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镇密谋火烧洛阳皇宫,时间仅剩1天,大唐东都留守能否守护洛阳城的平安?

惊天秘密
815年某天,大唐东都洛阳留守吕元膺接到密报:“平卢藩镇在'驻京办’密谋,准备明天放火烧掉皇宫,还要趁机在城里烧杀抢掠!”想在大唐两京之一的洛阳为非作歹,是不是太异想天开了?然而,吕元膺闻讯之后却是心中一凉。
原来,此时东都洛阳正面临着淮西藩镇吴元济大军的威胁。自从跟朝廷撕破脸皮之后,吴元济的部队四处烧杀抢掠,兵锋已经杀到了洛阳的近郊。
为了防备淮西军的进犯,洛阳的唐军全部进驻伊阙,也就是战国名将白起大破韩魏联军的古战场,著名的“龙门”。这样一来,城中的守备自然空虚,如果有人趁机发难,后果不堪设想。
另外,洛阳城中藩镇设立的“驻京办”留后院本就是警备的一大盲点。平卢军首领李师道的留后院里各种人员你来我往,调动进出非常杂乱,外人根本不知道里面究竟有多少人马。
治理洛阳的河南府官吏们畏惧李师道的实力和恶名,不敢盘查他的留后院。当李师道发现洛阳守备空虚的时候,便趁此良机,派出几百名精兵悄悄进驻了留后院。
随后,这批人便奉命策划了火攻洛阳皇宫,并在城中烧杀抢掠的行动,想要以此来制造恐慌,打击朝廷平定淮西藩镇的决心和意志。留后院还专门搞了个动员宴会,炖了上好的肥牛让将士们放量大吃。
然而,时机很完美,人手很充足,计划很实用,却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正如本文开头所述,名叫杨进和李再兴的两个小将偷偷把消息告知了东都留守吕元膺。
火速处置
此时的吕元膺虽然吃了一惊,但是并没有因为形势不妙而卷铺盖弃城跑路。他发现虽然事发仓促,但距离明日仍有不少时间,于是火速下令:调回伊阙的军队平叛!
唐军赶回洛阳,在吕元膺的指挥下迅速包围了留后院。然而,面对藩镇精兵,唐军竟然一连半天都不敢进攻。偶尔有叛军士兵冲出来击杀几个唐军将士,都会引发部队的惊慌溃逃。
后来,叛军见事不可为,便决定强行突围。他们用袋子装着妻子儿女,列队从留后院冲出,竟然硬生生杀出了重围。唐军只敢在后面尾随,却不敢靠近,一路把他们“护送”出了城南的长夏门,跑进了南边的山区。
一阵兵荒马乱之后,洛阳全城立刻陷入了恐慌。面对人心惶惶、守军兵力不足的困境,作为主官的吕元膺挺身而出,坐在皇宫门口指挥部署各项工作。人们看到他神态自若,举止如常,便逐渐安定下来。
但是,躲在附近山区的叛军仍然是潜在的威胁,想在群山之中搜捕他们又很困难,该怎么办呢?吕元膺想到的办法是“发动群众”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悬赏重金通缉逃亡的叛军。
群众的力量
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唐朝的老百姓也不是好惹的。洛阳旁边的虢州、邓州多高山密林,当地百姓都以打猎为生。由于他们平常在树上搭棚子住宿,故称“山棚”,个个都是山地战、丛林战的好手。叛军逃进山里之后,难免会惹到这群“老猎人”。
悬赏告示登出去没几天,一位猎人在卖麋鹿时恰好撞上了叛军。叛军可不会付钱,直接抢了他的鹿,还想顺手灭口。猎人是靠着山林经验才得以侥幸逃生。
猎人咽不下这口气,跑回去就立马叫上一帮相熟的乡亲,把线索告知了唐军。在他们的引领下,唐军很容易便找到了叛军藏身的山谷,把他们一网打尽。
“带头大哥”
经审讯,吕元膺揪出了他们的“带头大哥”。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带头大哥”居然是嵩山中岳寺的一位老和尚,年已80多岁,法号圆净。此人以前是史思明手下的一员猛将,“安史之乱”结束后投奔了李师道,给新主子献计在洛阳附近建立“根据地”。
得到同意后,他在洛阳郊区大肆购买田地,招揽和豢养附近的猎户以及各路亡命之徒。此外,他还斥巨资在洛阳修建了一座佛光寺作为据点。
待洛阳城中空虚的时机到来,圆净便组织人手制定了计划,即一部分人在城中发起暴动,他则在城外山中举火为号,集合手下的猎户和不法之徒杀进城,里应外合大闹东都。只不过,现在这一切都成了梦幻泡影。
这位80多岁的老和尚虽然事败,但是仍然不改猛汉本色。唐军抓住他之后抡起锤子敲他的小腿,居然敲不断,遭到了圆净的鄙视:“鼠辈!连人小腿都砸不断,还敢叫自己英雄好汉?”而后,他竟然手把手教他们敲断自己的腿。
临刑前,圆净长叹一声:“误了我的大事,没能使洛阳血流漂杵啊!”后经审查,洛阳的城防将领和驿卒之中竟然都有李师道安插的奸细,被处斩的涉案人员一共有几千名之多。洛阳城的一场弥天大祸,至此烟消云散。
民心所在
在整个事件当中,吕元膺的表现可圈可点。作为东都军事一把手,他没有临阵脱逃,而是及时召回部队打破了藩镇的阴谋;事后,他又坐镇城中稳定人心,并且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叛军一网打尽,称得上有勇有谋。
但是,他的对手圆净以及背后的李师道集团同样诡计多端,如果没有士兵的泄密和百姓的支持,洛阳恐怕难逃厄运,而唐宪宗平定藩镇的大计也将毁于一旦。从告密士兵和百姓们的表现来看,大唐仍旧是民心所在,这也是吕元膺得以渡过危机、化险为夷的一大保障。
尾声
事后,吕元膺经过审讯得知刺杀宰相武元衡的杀手就是李师道的部下,急忙密报唐宪宗,并表示:“李师道筹划屠都城、烧宫阙,罪不容诛。”唐宪宗同意归同意,但等有余力出手惩治李师道时,已经是几年后的事情了。
参考资料:《新唐书》《资治通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