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分纪录片《小小少年》让无数父母反思:除了焦虑和“鸡娃”,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在前段时间结束的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选中,由B站制作并推出的记录片《小小少年》斩获最佳系列纪录片奖项。
“在近距离探寻孩子们的奇趣生活和喷薄热情后,我们惊叹,即使生活境况复杂多样,孩子们仍然拥有顽强的精神和力量。”这是组委会写给纪录片《小小少年》的获奖词。
我把它推荐给大家,在全员内卷,全民鸡娃的时代,这部纪录片应该会带给你更多反向思考。
▲《小小少年》
《小小少年》豆瓣评分9.1分。
导演孙超,多年来关注并深耕教育话题。其代表作《高考》曾轰动一时。
在这部纪录片中,导演将镜头投向了几位在不同领域具有天赋的少年,不过它的落脚点并不在于描摹或神话少年们的天赋,抑或是通过天赋异禀而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
而是通过发生在少年身上的故事,让观众更多地看到了兴趣和热爱的力量,以及宽松自由的家庭氛围,是如何激发出孩子怎样强大的内驱力的。
这些孩子,他们都在各自钟爱的事物上做到极致,每一个年轻的身躯下都隐藏着如巨人般丰盈的灵魂。
比如,这位拥有舞蹈天赋的女孩,不仅被《人民日报》报导,还登上了热搜。
还有痴迷于机器人的少年陶启泽和张宇晨;
热爱昆虫的男孩殷然;
14 岁的越野摩托车手李莲怡娜;
15 岁少年曾国豪毅然放弃乒乓球职业转战英雄联盟职业,主攻电竞;
深受 Beyond 影响的 9 岁少年王烁然视音乐为生命。
《小小少年》共六集。每集拍摄一位有着特殊天赋或兴趣的孩子。
导演说:“孩子做什么我们就拍什么。”
这部纪录片做到了。
看似是在讲述天才儿童的故事,本质还是教育。
有网友在豆瓣中写下观后感——“小小身躯,巨人灵魂”。
01
画面上这位体态优雅的女孩曾因为在猪肉店跳舞,登上过人民日报。
她叫邬刚云,今年8岁,在舞蹈方面,天赋异禀。
这个名字有点像男孩子的小姑娘,个性也非常的“硬”。
她的家在云南省,砚山县那夺村。
每天凌晨4点,8岁的邬刚云就跟着母亲来到猪肉店帮忙。
等忙完手上的活,天亮了,小店正式开门营业。
于是,最震撼的一幕出现了——
母亲挥刀斩肉,肉沫飞溅;云儿翩然起舞,宛若惊鸿。
这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名场面,被B站的网友称作是“世界名画”。
这,就是邬刚云的日常。
邬刚云有舞蹈天分,母亲很早就知道。电视上放的舞蹈,云儿看一遍就会跳。
所以,她想把云儿送到县里的舞蹈培训中心去学习,但总是吃闭门羹。
培训班的老师说——这孩子他们教不了!
“云儿的水平太高,在这里屈才了。”
“没有老师教”的云儿,常常对舞蹈学习感到困惑。
幸运的是,她跳舞的视频被北京舞蹈学院的芭蕾舞老师关於看到了。
关老师看完后,忍不住盛赞:
“我在北京舞蹈学院教了这么多年书,都是精中选精,优中选优,我都没见过这么有天赋的孩子。”
2016年,关老师和同为芭蕾舞老师的妻子张萍,前去云南拜访。
当两位老师亲眼目睹云儿的舞蹈时,异常兴奋。
受生活环境的影响,这个孩子的身体能量巨大——
为了盖一间属于自己的舞蹈室,她可以独自扛起沉重的、长长的木材稳稳当当地来回走。
可以说,这个女孩是“天选之子”。
关老师非常重视云儿,甚至认为这是“千里马在培养伯乐”。
一年后,两位老师做了一个重大决定——
发起“彩云计划”,帮助那夺村的女孩实现她们的舞蹈梦。
同时,他们为云儿争取到了登上央视舞台的机会,并且远赴云南,陪在云儿身边亲自指导她。
但专业的舞蹈训练,云儿从未涉及过,以往跳舞是靠天赋,现在有了非常专业的老师,接下来的路,就要靠吃苦了。
扳腿,开背,开肩,开腰……让身体能力极强的小姑娘大感吃不消,好几次疼得痛哭起来。
母亲在一旁看到云儿哭泣的样子,于心不忍,却又不敢上前安慰。
她知道,如果这个时候她因为自己心软就上前介入,对云儿训练毫无益处,反而有可能会让云儿哭得更凶,甚至停止训练。
机会是不能错过的,无论是云儿,还是母亲,都在彼此默默鼓励,咬牙坚持。
我不得不承认,和这位母亲比起来,在这方面我做得太差劲了。
有时候,孩子做事情“不能坚持”,“半途而废”,往往与父母“不忍心”的心态有很大关系。
果然,训练时还在哭泣的云儿,休息时因为看到了她将要表演的那段芭蕾舞视频,就立刻忘掉了刚才的痛苦。
自己又主动加练了一组动作。
看她一步步坚持下来,屏幕前的所有陌生人都在为她骄傲吧~
出发去北京的前一天,父母设宴请全村人吃饭。
村民们都知道,云儿要去北京了,她是大山深处走出的天才,是全村的骄傲。
只是有些遗憾的是,登台那天,云儿由于紧张发挥失常了。
但云儿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失落,因为演出结束后,她被老师带去参观了北京舞蹈学院——她心心念念的舞蹈教育的高等学府。
小姑娘有些局促,有些胆怯,可看到几位舞蹈演员曼妙的舞姿后,她又忍不住地跳了起来,眼睛里重新有了光彩。
这一幕万分宝贵,让人触动!
这才是跳舞的意义!
对云儿来说,舞蹈带给她的最大的价值,不是一夜成名,而是——自信!
“当一个女孩子跳起舞的时候,她想的可能并不是要走出大山,而是第一次感受到身为一个女孩子的美妙,这美妙是一种珍贵的自信,是高于语言的情感抒发,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可。”
我最喜欢这部纪录片的地方就在于此,它没有刻意渲染这些孩子的成功与失败。就连对云儿在北京演出这么重要的时刻也是轻描淡写地带过。
反而是这位8岁小姑娘对舞蹈的热爱,她的坚韧不服输的劲儿,母亲温存的鼓励和坚定的支持……却被镜头一帧一帧地记录了下来。
我相信,即便这个孩子未来没有成名,没有踏上更大的舞台,甚至可能没有从事舞蹈这个行业,她的人生之路也会走得很好。
因为在云儿的故事中,母亲的格局和眼界,孩子自己的勇敢和热爱,能够决定孩子的最终出路。
这在另一个孩子的故事中,可能体现得更明显。
殷然,是昆虫的狂热爱好者。平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到户外,捕捉和观察现各种奇特的昆虫。
这让很多人觉得他很“古怪”。
在殷然家里,仅螳螂目就有16种,各种住满昆虫的小盒子让本就不宽敞的家更显拥挤。
当在殷然母亲被问道“有一个没事就往家里捉虫子的孩子是什么感受”时,她嫣然一笑:“非常有意思,我觉得人生好玩了很多。”
其实,一开始,她也不理解。
可是在长期观察中,她渐渐发现这是蛮有意思的一件事。
“与其旁观,你不如一起玩。”
在她看来,孩子在专注于一件事情时,是非常迷人的。
“你把他好玩的事情都搞没有了,那人生不是非常没趣嘛。”
而蚂蚁有几条腿,腿上长了多少根毛,它的触角怎么样,这种东西不会影响他的人生,但他的快乐的感觉会留在心里,这个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殷然与虫友们进山交流时,她也和殷然父亲一起全程陪着孩子;随着昆虫数量越来越多,她嘴上说着不会帮忙,可还是会在背后给这些小生灵们换水。
而对于孩子学业与爱好之间的平衡,殷然母亲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就是既给予压力,又非常克制。
和虫友们进山研究的休息间隙,她让殷然背诵鸿门宴、滕王阁序、出师表等名篇,并告诉他——
“不能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想做的事和应该要做的事是一种平衡,如果你选择了时间来看虫子,那你做其他的事情可能会比较累。”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自己的兴趣或爱好被父母打压的经历。
“你捯饬这个有什么用?这能让你考高分吗?”
说起来,有些兴趣看上去好像是没什么用。就好像,没人能保证邬刚云、殷然将来一定会成为优秀的舞蹈家,优秀的昆虫学家一样。
但“有用”本身是谁来定义的呢?
只要孩子能从中收获知识,享受专注的快乐,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那就一定是意义非凡的。
“我觉得这种就是无形的有用。”
在这个故事的最后,殷然在班里与同学们分享了他与昆虫的故事,在广州落日的余晖里,母亲接殷然回家,奖励了他一颗空气凤梨……
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02
第五集的国豪是一个“执拗”、“反叛”的乒乓天才。
打乒乓球十年、获得许多冠军奖牌、乒乓球全国少年前八……
可是,获得这些殊荣之后,国豪却对乒乓球失去了兴趣。
他放弃了省重点,放弃了清华单招的机会,选择成为一个职业电竞选手。
国豪的决定让父亲整晚睡不着,甚至到了要找心理医生的地步。
十年来,他为国豪的乒乓梦倾尽所有。心血被儿子的改变一朝付东流,信念也就随之崩塌了。
想必身为父母,你也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这位父亲的失望和焦虑。
但不同的是,经过了半年的挣扎,国豪的父亲选择慢慢接纳孩子的选择和变化。
在国豪的队伍一起对战IG时,一向嘴硬的父亲悄悄带着国豪的队服来到了基地。
他不懂电竞,甚至也不理解电竞,但仍然在台下目不转睛地看完了整场比赛,没错过任何一秒,就如同当年他看儿子在乒乓球赛场拼杀一样专注。
在父亲Buff的加持下,国豪拿下了比赛,父亲则在台下偷偷泪目。
比赛结束后,父亲还叮嘱国豪,“以后记得比赛前洗个头,这个很重要。”
颁奖时,这对父子呈现了整部纪录片最为经典的留白式对话——
国豪羞赧地说:“今天打得还可以吧,多放点心。”
父亲则傲娇地小声嘀咕:“还得加油啊……”
其实,看儿子全身心比赛的那一刻,父亲似乎也释然了,也成长了。
打什么比赛不重要,曾经的荣誉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
同样的场景,还发生在第六集里。
第六集的王烁然是一个将音乐视作生命的钢琴小王子。
生活里的毛毛虫在他的眼里都显得可爱,除了爸爸……
在王烁然的日记里,爸爸是一只情绪不定的金毛犬,只要一走过去看看他粗心的数学题,必将晴转阴。
有一次,老师给烁然父亲打电话,说烁然在学校里说脏话。
父亲仿佛是被点燃的炸弹,对烁然大声斥责起来,吓得烁然站在角落直哆嗦。
父亲后来自己都说,估计自己当时的声音整个楼道都能听到,以至于他在很长时间脑子里都是这个画面。可自己当时在气头上,怎么也压不住。
这是这位父亲长久以来的一种“习惯”,好像很难改变,直到烁然带着其他喜欢音乐的同学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后。
有一次,烁然排练原创歌曲《哪一颗星星属于我》。父亲为了让歌曲表达地更好,希望烁然将爵士乐融入歌曲中。
但在察觉到孩子的抵触情绪时,他又说:“摇滚的也可以,哪个好听要哪个,不是必须按照爸爸的来。”
烁然走后,父亲开始反思,自己不应该干预太多。
然而,乐队的存在占据了烁然的许多精力,要升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烁然需要大量地练习钢琴,导致了学业和爱好发生了冲撞。
父亲的内心很挣扎。一方面,想让烁然打好古典音乐的底子,另一方面,又怕烁然失去童年简单玩音乐的快乐。
最终,他还是相信,让孩子保持现状,做自己就好了。
在烁然成长的过程中,这位父亲也在学着和孩子相处,共同成长。
03
《小小少年》并不是在夸张这些孩子的天赋,也没有要把他们打造得“异于常人”。
用导演孙超的话来说:“所谓一鸣惊人的天才相,并未出现在他们身上。”
但是,看每一集我都被孩子们的真挚、热爱、坚持所打动,同时,这些孩子的父母的教育方式也让我感触良多,开始反思自己,甚至捡起了自己放弃多年的兴趣。就像纪录片导演孙超的导演手记写到的那样:
对于我们来说,能认识这些了不起的孩子,把他们奇妙的故事和大家分享,是最最幸运的事。
孩子们的故事也给我们摄制组小伙伴的生活带来了小小改变,机器人分集的剪辑老师彻底爱上了FRC,前不久还和我讨论了最新的比赛;
摄影助理也喜欢上了虫子,给自己6岁的儿子找来蝶蛹和螳螂;
赛车分集的剪辑老师最绝,直接因为怡娜喜欢上了摩托车,上周刚买了人生第一辆摩托车,化身机车少女;
我因为受到烁然的感染,捡回了丧失多年的钢琴技能,又重新开始学钢琴……这不是一种“伤仲永”式的启发,而是分明地告诉大家:“风筝飞多高,因为下面有人蹒跚奔跑”。
对孩子而言,不能被所谓的天赋捆绑,更无需兑现自己的天赋。你只要沿着自然的轨迹,该支持时支持,该放手时放手,孩子们总能找到自己未来的蓬勃之路。父母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成长。
教育,如果只有内卷的疲累,却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人生,才是一种真正的错失。
就像复旦大学梁永安教授所说:
我们毕生的任务就是做一个优秀的普通人,热爱世界,热爱万物,热爱众生。然后踏踏实实地去寻找到一个自己内心喜欢又有时代价值的事情。
“您的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青榄家长地带(ID:educool):百万中小学生家长聚集地,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及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让育儿变得轻松愉快;研发和提供培养学科素养的趣味小课,让孩子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