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三千里 最忆清江浦
文/诸法空相
清江浦区——现为淮安市的中心城区,得名于明朝开凿的清江浦河,清江浦区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中点位置,明清时,南方各省的官员和旅客,从水路乘船而来,在此舍舟登陆,取道北上;北方客商从陆路乘马车至此,弃马登舟,在清江浦石码头扬帆南下,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称,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四大都市”。
清道光年间,家中长女当时芳龄16岁的“兰儿”、后来的慈禧太后因父去世,乘船扶柩回原籍安葬,曾在淮安清江浦石码头停靠,到淮安时盘缠已几乎用尽,忽然有差人送来清河知县吴棠的“奠仪”三百两纹银。原来当日另有吴知县朋友的灵柩也泊在石码头,吴知县差人到码头送上厚赠,不料差人阴差阳错送到慈禧船上。深通人情世故的吴知县知道银子送错了之后,将错就错,亲到码头吊唁。俗话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这份莫大的恩情着实让当时的“兰儿”刻骨铭心。她深切地告诉弟妹“倘若他日有出头之日,咱们一定要重重报答吴大老爷的恩惠”。后咸丰帝选秀,“兰儿”被选入宫中,从此“一朝选在君王侧,六宫粉黛无颜色”,八年后贵为慈禧太后的兰儿在紫禁城召见吴知县,七品芝麻官连升三级,任江宁布政司,后一直做到封疆大吏、一品总督。
现在一块上边刻有“御码头”的石碑已立在当年的石码头旁。几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旅人从这里离开了现在,回到了过去,他们曾经的足迹叠加在一起,就是码头青板长条石上的一处处凹坑。离御码头不远处就是被称为淮扬菜发源地之一的“文楼”酒店,门前有一副对联“玉碟汤包 能敌千般味;文楼妙法 长怡万古人”,看到此联,心中不免哈哈一乐,这让盛产“龙袍汤包”、“鸡鸣汤包”、“小李汤包”的南京人情何以堪。
淫淫细雨中,友人陪着我们漫步在清江闸、御码头旁,运河两岸的红灯笼全点亮了,给早春二月的夜色缀上点点的略微有点暧昧的色调;岸边的白玉兰花全盛开了,略微有点寒意的春风中隐隐地飘来一阵阵的幽香。
运河三千里,最忆清江浦。
作者简介:诸法空间,本名汪立公,一九六六年生人,现在南京生活、以入世做事,出世自处为铭。闲时喜游历读闲书,喜欢加缪的话: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