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乌克兰/立陶宛/白俄是如何从一体到分裂的?
▶一战前,在东欧的土地上,波兰、乌克兰和犹太三个不同族群的孩子可以在一起玩耍长大,甚至相互心仪;
战争爆发后,、往日的朋友也、忽然变成了不可接触者。
创造“种族净化”理念的人没能创造出一个乌托邦,却先把这里变成了血海和地狱了。
历史上看,波兰、乌克兰、立陶宛、白俄罗斯这四个现代国家(加起来人口近1亿)系出同源,都可追溯到早期欧洲最庞大的共同体:1569年建立的波兰-立陶宛王国。
与后来的民族国家观念相反,这个王国是一个多元的整体,容纳了不同宗教、语言、文字。
那问题来了:早期的大同概念,是如何演变(分裂)成4种民族概念的?
大体上,东斯拉夫贵族和平民彻底分离的结果,波兰和立陶宛更偏向贵族文化,而平民则演化为后来的乌克兰与白俄罗斯。
这种分化还在各个层面不断进行:波兰倒向天主教阵营,采用了拉丁字母,朝向西方;
立陶宛虽然也信天主教,但因为语言中特殊的波罗的语因素而树立了独特的认同;
更东面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则与俄国一样留在东正教一方,采用西里尔字母书写。
一个例子:诗人密茨凯维奇(1800年代人)被公认是波兰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后人硬安上去),但他却出生在沙立陶宛,一生从未踏足华沙或克拉科夫。
他的诗作中,把两国都看作是自己人。
这个例子说明:那个时代,人们还没有“一族一国”这样的意识形态。
民族主义史观并不想还原历史,而是想如何利用历史,从那些历史片段中截取对自己有利的资源,来占道德高地。
历史的真相是:“民族”远不像民族主义者信誓旦旦宣称的那样是“自古以来”就存在且一成不变的共同体,而是涉及两帮人直接话语权的反复争夺。
看上去的“古已有之”,其实都是出于当下的政治需要而“新发明”的。
1569年为应对来自东方的威胁,波兰王国与立陶宛大公国宣布合并,组成波兰立陶宛联邦。
强大的波兰军队,加之鞑靼人和瑞典王国也乘机出兵俄国,多面受敌的俄国被迫与波兰媾和,割让了利沃尼亚和白俄罗斯北部的大片领土。
俄国不断的败退,在1610至1612的两年间,波兰军队甚至占据了俄国首都莫斯科,成为历史上仅有的两支成功占领过莫斯科的军队之一。虽然之后俄国成功将波兰军队逐出莫斯科,但依然失去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大片领土。
1618,围绕着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也就是俄国在战争中失去的领土,波兰和俄国之间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拉锯战。胜负的天平已经开始向俄国倾斜。
波兰国内的问题其实已经非常严重。诸民族开始谋求摆脱波兰的控制。波兰特殊的联邦制和选举君主制使得国内长期以来缺乏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
1648年,在俄国的支持下,乌克兰的哥萨克人联合当地农民发动了起义,最终导致波兰失去了对乌克兰的控制,也标志着波兰由盛转衰。
更是在1654年直接出兵波兰,收复了他们在上一次战争中失去的土地,波俄之间实力的平衡被彻底打破。
之前莫斯科的沦陷,俄国人心中对波兰,已经说不清是仇恨或是恐惧,或是二者皆有,他们唯一明确要做的事情或许就是“彻底毁灭波兰”。
1772~1795年间,俄罗斯帝国联合奥地利和普鲁士,三国三次瓜分了波兰的全部领土,波兰就此亡国。普鲁士分得约20%,奥地利分得占约18%,而得到最多的,自然是俄国,46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俄国人收入囊中,占原波兰领土的比例超过了60%。
俄国人当然不是简简单单的进入波兰,随着俄军进驻波兰,大批的波兰爱国贵族、艺术家、平民遭到了俄国的迫害,被驱逐、流放甚至杀害。这样的残酷暴行让波兰人心中对俄国人仇恨又加深了。上百年的战争、屠杀、侵略、亡国、灭种,两国间的仇恨到了这一地步,解决不了也算平常。
1917年,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了一战,也宣布废除沙皇时期侵略性质条约,其中就包括三次瓜分波兰的条约。而另外两个参与瓜分波兰的国家奥地利和德国也趋于崩溃。
这一切,都为波兰的复国创造着条件。
1918年11月新的波兰第二共和国在华沙成立,并在次年的巴黎和会上得到了承认。但新生的波兰却有着不小的野心,他们并不满足巴黎和会所划定的边界,而是希望恢复到1772年之前(未站稳就先想跑)。
1939年,为了收复在波苏战争中失去的领土,苏联与纳粹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再一次瓜分了波兰。波兰再次亡国。
在华约的框架下,苏联只不过是做到了当年俄罗斯帝国没能做到的事情——把波兰变成自己的'附属国'。
当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的控制力下降的时候,波兰几乎是立刻抛掉了与苏联有关的一切,重新站在了俄罗斯的对立面。
从波兰脱离苏联10年后就加入北约来看,波兰人还没有忘掉俄罗斯的威胁;
而俄罗斯不断加强对飞地加里宁格勒的控制,也标志着俄国人从没有放弃向西前进的目标。近年两国关系的再一次恶化,既是国际大环境的变化,也是数百年恩怨的凝结。
(本文摘自多本书籍,我稍加整理,作参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