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逻辑学》02:未经审视的“四因说”不是好的四因说

这篇,我们来看一个逻辑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即充分理由律。

一个事物之所以是这样,以及之所以会发生,是有原因的,而且,原因往往是一系列的。比如,A是B发生的原因,而B的发生又导致了C,我们可以用图形这样来表示:

A→B→C

C往往是我们看到一个事物的现象,但是在其背后,我们可以找到原因B,但是到此就结束了吗?

并不是,我们从B往前找,还能找到A。也就是说,B确实是导致C的原因,但它不是根本原因。这条因果链的源头是A,因此A才是造成C的根本原因。

有时,我们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可能是因为我们思维上的懒惰,没有充分研究,有时则是耐心在作怪。对于要做的事情,我们总想着用最快的、一劳永逸的办法来解决,殊不知,问题的根源可能会在原地嘲笑我们。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关注的是一个事物的动力因,比如这件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会这样,她为什么要这么做等等,这些都属于动力因。其实除了动力因之外,还有其他三个因,即目的因、质料因和形式因,这也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质料因可以理解成这个东西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比如桌子是木头,也就是碳原子构成的,水是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余襄子是由帅原子构成的,气得门捷列夫的棺材板都剧烈震动起来,因为他的元素周期表上根本就没有帅元素,这根本不符合逻辑。

形式因指的是一个物体到底是什么,它可能是一个物体的外形、颜色或者结构。

动力因指的是一个事物发生变化的原因,比如今天我出门摔了一跤,腿摔断了,这也导致了我从一个健康的状态落入了残疾状态,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个不要脸的人在我的必经之路上扔了一块香蕉皮。

目的因指的是一个事物是为了什么而存在,或是一件事情为了什么而发生。

举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比如我眼前的这台电脑,是由金属等我不明确清楚的材料构成的,这是它的质料因,它呈现出来的一个形态是土豪金色的,长方体,可以合起来的,这就是它的形式因,而生产这台电脑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就是它的动力因,从一些看起来很丑的材料中制成了这台看上去还算比较帅气的电脑。而它的目的因呢,就是它被制造出来,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效率,比如我就用它来写西方史,用它来敲字,把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给敲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事物都可以按照“四因说”来进行分析的,比如一个数学观念,或其他任何观念就没有质料因,因为思想与观念都是非实质的存在。一个数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数学家本身就是这个设想的动力因,设想的特定性质是它的形式因,它的目的因,就是为了解决一些问题。

其次,在动力因中,我们要区别主要原因和工具原因。什么意思呢?比如我眼前有一张写满了西方史的纸,我们可以说余襄子是这张纸的主要原因,因为他的存在是这张纸存在的最终因素。但是,他不是唯一的因素,因为他需要工具来实现这个目标,比如手中的笔,或者脑海里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工具成就了这张纸,尽管是以从属的方式。工具,是主要原因要得到某种结果使用的媒介。

虽然主要原因和工具原因都是必要的,但主要原因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如果我们太多关注工具原因并且夸大它的重要性,有些事情就很容易被忽略,被看不懂。

比如之前看到的一个故事,一个导演被雇去给人拍一个片儿,别人看到报价后,大吃一惊,哎哟妈呀,怎么这么贵,能不能便宜点。导演说,你不要以为你买的是我给你拍片的这段时间,我给你拍的片儿,其中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是我这一生吃过的饭、走过的路、喝过的每一杯咖啡、谈过的每一次恋爱、每一次困苦、每一次辗转反侧积累下来的所有经验。

对于拍片来讲,摄影仪器是工具因,但我们不能忘了,其中最重要的是动力因是主要原因。

做任何事之前,我们都有必要审视一下四因说。比如我之前经常举过的一个例子,朋友之间,尤其是恋人之间,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吵架而吵架。有的时候感觉莫名其妙就吵起来了。李笑来也曾举过一个例子,情人节那天,一个女的因为男朋友约会迟到就不舒服,吵起来了,最终不欢而散。的确,迟到这事并不是一件好事,会给对方带来“自己不被重视”的感觉,但是要想想,两人那天的目的是什么,是去开开心心过一个情人节的,而不是去吵架的。

网络上我们也会经常遇到一些杠精,和他们吵来吵去,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上网来吵架的。每当自己想和别人吵架的时候,我就会问自己,我是来干什么的呢?是来说服别人的吗?这个几乎是不可能的,是来增长自己见识的吗?若如此,是不是可以换一个“形式因”,比如我不去跟观点跟我相左,动不动就骂我的人说话,而是和一些就算观点跟我相左,也能和睦相识的人相处呢?长期处于那样的环境下,自己是否也会变得更温和、更儒雅呢?

其次,“形式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维度,比如很多人很执着,他的目的因很明确,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在生活中,很多时候“两点之间最短的不是直线”,有的时候我们换一种形式,可能会更容易达成我们的目标。比如我们在与人沟通的时候,如果碰到了阻碍,不顺利,我们就会气馁,甚至生气。这个时候,我们是否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变化一下“形式因”呢?

吴军博士说,如果很长时间,生活和工作都没有变化,似乎也没有什么进步。这时就要考察一下自己的目的因和形式因是否过期了。

比如你现在给自己定个目标,也许十年后达成了,这时从形式上来讲,我就是十年前我想要的自己。但如果往后,到第十一年、第十二年再也没有什么变化,这时就必须追问自己,曾经的形式是否已经过时了?如果是,那就要设定新的形式和新的目标。

对于一个不适合自己,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有的时候盲目坚持,不如放弃,及时止损。

你看吧,逻辑学最初的定义是“不变”的,看上去是死的,但是我们的生活不是理想化的,很多时候事物是会变化的,其中的逻辑并不是变了,而是换了一个场景,就要重新调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0)

相关推荐

  • 梯利:亚里士多德的四因

    因果概念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的应用要比在近代科学中的应用广泛得多:事物的出现所必需的条件都被称为原因.亚里士多德确认了在任何过程都起作用的四种基质或者四种原因:(1)质料因,他理解为天然的.未分化的材料, ...

  • 《简单的逻辑学》03:命题与论证

    这一篇,我们来看一看命题. 推理过程的目的,也是逻辑学的基本关注点,就是实例证明.一场论证实际上相当于组成它的这些命题,这些命题又相当于组成它的那些术语.最有效的论证,其结论都是直言命题,且清楚明确地 ...

  • 《简单的逻辑学》01:逻辑学的四大基本原理

    今天,来学点简单的逻辑学.个人觉得,在这个时代,每一个想获得幸福的人都应该学点逻辑学.概率论.统计学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你拥有了这样的思维方式之后,不仅工作中会更加得心应手,生活中也会少很多无谓 ...

  • 《简单的逻辑学》04:肯定命题与否定命题的适用范围

    从全称到特称的论证过程确保了结论的必要性,但是从特称到全称则不是如此.比如,"一些女人是母亲",这个命题是无误的,正确的,属于特称命题,但若是从这个特称命题扩大到全称命题,即&qu ...

  • 《简单的逻辑学》05:联言论证、选言论证与条件论证

    康德说,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判断. 可以说,判断是命题的基础,如果一个判断所揭示的观念之间的联系真实反应了客观世界中的关系,那么它就是正确的. 而判断,从某种角度来看,就是作比较.当我们比较两个事物时就 ...

  • 《简单的逻辑学》06:三段论中,什么是中项不周延?

    我们来看看三段论. 三段论这种论证的形式反映了人类思维的习惯性运作,比如著名的那个三段论: 大前提:人都是会死的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苏格拉底会死 横批:废话连篇!(开玩笑的) 三段论推理的根 ...

  • 《简单的逻辑学》07:生活中要尽量避免的一些思维陷阱

    逻辑学中,推理的错误可能仅仅只是意外,亦或是由于粗心,大意了,没有闪.但若是追根溯源的话,它们可能也是态度不端的产物,或者说,正是它们自身的某些缺陷导致了非逻辑思维的产生.   一些人在学完逻辑学后, ...

  • 白色周四 | 《简单的逻辑学》:一本小白也能看懂的逻辑入门书

    今日豆瓣评分7.4分,6544人人评价 内容简介 xxxxxxxxx 这是一本足以彻底改变你思维世界的小书.美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教授D.Q.麦克伦尼,将一门宽广.深奥的逻辑科学以贴近生活.通俗易懂. ...

  • (深度好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期望与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每周一.三.五 晚上20点发布三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阅读.分享.评论! 三岁小孩知道自己的名字,八十岁老翁未必明白自己是谁 ...

  • 《简单的逻辑学》1、为什么要读关于逻辑的书?

    在工作中领导也会说我逻辑思维不清晰,开始听到不能接受,仔细想想什么是逻辑我都不知道,网上搜索后再介绍逻辑思维时的一句话--花半秒钟就看透实物本质的人,和那些花一辈子都开不清实物本质的人,命运注定是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