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这回事:遇见金先生,发现另类的逻辑方式

01

近日堂妹西西关于文学作品那点事给难住了,平时写文遛遛就过,不知道这次她的班主任给她准备了什么新出炉的题目。

西西标准的文艺范儿,放假就是在家看看书、写写文,偶尔闲来画会画,简直是羡煞我啊。

班主任一直在辅助她的文学课程,估计这次是给她加了颜料,让她深挖更有内容的写作方式与技巧。

最近她每天5点起床翻各种书籍,增加输入量,想快速解锁这个眼前的问题。

虽然她很有一套自己的积累方法,但总归还是不够,复杂的问题她还需要花费些时间在书里找。

她的这些问题曾是我的过去式,看到一个素材无从下手常事。

西西的问题我初步分析就是她的积累还不够,没有形成细节性的分类。

1.平时看书时看到好的句子,摘抄下来。

2.金句要摘抄并试着进行仿写。

3.平时的积累进行细化分类。

前段时间看了一本美国畅销书作家斯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并在书中找到了这种方法与感觉。

看来这些问题不只我和西西遇到了,从斯蒂芬·金的文中不难看出,曾经他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他在这本书提醒我们的是“建造自己的工具箱,并分类储存词汇。”

遇到问题不可怕,决定在我们是否善于总结,投入时间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02

从这里开始我们为了方便直接称呼斯蒂芬·金为金先生。

金先生从小跟随母亲生活,他两岁时父亲去买包烟就再也没有回来,丢下了母亲和他,还有一个哥哥。

他决定做文学创作者是从床底下翻出父亲的小说开始的,而且还决定做一个创作恐怖小说的作者。

虽然他的创作路不是很顺利,但他坚持创作继续过度生活的方式是值得所有人借鉴的。

他在写作方面的经济创收未能足够支撑家庭正常生活的时候,去给别人做洗衣工,在工作空闲的期间就趴在台面上继续完成自己的小说内容,他的那本《魔女嘉莉》就是在洗衣房完成的。

真正有梦想的人,会选中目标进行分割细化完成它。

03

他每次写完一本小说进行修改后,都会让他的爱人塔比莎进行审稿,并提出作为一个读者的想法。

有时候妻子也会与他进行反驳小说的内容,在激烈讨论中总能一语中的,那句“谁关心呢。”总能结束文中一些无关紧要的环节。

金先生对情景、词汇、节奏有很好的掌握,写到有听觉、感觉、画面感,直接把读者带进情景里。

他这些技能不只是模仿就能得来的,主要他有个属于自己的工具箱,而且还是分层式的细节积累。

他建议大家:“你为了尽最大的能力写作,有必要建造自己的工具箱,然后增强肌肉力量,才有力气把箱子带在身边。”

因为有了大工具箱的存在,我们就可以随时抓过来投入工作,不会像堂妹西西那样还要再次翻阅书籍的去找。

关于你的工具箱自己可以根据喜好进行分层,因为这个工具箱里不仅装满了词汇、金句,而且还装满了好句与素材。

我们不能只是抱着工具箱,还要好好加一使用进行多读、多写。

04

关于写作是没有捷径的,无论谁都要脚踏实地的进行输入,而还是要大量的输入。

阅读是每一个写作者的生活和创作的核心,少了这样最关键的自然是不能成文的。

他在文中表示:

1.如果想成为作家,必须首先得做到两件事:多读,多写。

2.喜欢什么就写什么,注入真实生活,结合自己对生活、友谊、爱情、以及工作的了解,让作品与众不同。

3.开始描写之前,首先需要想象出你希望读者感受的场景。

那么我们有了金先生给出的方法,关门写完后,自然是要开门修改的。

关门写的是灵感乍现,是素材看点,开门修改当然是要根据技巧方法,站在读者的角度进行修改的。

金先生在这里给出一个修改的公式:第二稿=第一稿90%。

不要怕删除第一稿的内容,只要是需要删除的定是多余部分,我们在描写情景时是需要节奏的,如果没有节奏会让读者觉得乏味,情节该出现时没有出现。

首先出来的是情势。人物——开始时总是平板、毫无个性——随后出现。

如果一个故事描述不足容易迷惑读者,就像忘记带了近视镜的视力弱者。如果描绘的太多就会把读者淹没在细节与情景的意象里。

05

这本书我看完总结后的启发有这几点:工具箱、多读多写,改稿。

这三点作为一个文字表达者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工具箱就缺少素材与表达时要用的词汇量。

潜藏一个重要的启发莫过于书中体现的延展与深挖的方法:从A点到B点,然后推向Z点深挖。

如果想要写出更深度的文,延展深挖这个方式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

论语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不管现在处于什么阶段的文字创作者,建议入手一本这样关键词为“写作”的工具书,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