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建筑规制及功能

现代曲阜孔庙总平面图

从历史上看,文庙建筑、布局,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阙里到京城、再到地方的过程,而文庙建筑群布局的最终定式化大约是在明代。与其他古代建筑的庭院组群一样,中国孔庙普遍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其中多数以纵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按纵轴线上的庭院划分,国内孔庙可以归纳为九进院落、三进院落等几种主要形式。

九进院落,完全享受国家的规格。目前仅有曲阜孔庙有此规格。第一院落为棂星门至圣时门;第二院落为圣时门至壁水桥;第三院落为壁水桥至弘道门;第四院落为弘道门至大中门;第五院落为大中门至奎文阁;第六为奎文阁至大成门。由大成门起分东西两路:第七为西路启圣门——启圣殿——圣王寝殿。第八为东路承圣门——崇圣祠——家庙。第九为寝殿——圣迹殿。从曲阜孔庙的布局可以看出横轴线上两侧几乎全是一一对称的建筑,充分显示出等级森严的气氛。

自唐以来,各地孔庙均以曲阜孔庙组群为基本模式,所有建筑格局都不能超过其建筑式样,其礼制必须低于曲阜孔庙。目前,曲阜孔庙作为孔子家庙享有孔庙礼制的最高规格:九进院落、大成殿面阔九间、重檐歇山式、黄色琉璃瓦、龙柱、角楼、汉白玉栏杆等均为皇家宫殿建筑群式样、北京孔庙作为皇家祭孔庙宇,在一定程度上也享有此规格。二府州文庙一般按照七间的规格,县文庙一般按照五间的规格或七间或三间。府州县文庙大成殿的开间一般不会超过七间。府文庙其盖瓦为琉璃瓦,县文庙为琉璃瓦或者青筒瓦。其建筑式样为重檐歇山式、单檐歇山式,也有为数不多的硬山式一般没有沿革限制。依据地方经济实力和地方官员对儒家文化的重视程度,其大成殿建筑规模在此范围内变化。

三进院落,是地方孔庙比较普遍的礼制。一般由万仞宫墙至大成门为第一进,大成门至大成殿为第二进,大成殿至崇圣祠为第三进。

在选址和布局上,地方孔庙多能遵守朝廷坐北朝南图式,“万仞宫墙”就是孔庙建筑之南始端。

1、万仞宫墙

文庙最前面的主体建筑,起照壁、屏风的作用,正面镌刻万仞宫墙,或宫墙万仞,或宫墙数仞,此语出《论语·子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引用词语,意在勉励学习。

由万仞宫墙起始的第一进院落还包括泮池、棂星门、戟门,两侧建筑包括圣域、贤关两坊(有的为礼门、义路或德配天、道冠古今坊等)、乡贤祠、名宦祠、更衣所、陈设所、神厨、祭器库等。

2、圣域、贤关或礼门、义路

位于照墙两侧,是文庙的出入口。建筑没有定式,或作前坊后屋式,如德阳文庙,或作门庑式,如资中文庙,或作随墙拱形门,如富顺文庙。

3、棂(灵)星门

古代重要的祭祀性建筑,棂星即天田星,是天帝座前三星,宋时因“王者居象之,故以名门”。棂星门使用等级规格只限于高等级祭祀性的建筑。

棂星门是文庙建筑群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制或石结构的重要建筑,一般石构居多。雕刻装饰较为精美,主见于上下石枋和坊心边框。就内容和题材而言,明间枋上多采用浮雕技法雕刻龙凤题材,次间枋上浮雕卷云,祥禽瑞兽、祥花瑞草等装饰。明间坊顶部不施装饰或施宝顶。

 4、泮池

又称泮水,是地方官学标志。由于古代帝王立学名“辟雍”,四周环水,中央建堂,俯瞰如玉璧。诸侯所设学校在等级上低于皇帝,因此只能以半水环之,故称“泮水”。泮池一般为半圆形,壁为石砌。或位于棂星门前面,或位于棂星门后面。池边及桥上均施望柱、栏板,栏板一般为整石,不施雕刻。

除一庙一池外,还有一庙两池的,即有内外两个泮池,但严格意义上的泮池仍旧是内泮池外泮池或以湖为池,或以溪为池。

5、大成门(戟门)

《孟子·万章》:“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大成门由正门与侧门构成,平时侧门开启,正门只有在祭祀孔子的时候才开启。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诏庙门立戟十六,用正一品礼。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又增加到二十四戟。这种戟是一种礼仪器,木制,无刃,在门庭设专架二列,列戟的多少与官职的高低相关,因此大成门又称戟门。大成门左右设更衣所,陈列所或斋宿所或祭器库、礼器库等附属建筑,建筑体量要低于大成门。

第二进院落是文庙的主题部分,大成殿位于中轴线上,前有拜台,台周设栏板;两侧为两庑。也有在此院落附属其它建筑的,如德阳文庙在第二进院落内还有礼乐亭、钟鼓楼和御碑亭。

6、大成殿

大成殿是孔子的享殿,也是文庙建筑群最重要的建筑。殿前有月台,与大成殿形成“凸”子形布局。拜台是举行祭孔仪式的主要场所。大成殿之名始于宋,明嘉靖以来殿内正中供孔子牌位,两侧为四配、十二哲的牌位。

大成殿与拜台相连,但台基要高于拜台。台基一般为青石砌筑,有的作须弥座式。屋顶很少用建筑等级最好的庑殿式,以单檐或者重檐歇山式最常见,屋面不拘一格,或铺黄色琉璃瓦,或铺青筒瓦,或铺青板瓦(蝴蝶瓦),地方特色较为浓厚。

大成殿装饰题材内容多位等级最高的龙峰装饰,装饰部位包括御路、柱础石、柱、撑栱、雀替、脊部等,方法除了雕刻外,还有灰塑和嵌瓷。

7、东、西庑

位于大成殿与大成门之间的两侧,是附祭孔子的弟子及历代名贤大儒之所。在位置的设置上,南端为孔子弟子,北端为名贤大儒。关于两庑祭祀的先贤先儒的人数和位次,历代多有变化,清初从祀先贤先儒人数为97人,到了清末人数达到156人。

第三进院落以崇圣祠为主,东西两侧为配殿。

8、崇圣祠

又称启圣宫、启圣殿、启圣祠,是文庙建筑群最后一进院落中的主体建筑。崇圣祠是传道同时注重孝道的产物,为祭祀孔子先祖五世的场所。现存文庙崇圣祠多位于大成殿后,这也是官定的位置。但也有例外,如资中文庙崇圣祠则居于大成殿后右侧。

崇圣祠多为带前廊或回廊建筑。减柱柱网结构,彻上露明造。梁架结构采用抬梁、穿斗混合式两架结构。一般为单檐歇山式建筑,屋面或覆盖琉璃瓦,或覆盖青筒瓦、板瓦。

东、西配殿从祀宋代名儒周敦颐等五人之父。

此外,有的文庙在崇圣祠后还有尊经阁或敬一亭。但两者均为单体建筑,不形成院落。尊经阁与敬一亭因其功能一般附于学中,但也有附于庙者,较少。

尊经阁始建于宋,宋称“御书阁”,一般高两层,除了上层藏书外,下层也有供奉孔子和一些名儒塑像者。如浙江嘉禾县文庙。

敬一亭建于明嘉靖年间,初今在翰林院,后推及两京国学及地方各学。在学宫建筑中多建于学署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