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务正业的李院士 2024-06-16 15:34:42 最近几天,菌业都在流传李玉院士在CCTV的“开讲了”节目视频,当然各种褒扬之词是没有人吝啬的。不过,说老实话,真正了解李院士的人,其实并不多,尤其是基层的菇农,甚至有人拿李玉院士和彭兆旺去比较,这个就荒唐了。从根本上说,李院士今天所做的东西,可以说是“不务正业”。一定有人说你小子胆儿肥了,胆敢非议李院士,错,我相信李院士如果看到这篇文章,也一定会同意我的观点。之所以说李院士是不务正业,首先我们得知道,李院士的主业是什么?估计本行业80%以上的人是不知道。咱先卖个关子,只说它的属性,即李院士的学术本行是属于基础理论学科的,而他现在主要活跃在咱们这个菌业,却更多属于应用技术领域,因此,说李院士不务正业,真的是一点也不冤。李院士之所以能够成为院士,并非依靠他在食药用菌领域的工作成绩,在大科技的概念里面,食用菌这玩意微不足道。李院士成为院士的背景条件,是在黏菌领域的贡献,这个东西说起来太专业太哆嗦,咱且略过(其实主要原因是俺水平不够,说不太清楚)。李院士在他的有生之年,估计能够坐稳中国黏菌头把交椅的位置。而从今往后,食用菌产业界,本身是很难产生院士的,除非是在菌物生理生化分类等基础方面做出贡献。什么东西都有人不服,但不服的是不可逾越的东西就不合适了,有人因为个别的院士名不副实就唧唧歪歪,但不可能真的所有院士都是浪得虚名。据说菌业里也有人私下里自以为是,觉得自己也可以当院士,不知道这些人有什么能够做到中国第一?曾经有人问过我,李院士为什么不在黏菌界继续努力,发扬光大?其实这是有两方面原因的。第一方面,是年龄问题。李院士今年已经七十七岁了,实际上人大概在五十五岁前后,视力就开始严重下滑。而搞菌物研究,显微镜是必不可少的东西,所以,如果继续从事研究,体力、视力,都不堪重负。而事实上,每一个基础学科,都是一代一代人的接力赛,因此,从工作前沿逐步退出走向培养人才、甚至利用个人影响进入应用领域,差不多是大多数自然科学学者的常态化趋向。包括菌界的杨新美老爷子、张树庭老爷子这些,都概莫能外。反过来,如果干到不能动为止,却后继无人,才是最大的悲哀。另一个方面,则是李院士为了满足菌业在农业领域,菌物学科在中国科技领域的地位需求,主动承担一个行业旗手的职责。我们现在可以清楚的看到,当杨新美黄年来双星闪耀的时代过去(杨新美年事已高,黄年来身体欠佳)之时,正当国内菌业开始发力扩张之机。李院士恰逢其时,成为了国内名副其实的行业代言人。这个代言人,可不是相当就可以当的,没有对于行业上下的深入了解,没有对所在学科的权威地位,即对于菌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放眼中国菌业相关学科领域,二居其一的人不在个位数内,但能够同时做到这两点的,这个时刻是没有其他人了。然而这个代言人并不好当,辛苦自不必说,关键是,之所以需要一个旗手,一个行业代言人,也就是中国这样的国家特色,这里面需要面对的大多是不懂科学技术,不尊重社会规律的一群权力持有者。由于这种事情,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且许多东西还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所以在这条路上的艰辛,既不足为外人道,也必须要学会委曲求全、入乡随俗,无大智慧和强健的心理承受力,实际上很难坚持。所谓负重前行,这就是最好的实例。所以,李院士这种不务正业,在外界很难得到理解和共鸣,包括我本人,对他的最深入认识,还是与福建农林大学谢宝贵老师的一次长谈中才得以建立。而一般人,想必很难有机会和有能力去理解李院士的“不务正业”的使命。相反,许多人诟病李院士在某些特殊场景下,所说的那些违心的话,所做的某些违心的事,实际上是对李院士最大的误解。如果要把那些在菌业从事具体工作的人,比作一线工作者,那么李院士所做的则是总监和销售部的工作。那些用彭兆旺去比较李院士的人,其实就好比工厂的一线工人,不能理解销售经理的重要性。李院士为行业所做的鼓与呼,宗旨是在食药用菌行业的最高处,这可能是对李院士“不务正业”的最为恰当的比喻和诠释。当理解了李院士所作所为背后的那些秘辛之后,我唯一能够做的评价就是,在他所务的“不正之业”方面,应该说是卓有成效了。或许李玉院士不求人们理解,但肯定能够自己心安。我其实更担心的是,李玉之后,谁能成为那个旗手位置合格的接班人? 赞 (0) 相关推荐 前方高能!90后姑娘拍下神秘莫测的菌物世界,太美了吧! 提起菌 可能很多人想到的是 看得见的蘑菇和看不见的细菌 没错,但不止如此 它们种类繁多,五颜六色 而有一个90后女孩 专注于拍摄菌类成长的延时摄影 而且非得在晚上拍! 鹅绒菌,形态丰富 像一根根小棍子 ... 超震撼!90后中国姑娘拍下神秘莫测的菌物世界,5万张照片,每一张都异常精彩 大家都吃过蘑菇吧, 但你知道吗? 蘑菇只是菌物世界的一小部分, 除此之外, 世界上还有300多万种菌物. 这些菌物,你可能没见过, 但通过90后女孩曳尾菌的镜头, 我们可以窥见其中很多. 下图是发网菌 ... 辞职拍菌类,这个90后姑娘活出了她想要的样子 这种蜜黄色蘑菇学名叫东亚冬菇,平时人们吃的那种细长的白色金针菇是它经过杂交.驯化.选育后得到的白色变异菌株.架好机位后,周晴烽开始演示培养流程--准备栽培料,提纯菌种,分离,接种.等蘑菇都长出来,拍成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构建全新菌物系统分类体系 李玉院士(左一)和他的团队进行菌物科学研究.(资料照片) "搞农业科研的,不能帮着农民致富奔小康,不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专业优势,那还叫什么科技工作者?我总告诉学生一定要到生产实践中多锻炼 ... 巧遇李玉院士|高效减肥吃菌菇 巧了!小伙伴们,再有几天2020年的国庆节和中秋节就要到了,非常巧合的是,"两节"同时出现在10月1日这一天真是难得一遇的巧事.有天文专家表示,就21世纪而言,这种"巧合 ... UC头条:李院士: 用中药根治癌症是不行的, 咱不能吹牛, 它只有这种用途 | 院士时间 点击加载图片 李连达,中药药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连达(1934年7月24日-2018年10月18日),辽宁沈阳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基础室主任.研究员, ... 李院士: 早餐是养肝“黄金期”, 吃3种早餐, 对肝有益处 导语: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于肝脏而言也是如此,早餐是肝脏经过夜间排毒.修复后急需补充营养的一餐. 点击加载图片 李院士表示:早餐是养肝的黄金时期,特别对于肝脏有损的人,早 ... 80岁李院士研究长高40年,提醒:3种食物堪称“长高王”,可多食 有了孩子之后,孩子的生长发育,就成了大多数父母关注的焦点.家长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有一个完美的身高,男孩精神帅气,女孩子亭亭玉立. 80岁的李院士研究儿童升高问题有40余年,李院士谈道,孩子的身高遗传因素 ... 女性的崛起,9人中8人!颜宁、李飞飞等华裔女学者入选美国院士 4月22日,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增选院士,一共增选了252人,有9位华人当选,其中沈延安和颜宁2位是外籍院士. 这个新闻大家都知道了,我今天想聊的是,这9位华人中,有8位是女科学家,只有1位是男科学家.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新一代人工智能如何从传统人工智能中脱颖而出 数学算法俱乐部 日期 : 2021年05月19日 正文共 :5167字 来源 : 图灵人工智能 4月10日,"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十周年颁奖盛典在北京举办.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 ... 光脚穿布鞋的干瘪老头,竟然是中科院院士,一生传奇。 #李小文院士 #人物 @抖音短视频 #华为... 光脚穿布鞋的干瘪老头,竟然是中科院院士,一生传奇。 #李小文院士 #人物 @抖音短视频 #华为... 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认知的三次革命,类脑的五条启发 智源导读:4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在在苏州举办的2020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上,做了<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报告. 李德毅院士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理事长,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 ... 【中英文艺家在线】悼念袁隆平院士(夏智定、李农、南风) 悼袁隆平先生 文/夏智定(香港) 小满方过惊闻耗 稻神今日一去遥 天下无饥赖君功 人间留爱映重霄 田头泥足行行史 陇边新穗株株骄 万众长揖送英魂 感恩之心搭虹桥 . 作者简介:夏智定,香港作家.诗人, ... 李向荣 | 悼袁隆平、吴孟超院士(诗歌) 悼袁隆平.吴孟超院士 文 / 李向荣 (安徽合肥) 2021.05.22 (一) 灿烂星辰,划过穹苍: 双星陨落,国士有双. 泥土中来,云鹤翱翔. 医食无忧,饭碗健康, 国之脊梁,人民念想: 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