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忠臣绘画,涤荡尽尘世俗肠,不与时弊共沉浮
俞剑华先生曾说“因习画画者必须注重于人格之修养……不营营于势利,不汲汲于富贵,不斤斤于求名……”当代画家成忠臣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大家。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成忠臣先生八一年17岁时拜在一代宗师叶浅予先生门下,同时得刘继卣、董寿平、于希宁、黑伯龙诸师亲炙,打下了扎实而严谨的绘画基础。他在习画之余,深研儒释易道等传统国学知识修为。他知识渊博,胸襟高旷,从其作品笔墨线条的纵横挥洒间,可以看出胸襟气度及修养的全面。他的作品是在天地人中,揭示出大自然与宇宙的浩瀚与人类的渺小,从中建树出宗教信仰及哲学思想和理念,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舍我其谁的使命召唤!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成先生秉承了传统文人的治学精神,将文学、艺术视为生命的构成,以绘画来颐养性情,抒旷达之胸怀,陶冶情操。“绘画不求与人知”他在绘画上有很强的自律心,不带有任何功利欲,展示出“濯清泉以自洁”的高尚情操。在他的人物、山水、花鸟画中的气韵是其学养苦练而来,古人论画要求“气韵生动”,是指精神气质的表露,而非简单的渲染。他在古人基础上进行了长期的对技法、笔墨的练习,同时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他反复推敲各种表现手法,以及驾驭笔墨的高超能力,又深刻领悟到传统国画笔墨线条间的微妙变化,画中的笔墨亮丽明净,温文尔雅。他对生活观察独具慧眼,妙参变化,心手合一,犹如鬼斧神工,形具而神生,生动,表现出传统中国绘画的特征及内在精神气质。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他的人物画取法黄慎、任伯年,笔墨洗炼,格调高雅。从画中看出他受儒、道、释哲学影响很深,画中具有一股隐逸高超的魏晋遗风。他把对社会、对人生的寄托展现于画中,画面上那些飘逸潇洒的人物,俨然是他自己旷达胸襟的写照,是他内心精神世界的真情独白。他思想敏锐,眼光独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富有深重的使命感。他忧国思想深重,对目前中国画坛现状表现出深深的忧虑。他深感担忧目前的画坛现状,一切向钱看,一些人热衷于包装炒作自己,各种手段五花八门,纷繁嘈杂,而却忽略了文化修养与状物乎法的习练。他鄙夷画坛上这些炒作成名的所谓“大师”们自吹自擂的“画霸”习气,对他们那些拙劣不堪入目的绘画作品一笑置之。他深深明白,中国画是哲学,绘画要表达出画家的胸襟思想与学识才华,要画出画家对自然物象的独特理解。要有深刻的思想性、艺术性,而不是看他所使用的工具、材料和笔墨颜色的轻重浓淡描写。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他几十年一直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底线和方向,不为任何潮流所动。他反对以西方的素描透视,构图程式和现实主义手法来改造中国画,他不慕官,不慕利,潜心艺术上的高度。他认为学画可以养性情,可涤烦襟,破孤闷,释燥心,迎静气。也正因如此,使他的绘画艺术能够涤荡尽尘世俗肠,达到单纯、崇高、伟大的高深境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尽欢颜”。杜甫在自己茅屋被风吹破时,还能惦记着为天下的苍生遮风挡雨。可以说,绘画从来就不只是在小小的一方书斋里,它更包含着心忧家国,胸怀天下的一份情怀。愿得此生常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满腔赤诚,苟利国家生以死,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坚定信念。千百年来,正是这样一份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震撼着,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作为正直有良知的画家,他深知现在的画坛画家们都远离了艺术,成为追逐浮名的竞猎场。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从五四运动反封建,打倒孔家店到文革,中国人对传统文化认识上的偏颇,某些过激行为,导致了很多人崇西媚洋,自贱民族文化,诋毁民族文化,丧失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加之一批批学画的学子,在各大美院中接受的是西方素描造型基础,对中国画理解能力浅薄。他们根本看不懂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这种对中国文化的误导,却整整影响了好几代人,危害匪浅。加之政治上的诸多因素,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似乎是一夜之间成了陈腐守旧的代名词。但在历史翻开新的一页后,今天的人们逐渐意识到坚守传统的画家们所承载的历史重任和文化价值。尤其是对鄙视母体文化,自毁母体文化造成的文化断层,人们开始反思,重新审视我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
成忠臣先生不仅绘画作品富有文学趣味及哲学内涵,具有诗情画意的内美。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审美理念,崇尚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不逐时风,不随流俗,个性张扬,“尚”意求“神”,注重人品及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