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骏:喝酒和健康

歇歇眼,听轻松

本文摘自王骏教授《听骏一席话 健康长寿面面观》已获得作者授权分享

王骏教授简介:基因港(香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及总裁,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前中文大学医学院教授,从事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和工业化生产逾四十年,八十余项专利的发明人,亚洲生物科技界权威,华人抗衰老研究第一人

身边总不乏一些好酒之徒,小酌固然怡情,不过更多人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不喝酒伤心”,数杯之后,完全将放肆喝酒会伤身抛诸脑后。据资料,每人每周摄酒精不宜超过100克,即4両白酒或一瓶(750ml)葡萄酒或五瓶3 7 5 ml啤酒,因为饮酒过多会增加中风、心脏衰竭和死亡的风险,下文将择要谈谈。
酒精在血液里达0 . 0 8 %,身体即进入醉酒状态;达0.6%的话,足以致死。以人体合5升血液计, 30克酒精(即半升啤酒所含的酒精)即达0. 6 %浓度。当然,你喝下的酒不是立即进入血液,加上血液有分解酒精的功能,故半升啤酒不足致人于死地。
而民间“混酒易醉“的说法也不无智慧。究其原因,一是喝不同的酒,尤其是低度酒,如啤酒、黄酒,容易丧失警觉,浑然然间多喝三五杯。二是如喝酒的秩序不对,先喝烈酒,再喝啤酒或香槟,后两者所带的二氧化碳可加速胃中的酒精进入血液。
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分解)经过两个步骤:第一,酒精(乙醇)进入血液后经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乙醛是第一类强致癌物质,可引致肝癌和其他癌症。第二,乙醛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酸。乙酸即醋酸,对人体无害。乙醇脱氢酶活力低者,只能饮一杯,因他第一步那关也过不了。乙醛作用于中枢神经会令人失态。至于乙醛脱氢酶活力低,第二步代谢受阻,产生的乙醛扩张血管,使人面红耳赤。但如某人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活力均高,则酒精进入体内可快速代谢成乙酸,此过程中大量产热,因此喝酒时冒汗者,其酒量不可小觎。
约一半东亚人的乙醛脱氢酶有变异,酶活力下降,体内乙醛不易分解成乙酸,以致他们患肝癌的发病率较白种人高两倍。因此,酒量关乎基因有科学根据,但也不尽然。最新科研和实践证明,酒精代谢快慢的另一主因是体内辅酶I (NAD+)  的多寡。NAD+是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辅助因子亦称辅酶。缺乏NAD+ ,这两个脱氢酶便无法降解酒精。口服NMN(即烟酰胺单核苷酸,人体固有NAD+的直接前体物质)可快速(1 5至3 0分钟)和有效提升体内NAD+的含量。因此,饮酒前后口服NMN能够大幅提高酒精降解成乙酸的速度,消除宿醉,从而大大减少酒精和乙醛对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
酒量主要取决于代谢酒精的能力。因此,NMN问世前,一个人的酒量的确由基因决定;NMN面世后,人的酒量就由基因和服用NMN定夺。故我戏言: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半克NMN,酒精变成醋。”
不过,酒量也与心情有关。相传东方朔对汉武帝刘彻说:“臣喝酒一斗也醉,喝一石也醉” ,此话颇有科学依据。二两挚友,心无杂念,代谢正常,呼吸顺畅,酒精自然容易变成醋。
科学地喝酒
有些朋友一定会对我上述酒量由基因和NMN决定的说法不以为然,认为酒量可通过实战提升。其实,这与基因和NMN决定酒量之说并无冲突,因为采取下列措施确实可延缓酒精进入血液和加速酒精代谢,令人不容易醉。
  • 喝酒前,先吃点淀粉类食品填饱肚子,那么胃先消化淀粉后消化酒精,酒精在胃里盘桓时间长了,变相减慢进入血液。同理,酒宜细品,忌大口、大杯的干。

  • 喝酒时和喝酒前后不宜立即喝茶,因为茶加重心脏负荷且茶碱利尿,也促使乙醛进入肾脏。

服用以下药品者切忌喝酒:
1.头孢类抗生素,混入酒精会形成类似双硫仑反应,阻碍乙醛脱氢酶(上述第二步反应)的功能,造成乙醛的积累。
2.镇静催眠类药物,因会加速乙醇吸收及大幅降低血压至正常水平之下。
3.降压药,原因如上。
4.降糖药如二甲双胍,因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和乳酸中毒。

饶庆松

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大成深圳房建部副主任

广西北海国际仲裁院仲裁员

《时代周报》特邀法律评论员

热爱横渡,三次横渡琼州海峡

2016年挑战往返横渡

彻夜坚持19小时50公里

公开出版物有《横渡,不一样的人生》

每天一分享,做有温度的律师

阅读|分享|励志|横渡|法律

分享美好,是美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