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和父母,越来越没话说?
“想要什么就跟妈妈说,我们就买” “那我们买盒寿司吧” “吃什么寿司,不买” ······ “妈,你以后别问我要什么了”
“妈,我跟你说啊,今天在学校有件特好玩的事······” “在学校不好好学习干什么” ······ “孩子,今天在学校有什么好玩的事吗?” “没有。”
“你喜欢什么衣服自己挑” “我喜欢这件” “这件不好看,买那件” ······ “买回来又不穿,自己又不选”
“想报什么兴趣班?” “我想学跳舞” “学什么跳舞,浪费时间,好好学习” ······ “你看看别人家孩子,多才多艺,再看看你”
孩子在分享的时候,父母不当回事
孩子的感受、想法,不被接纳和理解
看过一幅漫画,很有感触:
许多父母和孩子沟通过程中,常犯这样的错:下意识地评判孩子;否定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给孩子讲大道理,发号施令。
其实我很能理解父母的心情,处于对孩子的爱和担心,总想着指导孩子,帮孩子做出最优的选择,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让他可以少走弯路。
但是这样的表达方式却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当孩子表达出来的感受,不被理解,不被看见,甚至被否定,被打压,他的心房便会对父母关上。
孩子初三学习很忙碌,回家忍不住说:“好累啊”。
家长这时马上想到孩子是不是不想学习了,忍不住来气:“累什么啊?等你长大后会发现,上学才是最轻松的。”接着讲一堆道理激励孩子。
妈妈和孩子逛超市,孩子说想吃苹果,妈妈却说:“苹果有什么好吃的,给你买樱桃。”孩子:“我就想吃苹果!”妈妈:“真是不知好歹!”
还有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可家长根本不在意孩子的想法,总是说服孩子按自己的来。
曾经有人问:“ 为什么孩子和父母越来越没话说?”
最高赞的回答说:“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人,谁会有意愿和他沟通?”
沟通不是给建议、评判孩子,沟通是双向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接纳孩子的感受,表达理解;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予他一定的自己做主的自由。
孩子说他感觉很累,可以安慰安慰他:“初三课程紧张,确实会有点累吧,累了就休息一下,劳逸结合”,也可以只是陪在孩子身边,听听他抱怨两句,讲讲内心的感受,表达理解。
这个时候,孩子会感觉到父母对自己全然的接纳,不用担心自己说错什么话,会被责骂,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
而且父母的理解,不会让孩子纵容自己,反而会让他备受鼓舞,更加努力进步。
在一些非关键问题上,比如穿什么衣服、过年想不想去亲戚家、假期怎么安排等,尽量多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
即便父母给孩子再正确的选择,只要不是孩子自己想要的,他都不会开心,反而会产生叛逆心理,和父母关系越来越远。
我们的感觉不是孩子的感觉,我们的经验也只是相对自己而言,再多的道理,也比不上孩子自己去经历和体验。
因此,即便孩子自己做出的不是最优选择,但他能够体会到自己做选择的自主感,这种感觉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他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方法,学会思考、做选择,身心都更有活力。
所以各位家长,当你发现孩子和你越来越没话说的时候,不要只怪孩子,请反思一下自己平时和孩子的沟通是否犯了以上的错误,是否管孩子太多,对他的控制太多。
做一个多站在孩子角度思考问题,愿意倾听孩子、理解孩子的父母,亲子关系会更好,孩子也会更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
你家孩子平时和你沟通得多吗?欢迎留言讨论
转载自:钱志亮工作室(qzlg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