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衍生出了什么艺术?

译者:Eno

作者:Emily Kasriel

校对:LITCAVE工作室

配图:Online

这里是文穴的翻译局,今日分享的是BBC文化频道作者艾米莉·卡斯里尔(Emily Kasriel)的文章,由Eno为大家翻译,原文发于2020年5月18日,仅供学习分享。

正文

几个世纪来,艺术家是如何用艺术品描述瘟疫的?——这些艺术品又是以怎样的方式告诉我们当时和现在的情况的?艾米丽·卡斯瑞尔Emily Kasriel探索了从黑死病到现在有关瘟疫的艺术。

当人们面对瘟疫这个看不见的敌人并与之搏斗的时候,艺术家们试图通过艺术来表达瘟疫毫无规则可言的破坏。在他们的所创造出的画作中,瘟疫不再是无形、不可知的可怕东西。

随着时间的流逝,艺术家们对诠释瘟疫的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想要具象描绘出瘟疫的恐怖却是从未改变的。

纵观历史,艺术家们大都会从宗教故事中吸取灵感来描绘瘟疫。在最初的时候,欧洲普遍流行的观点认为描绘黑死病的画作是瘟疫将降临于世间并惩罚有罪之人的警告。

而在随后的几个世纪,艺术家们的画作不仅仅只是描绘瘟疫那么简单了,他们的作品被赋予了新的职责——鼓励及同情染上瘟疫的受害者。他们将画作与基督联系在一起以产生更为强烈的情绪来表达克服瘟疫的决心,并希望借此能够安慰饱受磨难的社会大众们。

时至今日,艺术家们仍旧在用自己的创作来表现对瘟疫的感知,他们用自画像展现自己是如何抵御疾病的侵袭,以画像作为瘟疫的发言人,通过创造力表达生活的不堪一击;对患病之人的同情以及神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在正遭受新冠病毒侵扰下的今天,这些过去的画作为我们提供了思考这些问题并反问自身的机会。

瘟疫是作为警告而存在的。

在越来越少人能专注于文字,认真阅读书籍的时候,带有引人入胜故事情节的画被创造出来了,并加入上帝将用不可知的巨大力量来惩戒违抗他的人以震慑住人们。瘟疫所带来的死亡似乎不仅是来自上帝对有罪之人的人惩罚,同样也是表明这些瘟疫受害者们在来世也将遭受痛苦的迹象。

这份早期的插图手稿描绘了被黑死病笼罩的人们( Credit: Courtesy of Louise Marshall/ Archivio di Stato, Lucca)

这幅画是文艺复兴时期描绘黑死病的作品之一,在黑死病最严重的那几年,欧洲大约有2500万人死亡。在这本托斯卡纳(Tuscany)于十四世纪末所画的手稿中,恶魔射出箭矢,使人群感受到恐怖的压迫。来自恶魔的杀戮是即时的,射出的箭击中其中一名受害者的头部,他便会立刻因此死亡,同旧约和希腊神话中箭所蕴含的丰富信息一样,这只箭隐喻着疾病、不幸和死亡。

启示录承载着人类最终的利益

澳大利亚艺术历史学家玛莎博士(Dr Louise Marshall)认为,在这样的画中,上帝派遣魔鬼以惩戒有罪之人,中世纪时看到这些画的人们被画中这些长着翅膀飞在半空的邪恶生物吓坏,认为魔鬼从阴间来到人间,并以不可思议的力量威胁着他们。

这幅画向我们展示了魔鬼从布满瘴气的空中出现,对人类不分清红皂白屠杀的场面。

马歇尔博士说「这些画不仅在警告人类社会的崩塌,同样也表明了世界末日的到来。」照此理解,启示录承载着人们的最终利益,我们将遵循神的指引,从我们所犯的错误中成长,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

在这幅创作于14世纪的画中,瘟疫被描述为一种惩罚(来源:Rylands图书馆/曼彻斯特大学)

把瘟疫看作惩罚的故事题材在有关犹太人从埃及解放的故事中也能看到,这些包含了瘟疫的故事在每年的「逾越节」都会被他们重复。

这部撰写于十四世纪《光明的哈加达》的插画中,埃及人正遭受着瘟疫的折磨。加泰罗尼亚的犹太人在每年的逾越节晚宴上都会用到这幅插画,在画中的世界,法老和他的朝臣眼里以色列奴隶的生命如同成群结队的昆虫一般可以随意践踏,而他们也正因此遭受了浑身长满疖子的惩罚。

宗教及视觉文化的教授马克·迈克尔·爱泼斯坦博士 (Dr Marc Michael Epstein)指出了画中的细节:三只狗丝毫不嫌弃地舔着主人们发溃的烂疮。

*译者注

1.逾越节:逾越节,是犹太人最重要的上帝的节日,也是初代基督徒最重要的上帝的节日。

2.哈加达:是一种用来传述逾越节规定的犹太文本。(百度百科)

创作于瘟疫发生时的艺术作品能够让最强大的人也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是脆弱且不堪一击的。许多有关瘟疫的绘画都强调了死亡的突发性。《死亡之舞》便表现了这一点。在这幅画中,死亡被拟人化,跳着舞走向坟墓。

除此之外,沙漏也被看作是一种被广泛用作告诫信徒们的象征: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死亡的笼罩下,瘟疫会毫无预兆地夺走人的生命,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做有意义的事使自己的灵魂更有意义。

瘟疫使人们能够更好得感同身受

马尔坎通尼奥·赖蒙迪(Marcantonio Raimondi)根据拉斐尔的作品在16世纪初期创作了《瘟疫》(ll Morbetto)标志着瘟疫艺术发展的开端。

Raimondi于十六世纪所创作的作品(来源:华盛顿特区国家美术馆)

根据美国瘟疫艺术历史学家希拉·巴克博士(Dr Sheila Barker)的说法:这幅画最重要的意义是——作者将目光集中在少数几个人身上,不同的年纪,性别使画中人物的特征更为鲜明,这使我们无法不对他们所承受的痛苦感到同情,以至于在看见看护者给予他们温柔贴心的照顾时忍不住也做些能够减轻他们痛苦的事。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艺术能够说服我们做一些我们害怕做的事情——例如照顾被传染的患者。

瘟疫艺术中观点的变化与公众健康的新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社会全体成员都理应得到保护,而不仅仅只有权贵人士能够在躲在乡间的别墅避难,为了自身安全放弃职业道德逃离城市的医生也将受到惩罚。

这一「有难同当」的主题在十七十八世纪进一步发展,天主教会的理念与公共卫生的议程也日趋一致。有关瘟疫的艺术开始在教堂和修道院内展出,以基督的名义给予患病者鼓励和帮助。

巴克博士认为,这一做法的目的是「通过关照受瘟疫残害的患者来克服修道士们对濒死患者散发出的难闻气味的恐惧」,因为在照顾病人的过程中存在着染上的瘟疫的风险,所以这件事看起来是神圣的。

普辛绘制的阿什杜德在1630-31年的瘟疫

关于瘟疫的艺术拥有治愈的能力

在17世纪,许多人都认为想象力具有伤害或是治愈的力量。法国艺术家尼可拉斯·波辛 Nicolas Poussin在意大利爆发瘟疫的时候创作了《阿什杜德瘟疫》 The Plague of Ashdod(1630-1631)。

巴克尔博士认为,艺术家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激发人们强烈的情感,从观看画的过程中体验过去的悲伤,在与遭受瘟疫的人共情中获得抵御痛苦的能力。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天花的爆发曾摧毁日本。在1892年创作的一幅作品中描绘了神话中的武士抵抗两个瘟疫之神的场景, 这位战士以耐力和坚韧闻名,他坚强、自信,身着象征炽热内心的红色华服,手持宝剑和佩满箭矢的弓。相比之下,瘟疫之神面色惊慌地蜷缩在画布的一角。

自画像能够疏解痛苦 

现当代艺术家通过自画像使自己在遭受瘟疫时的痛苦具像化,以此表达对生死主题的思考。

埃德瓦尔德·芒奇与西班牙流感的自画像(1919年)(来源:纳斯乔纳尔穆赛特/拉蒂翁,雅克)

西班牙流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随即袭击了欧洲,挪威艺术家埃德瓦尔德·芒奇Edvard Munch便是此次流感的受害者,他用画笔描绘了与病毒搏斗时的场景。呼吸困难的他不得已张大嘴来获取空气,而这正是代表着他所遭受的创伤——苍白、疲乏、孤独,并且呼应了自己最著名的作品《尖叫》(The Scream)。

扭曲的画面,被解体的家具,在混沌的意识中人物融化在环境里。凌乱的好似一具尸体的床铺反应了夜间被痛苦折磨得辗转反侧的情景。

与以前关于疾病的一些描述不同,芒奇描绘了患者亲人的焦急和恐惧,在这里,艺术家将自己带入受害者,即便亲人驻守一旁,但瘟疫的折磨也只得独自忍受。

美国的学者伊丽莎白·奥特卡博士说:「芒奇不仅仅是拿着镜子在反应自然,他通过自己的想象对现实做出了实际的改变」,奥特卡认为,艺术是艺术家和观众的应对痛苦的机制。「观众可能会对芒奇的苦难有深刻的认识和同情,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治愈他们自身的痛苦。」

埃贡·席勒的《家庭》,1918年

1918年,奥地利艺术家埃贡·施耶勒和他怀孕的妻子共同创作了一幅关于家庭的画。画中的小孩子代表着他们未出生的双胞胎。然而那年秋天,伊迪丝和埃贡以及未出世的孩子都死于西班牙流感。

埃贡非常重视自画像,他通过古怪的身体位置表达他内心的痛苦。通过半透明的肌肤仿佛能够看见他们饱受折磨的内心,而脸上的表情却是漠然脆弱的。

大卫·沃伊纳洛维奇(David Wojnarowicz)是一名来自美国的艺术家,他创作了一部艾滋病活动者的作品,以此批评美国政府和天主教会对普及性安全知识的不作为。在一幅无标题的作品中,他反思了自己的死亡。

在沃伊纳洛维奇死于艾滋病的六个月前,大卫·沃伊纳洛维奇开车穿过加利福尼亚的死亡谷,在途中要求自己的朋友马里恩·斯切马在路边停下。他从车里出来,赤手空拳地刨开泥土刮土将自己埋葬其中。

在这幅无标题的自画像中,大卫·沃伊纳罗维奇反思了自己的死亡(来源:Courtesy of the Estate of David Wojnarowicz and P·P·O·W, New York)

英国当代艺术史学家菲奥娜·约翰斯通博士认为这幅作品与流感患者芒奇的自画像一样,大卫·沃伊纳罗维奇试图成为自己死亡的代理者,通过提前宣告自己死亡控制自己的命运。

如今的数字媒体使艺术家能够实时表达和分享自己应对新冠病毒时的情感。出生于爱尔兰的艺术家迈克尔·克雷格-马丁(Michael Craig-Martin)制作了一张感谢NHS的海报并鼓励人们下载它并一起着色,创建共同的艺术品。

译者注: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百度百科)

(来源: Michael Craig-Marti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