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火云洞3圣中只有2皇1帝,剩下的1皇4帝为何从没现身?
说起华夏上古神话,要说的内容实在太多。诸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共工祝融之争、不周山塌陷、女娲补天、轩辕和蚩尤的大战等等。
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词条,三皇五帝。可谓华夏先民共尊的初祖。
本期内容,咱们以封神演义为背景,具体聊一聊三皇五帝。
封神演义中有一个火云洞,其中有三位圣者,合称火云洞三圣。分别为轩辕氏、伏羲氏和神农氏。
地位之高,甚至女娲都要在诞辰之际前去朝拜。因此,很多人认为火云洞三圣便是上古三皇。
而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绝对准确。
关于三皇的说法,众多典籍的说法有所不同。轩辕、伏羲、神农并列为三皇的说法,源自于古时的启蒙之书《三字经》。
而在《尚书大传》中,三皇为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庄子》中的三皇为有巢氏、燧人氏和知生氏;还有在《风俗通义》和《春秋运斗枢》中,加入了女娲、祝融。
哪一种说法是准确的?
这个可能没有人给出答案。咱们姑且用一种直接的判定方式,三皇的人选最早出自哪部著作?
《三字经》出自宋代,《风俗通义》和《春秋运斗枢》出自汉代,《庄子》出自战国中期,而《尚书》则最为古老。
此书由虞、夏、商、周四书组成,多为战国时期记录的上古时代内容。在汉代改称《尚书》。可见,三皇的说法应该以此为准。
也就是说,三皇应该是伏羲氏、神农氏和燧人氏。
再说五帝。
有关五帝的说法更加庞杂不一,儒家有五方上帝(东方青帝、南方赤帝、北方黑帝、西方白帝、中央黄帝),道家也有五老天君。
后人又在五方上帝的基础上加入了五个配帝,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上古时代的五位首领。
同样,不同的著作中关于五帝的说法不一。
《吕氏春秋》中称五帝为太昊、炎帝、黄帝、少昊和颛顼。
漫夜认为,这种说法比较笼统。
比如其中的炎帝,炎帝也是儒家五方上帝中的一员。然而,这只是一个称号,并不是单只的一个人。
神农氏和炎帝也不能划作等号(封神中炎帝就是神农氏),据传神农氏有九代炎帝。因此,我们无法断定《吕氏春秋》中的炎帝到底是谁。
所以,咱们以《大戴礼记》中的五帝说法为准。分别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那么问题来了。
火云洞三圣中有黄帝、伏羲和神农,也只是两皇一帝。那么剩下的燧人氏、颛顼、帝喾、尧和舜为何没有出场呢?
封神原文为何将其忽略掉了?
咱们先说三皇中被忽略掉的燧人氏。
在《中国历史大表系》中,燧人氏为上古五个伟大人物之一,与神农氏、伏羲氏、有巢氏和轩辕氏并列。
说明,燧人氏的存在是受到认可的。著名的钻木取火传说就来自于燧人氏。
燧人氏在封神演义中一共出现过九次,每一次都与火有关。
开场诗中就有:燧人取火免鲜食。
如果将祝融称为火神,那么燧人氏就如同火祖。华夏先民中最先与火结缘的人类,也正是因为这位伟大人物的发现,祖先才得以用火烹食,意义重大。
那么封神中,为何没有让燧人氏出场呢?
这应该是出于先民对火的畏惧。
在五行之中,古人最害怕的就是水火之灾。因此,在各种神话中,与火有关的存在一般都是反派人物。
比如上古神话中的金乌,封神演义中的罗宣、火灵圣母等等。
燧人氏贵为三皇之一,又是火祖,一旦在书中出现,罗宣等人根本就没有蹦跶的空间了。
再说五帝中的其他四帝。
颛顼、帝喾、尧和舜。
颛顼是黄帝的孙子。据传,黄帝有两子,少昊和昌意。而昌易无德行,不足以继承帝位。然而少昊继位后也没有称帝,而是最后将帝号让给更有能力的侄儿颛顼。
因此,颛顼才被称为五帝之一。
到后来,少昊的曾孙帝喾继承帝位,中间还隔了一个蟜极。而帝喾的知名度远高于父亲蟜极。
这说明,在上古禅让制的时代,血脉并非是帝位继承的重点,而是更强调能力。
还比如后来的尧和舜,都是从众多黄帝后代中选出来的佼佼者。他们的名气要远比同辈大得多。
那么问题来了,黄帝为五帝中的嫡系先祖,为什么他的后代,其他四帝没有在封神中出场呢?
在封神全篇中,颛顼这个名字只出现过一次。
周天子分封天下时,颛顼之裔——鬻熊被封于楚地,爵位不详。也就是战国时期楚国人的先祖。
帝喾在封神中也出现过一次,地位尤其重要。这里咱们得说一段有意思的历史。
实际上,商朝和周朝的先祖都是帝喾。
成汤为殷商开创者,也是帝喾的十五世孙。
而周祖的先祖后稷便是帝喾的长子,而周文王姬昌也是后稷十四世孙。算起来,姬昌也是帝喾的十五世孙。
而成汤之后,又历经17代30位王,到了帝辛纣王这一代,叫姬昌祖宗也不为过。
只不过周族历来生活在西戎的苦寒之地,子嗣传承不算广泛,可能就是所谓的'穷大辈’吧。
那么颛顼的后裔为啥没落了?
前文中咱们说到,少昊让位给颛顼,而颛顼的帝位并没有由嫡系继承,而是又传给了少昊的曾孙帝喾。
这说明,颛顼的后代已经不在禅让制的序列了,所以一代比一代地位低。到了鬻熊那一代,干脆爵位都没有了。
说到这里,可能找到了答案。
颛顼和帝喾为什么没有出场,可能因为涉及的血脉关系太混乱。而且这两帝都没有黄帝那样的神圣地位,所以还是不要出场的好。
否则,看到直系后代的流血纷争,可能谁也看不过去。
这里还需要指出一点,轩辕皇帝虽然为火云洞三圣之一,但全文一句台词都没有。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好像是专门来凑数的。
可能作者也感觉不合适,黄帝为商周的老祖宗,看到后代争得你死我活,干脆还是不出门为好。
还有一个可能,作者根本不应该将黄帝列为火云洞三圣,将燧人氏加进去才是最合适的。
最后说尧舜二帝。
为啥五帝到舜帝时就结束了,没有六帝七帝?答案很简单,舜之后禅让制就不存在了。上古圣君自然也就出不来了。
尧舜二帝在封神中也不是单独提及的,每次都会同时出现。主要描述为德的象征。
尧舜之风说的就是贤君。原文称成汤和文王姬昌就有尧舜之德。这无形中将二帝抽象化了。
如果二帝依然在封神中出场,那么他们本身就是德的象征,成汤、文王称帝的资格吗?
当然,封神演义传承至今五百余年,经过多次明清后人的改编,细节上可能有不少的漏洞,但这种大框架应该保留了最初的原貌。
可见,作者也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世上也没有绝对完美的著作。
漫夜说封神,也只是给诸君茶余饭后找点乐子。但求尊重客观事实,不求有多少营养。如果有疏漏或是错误之处,劳请各位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