提示是血栓前状态,其它疾患如恶性肿瘤、大手术后、应激状态及急性感染等也能导致其升高),另外FIB持续增高可能诱发动脉粥样硬化;FIB降低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纤溶亢进等。
第5项:抗凝血酶III活性(AT-III):是目前已明确的体内非常重要的生理性抗凝物质,它可以和一部分凝血因子结合,从而产生抗凝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当AT-III与肝素结合后,其构象发生改变,与凝血因子结合的能力提高数千倍,这点也是肝素在体内发生抗凝作用的机理。需要注意的是AT活性低于70%时,肝素的效果降低;低于50%是肝素效果明显降低;低于30%是肝素治疗无效。
第6项: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的纤维蛋白降解后的产物之一,在继发性纤溶症中增高,而原发性纤溶症的早期不增高。在血管外科中,D-二聚体的主要意义在于当其数值增高时,不能确定患者为血栓类疾病(其它如恶性肿瘤、心梗、手术后、急性炎症等也可以增高),而当其为阴性时,基本可以除外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