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特三姐妹”: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抹艳色
19世纪,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各领域百花齐放更新换代的重要历史阶段。
这段期间最显著的是西欧与北美因工业革命促成的技术与经济上的进步,各种自然科学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皆逐渐成形,并影响到社会科学的诞生或重塑,在艺术上上世纪流行的古典艺术逐渐被浪漫主义替代又开始朝向写实主义发展,这其中又以印象派最为著名。
作品诞生的社会背景
而这个时候的英国已然进入到了全盛时期,受工业革命的影响,此时的英国已是世界上的头号工业大国,但先进的社会风气并没有为女性的地位提升带来丝毫的改变,人们还是以旧时社会的标准去衡量一位女性的个人价值。
而她们所能够选择的唯一职业就是成为一位贤妻良母,当时多数人的观念还是以女子的生存目标就是要嫁入豪门,依附于自己的丈夫,归属于自己的家庭,即便是不能出生在富贵人家,最终也要努力通过婚姻获得财富和地位,因此,以作家为职业的“勃朗特三姐妹”们才会在写作的时候都以男性假名作为笔名。
也正是因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她们才能够创作出那些饱含着深切人生感悟,同时又反应出当下社会风气的名篇佳作。
勃朗特三姐妹和她们的名著
夏洛蒂和她的《简·爱》
1816年4月21日,夏洛蒂·勃朗特出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是三姐妹里年龄最大的。父亲是当地圣公会的一个牧师,母亲是家庭主妇,虽然日子并不是特别的富裕,但是因为父亲的职业收入一家人过得还是不错。
夏洛蒂·勃朗特(19世纪英国女作家)
直到几年后,母亲患病去世,夏洛蒂的两个姐姐玛丽亚和伊丽莎白,也因为在学校里感染了伤寒而在还未成年的时候就先后去世了,夏洛蒂也因此成为了剩下的子女中年龄最大的孩子。
豪渥斯是一个单调又同时景色秀丽的地方,勃朗特家的孩子们童年时期的乐园就是这片开满石楠花的山区,他们会一起在午后结伴散步,也会一起对着落叶秋风悲伤感怀。
毕业于剑桥圣约翰学院的父亲,常常会教他们读书报杂志,还给他们讲故事,这让除了只能够到荒原里玩耍的孩子们又多了项有趣的体验,而勃朗特三姐妹的文学启蒙也恰恰正是从父亲的那些故事中开始萌芽,结合着自己对周遭事物的感悟,孩子们早早的便投入到了文学创作的世界中,为了打发寂寞的时光,他们便常常读书、写作诗歌以及杜撰传奇故事,自办了一个手抄的刊物:《年轻人的杂志》,自编自写自读,除了为平日里枯燥的生活带来一丝乐趣之外,这也对她们日后的写作之路成功的进行了铺垫。
夏洛蒂14岁时,已经写下了许多的小说、诗歌和剧本,据她自己开列的书单,她共写了11卷之多,每卷60到100页。到了20岁那一年,她大着胆子把自己写的几首短诗寄给了当时的桂冠诗人骚塞。然而,得来了对方不屑一顾地训斥。骚塞在回信中毫不客气的直言:“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
电影《简·爱》
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夏洛蒂还是坚持着自己的写作,一边工作。她当时是在一个有钱的人家里担任家庭教师,但其实,这个职业在那个年代是颇受歧视的。
她在给妹妹艾米莉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私人教师……是没有存在意义的,根本不被当作活的、有理性的人看待。”
这样的职场体验也为她后来在塑造《简·爱》里的女主人公时留下了很好的伏笔。正和书中的简·爱那种坚韧、追求自我和真爱的精神,现实里,夏洛蒂对于自己的感情也特别的执着,早年有两位男士曾向她求过婚,但她都以对方只是在找结婚对象而不是真的爱自己的理由拒绝了。
她在后来给友人的信中这样写道:“虽然我对他感觉并不差,他为人和气亲切,脾气也好,但迄今为止我仍没有一种为他而死的强烈情感,我想将来也不会有。然而如果我要结婚,我必须对我的丈夫有这样的激情。”
30岁时,她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写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取名《教师》,和两个妹妹艾米莉,安妮的《呼啸山庄》和《艾格尼斯·格雷》一起寄给了出版商。不久,出版商回复她们说,《呼啸山庄》和《艾格尼斯·格雷》已被接受印刷,而夏洛蒂的《教师》却被退回。
电影《简·爱》
依然不知道气馁的夏洛蒂紧接着又开始了另一部作品的创作,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著作《简·爱》的诞生,最后,这部作品还早于《呼啸山庄》和《艾格尼斯·格雷》优先出版了。
书中的女主人公简·爱同样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父母早亡,和男主角罗切斯特的相遇正是因为她家庭教师的身份,正吻合了夏洛蒂自身的成长经历以及对这个社会和人性的感悟,她把自己对这个职业的愤懑,从小生长的艰辛以及对于真爱的向往都映射在了简·爱的身上。
艾米莉和她的《呼啸山庄》
比夏洛蒂小2岁的妹妹艾米莉·勃朗特出生于1818年7月30日,和其他姐妹一样,艾米莉坚强、能干,在母亲去世后的日子里,家里的家务活都是艾米莉承担,除了工作之外她还要洗衣服、烧菜、烤面包。即使是在这样繁重的生活里,她也随时都带着自己的本子和笔,以便能够及时的记录下来一闪而逝的创作灵感。
在《呼啸山庄》诞生的十几年前她陆续写出了习作诗文《贡代尔传奇》,之后还创作出了若干短诗,如今所见,仅近二百首诗之多。艾米莉曾被誉为十九世纪22位杰出诗人之一。
英国著名诗人及评论家马修·阿诺德曾写过一首诗叫做《豪渥斯墓园》,其中凭吊艾米莉·勃朗特的诗句说,她心灵中非凡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忧伤与大胆,是“拜伦之后,无人能与之媲美的”。
艾米莉·勃朗特(19世纪英国作家与诗人)
艾米莉的大部分诗篇都是描写大自然,幻想的贡代尔王国的悲惨事件或自己的亲身感受。幼时她与姐妹们常在旷野里散步,感受着自然的赠予,艾米莉虽然表面沉默寡言,但内心却热情奔放,她将对家乡豪渥斯的自然风光的感悟全部写进了《呼啸山庄》,构成了其独特的氛围。
她没有过什么爱情和婚姻的情感经历,但却在这部作品里很好的诠释了深刻细腻而又别具一格的情感故事。姐姐夏洛蒂曾经评价她说:“她的性格是独一无二的。”
她热爱自然并与之为友,带着自己的幻想和批判塑造了阶级斗争下的《呼啸山庄》,将夹裹着“纯净”的“恶”之意识发挥的淋漓尽致。
电影《呼啸山庄》
安妮和她的《艾格妮丝·格雷》
1820年1月17日出生的安妮·勃朗特是勃朗特家最小的孩子,从小,她和两个姐姐一样热爱写作,喜欢文学,姐妹三人总是会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相互鼓励、切磋,以读书写作为乐,这一爱好大大冲淡了她们因物质匮乏而带来的苦恼,同时也间接的培养了她们的写作能力。
安妮曾经任职过两次家庭教师,后来她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小说《艾格妮丝·格雷》。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自幼受人宠爱的娇弱英国少女格雷因家道中落被迫外出,担任富人家的家庭教师,尝尽人间辛酸的故事,小说如实反映了社会对家庭女教师这个群体的漠视和不公。
早些年,勃朗特三姐妹还都只是在写诗的时候,曾经在夏洛蒂的组织下合出过一本诗集,分别用了三个假名:柯勒·贝尔、埃利斯·贝尔和阿克顿·贝尔。尽管她们的诗写得很美,但却没有人注意,出版后也只卖掉了两本,之后,三姐妹才开始埋头创作自己的小说。
勃兰威尔所画的勃朗特三姐妹画像
《艾格妮丝·格雷》中影射出的现实问题,真实的反映出了维多利亚时期社会未婚年轻女性的困境,做家庭教师是女性唯一能够体面的实现自我的机会,而另一方面,她们又往往不得不忍受苛刻的生活环境和势利的阶级观念。安妮和她的两位姐姐一样,都是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出了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挣扎与反抗的精神。
她们美丽而短暂的人生
艾米莉·勃朗特除了她此生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之外,她还创作了193首诗,被认为是英国一位天才型的女作家。
三姐妹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功,给勃朗特一家带来了极大的欢乐。但是不久,家里就发生了一连串不幸事件,1848年9月,她们的兄弟勃兰威尔患病去世,3个月后,30岁的艾米莉也感染上肺结核去世了。
安妮·勃朗特的《艾格妮丝·格雷》在当时的成就虽然比不上两个姐姐,但她随后又出版了自己的第二部小说《威尔德菲尔庄园的房客》,这是一部超前于时代的作品,像书中的女主人公海伦·亨廷顿这样的女性,嫁人后不继续任由残暴酗酒的丈夫摆布活在不幸的婚姻关系中,而是选择走出家庭,成为一名画家独立坚强的活出自我。
这部复杂的双重叙事结构的作品在当时颇受争议却也备受众人瞩目,在今日的文学史上已经将这部作品和《简·爱》《董贝父子》《名利场》等著作一起,作为那个时期作家对社会的质疑和批评的代表。
勃朗特三姐妹的墓园雕塑
然而,29岁那年,安妮同样的病逝于肺结核,葬在了斯卡波罗的圣玛丽教堂墓地。
两个妹妹的相继离世让夏洛蒂·勃朗特备受打击,同时,她失去的不仅仅是血脉相连的亲人,更是志同道合的伙伴。她把这一切的痛苦和孤独转而都化为了写作的动力,创造出了《谢利》和《维莱特》这两部长篇小说。
1954年,38岁的夏洛蒂嫁给了父亲的助手阿贝尼科尔斯牧师,婚后两人的感情也非常甜蜜美好,但是在一次外出中,刚刚怀孕的夏洛蒂淋了雨从此便一病不起,婚后9个月就离世了。
夏洛蒂的小说风格是含蓄中酝酿着力量,艾米莉的是激情,而安妮的是一种平静的叙事,她们有着相同却又各自不同的感悟共同成就了文坛史上的“勃朗特三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