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村包拯后裔清廉传家
包村包拯后裔清廉传家
包村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偏北9000米。村民委员会驻包村得名,村以包姓聚居得名。地属丘陵,区域面积0.61平方公里,耕地354亩。水面46亩。5个村民小组,118户,345人。以种植业为主。村民大多外出打工为业。
包村包氏:始祖包拯,北宋时累官至相位;包珍,包拯曾孙,南宋宁宗时自庐江(今江西吉安)徙居婺源;包洙(包珍长子),字圣宗,登宋理宗丁酉科进士,授湖州太守;包天锡,包洙长子,宋理宗末,自湖州至婺源,途径兰溪十四都清塘(黄店镇上包),见山环水绕,遂卜居焉。包天锡五代孙包观魁元代时由上包迁居包村。
据《鹤峰包氏宗谱》,包村包氏宗族堂名为庆义堂。
本支排行字为:敬明琳进 仁义礼智信 元亨利贞 忠和孝友 福寿康宁 敦睦宽宏 敬诚世德
本支名人有:清庠生包子新、清举人包介庵、清修职郎包南园、清举人包柳斋。
珍贵史料有:清代包涵《包氏辑修源流序》、清代陆大潮《鹤峰包氏族谱序》。
我国历史上清廉为官的典范不胜枚举,包拯又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包青天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包村包氏作为包拯的后人,先祖为上包村人,有一门三进士包克、包安、包敏,皆为官勤政清廉,深得民众爱戴。
清官典范——包拯
包拯字希仁,尊称包公。公元九九九年出生于合肥市肥东县解集乡包家村。1027年,包拯考中了进士,初授大理评事、知建昌县。1037年,出任扬州天长县。随后又出任过端州、瀛州、扬州、庐州、池州的知州;江宁和开封的知府;京东路、陕西路、河北路的转运使、监察御史、知谏院、无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御史中丞、三司使、框密副使等职。1062年在开封病逝,终年64岁,死溢考肃。肇庆是包公的成名地,包公在肇庆期间为民申冤、挖井除疾、筑堤修路、兴教办学、整治河道、兴建驿站等深得人心的好事、实事,赢得端州老百姓的爱戴。
廉洁奉公——包克
包克,第授校书郎,任兴化县主薄。时年乡间常老弱困顿者,因无力告官只能忍受乡绅恶霸的欺凌。包克得知后常常主动帮助解决困难并为其书写诉状以求公道正义。为官兴化多年,因其廉洁奉公,主持正义,而受到知县的赏识与百姓的爱戴。
献身教育——包安
包安任袁州教谕。包安主管袁州地区教育事务期间,兴办学堂书院,提倡启蒙教育,帮扶贫困,并在袁州亲自推行自己的教育理念,深得当地百姓信任,为振兴袁州教育作出了很大贡献。
勤政爱民——包敏
包敏,字子功。宋淳熙五年(1178年)登姚颖榜科进士。官至遂安县令,勤政爱民,办学堂,兴农事,居三载,政通人和。在政绩卓越的同时,包敏不忘廉洁奉公的为官之道。身为县令常有送其金银财宝以求利益方便之人,包敏常常是严词拒绝,且对下属也是严格要求,虽然得罪了不少行贿之人,但是百姓却是看在眼里,为之立祠、树碑,并貌于石,以纪其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