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药汤
【原文】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生 生姜三两(切)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经典回顾】
1、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剂量】
1、重用芍药因为腹胀。芍药是桂枝的两倍。这是桂枝汤加重白芍药。
2、桂枝、大枣、生姜各7克,芍药14.5克,甘草5克。
3、现代剂量:桂枝15克,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生姜15克,大枣30克
【组成】
甘草 桂枝 大枣 姜 芍药
【功效】
温脾和中,缓急止痛
【应用】
1、虚弱体质者的腹痛与下利,而有腹部膨胀,腹直肌拘挛者。
【方解】
1、桂枝加芍药汤就是芍药加倍。张仲景在用白芍,白芍的药味是酸的,酸主收敛,所以重用白芍的时候,主收敛。脾脏肿大的时候,芍药让脾脏收敛起来,因为脏里面静脉很多,动脉大部份是在腑里面。白芍让静脉收敛起来,所以往往需要固表的时候,或人虚的时候重用白芍,比如真武汤里面有芍药,当归四逆汤里面也有芍药。芍药止腹痛,只要腹痛就一定加芍药,只要不是大便不通的腹。
2、与小建中汤的区别就是饴糖。
【说明】
1、桂枝加芍药汤出自《伤寒论》,是桂枝汤里加倍芍药,芍药变多后有点像小建中汤。
2、桂枝加芍药汤里强调芍药,芍药起到止痛的作用。只要有腹痛时,张仲景就会把芍药剂量加大,就可以治疗腹痛。
3、桂枝加芍药汤的功效温脾和中,缓急止痛。桂枝汤调和营卫,调整消化道的功能,能增强体力,对抗外邪。多加芍药加强止痛的效果,桂枝加芍药汤主要用来治疗虚弱体质者的腹痛与下利。
4、方剂组成全部是补药,没有泻药;大多偏热,只有一个偏寒,用来止痛的芍药;有润性、有燥性。它的药性分布看起来就像桂枝汤,只是芍药剂量加大。药物动力学方面,升、降、收、散都有,可以让气机动起来。
5、桂枝加芍药汤是温补剂,补性特别大,纯补,方中没有泻性药;它也是收剂和润剂,以针对治腹痛需要,桂枝加芍药汤是治腹痛的良方。
【应用集锦】
1、血癌:加生附子2钱(小孩),大人5、6钱,因为里寒很盛。也加白术和茯苓利湿;
2、(1)左侧脐旁天枢穴处挛急疼痛者,又似当归芍药散、当归建中汤之证。
(2)右侧小腹腰间聚结、手足冷、脉细无力者,当归四逆汤之证。
(3)腹皮拘挛,似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之腹证。
3、腹满、腹胀,太阴症,有时痛,桂枝汤重用芍药一倍;大实痛,桂枝加大黄汤。
4、腹胀时有疼痛,属疝痛之一种,投给桂枝加芍药汤。
5、小儿疝气,小建中汤、桂枝加芍药汤都有使用的机会。但对于乳幼儿,用小建中汤的时候多。
6、桂枝加芍药汤,结肠炎在左腹部触得索状硬结、压痛、腹痛、里急后重者,用之有著效。
【比较集锦】
1、桂枝汤,重用桂枝或加肉桂为桂枝加桂汤;桂枝汤重用芍药为桂枝加芍药汤。
2、腹痛:
(1)桂枝加芍药汤的腹痛较缓,有休作。
(2)小建中汤的腹痛较急,痛无休止。
3、桂枝汤加减:
(1)腹拘急时痛者,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
(2)大实痛者,加大黄汤(桂枝加大黄汤);
(3)拘紧甚而急痛者,用小建中汤;
(4)心下痞硬拘挛者,加芍药生姜人参汤(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5)渴而口干者,加瓜蒌根汤,栝蒌桂枝汤;
(6)若腹反不拘挛、按之松软,胸满心烦者,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汤);
(7)若心下满、小便不利,去桂加苓术汤(《医宗金鉴》作“去芍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4、(1)腹满时痛(左腹痛)为不足,桂枝加芍药汤,不愈,用理中汤。
(2)腹满大痛(脐上压大痛)为有余,桂枝加大黄汤。
(3)若潮热自汗,大便硬,则为太阴之邪转属阳明也,宜大承气汤。
5、(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胸腹膨满、心下痞满、呕吐。此为虚满非实满,且无热象,食欲减退,脉弦迟,腹部有气体及水停滞。
胃下垂症、胃扩张症、鼓胀、腹膜炎等引起腹内气体留滞而痛苦者;又可用于呕吐、心下痞满,伴有暧气及呑酸者。亦可用于因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引起吐泻之后,或腹胀、噫气者。
(2)桂枝加芍药汤:腹满,伴腹痛。
(3)半夏厚朴汤:气剂,咽中有物,气郁。
(4)生姜泻心汤:呕吐,暧气,吞酸,心下痞硬,实证。
(5)吴茱萸汤:呕逆,头痛,四肢厥冷。
6、桂枝加芍药大黄汤是在桂枝加芍药汤的基础上加大黄而成。用于与桂枝加芍药汤证相似,但便秘倾向较重者。该方中大黄的量,多数情况下可用0.5~1.0克左右。即使大黄的量小,但若对证的话,大便也会变得通畅。若服用桂枝加芍药大黄汤后出现剧烈腹痛和腹泻,则不是该方的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