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15杜甫五古《木皮岭》读记
杜甫五古《木皮岭》读记
(小河西)
杜甫一家离开同谷凤凰村后,首先东到栗亭(唐属同谷县)。然后向南翻越木皮岭。唐时木皮岭在同谷县与河池县间。今即徽县栗川镇栗亭村南的龙洞山脉主峰。因山间多木兰树,其枝干皮为厚朴,因以为名。此处是陇蜀要冲。【《方舆胜览》卷70同庆府:“木皮岭,在郡东二十里。郡志黄巢之乱王铎置关于此以遮秦陇路。”卷69凤州:“木皮岭,在河池县西十里。杜甫发同谷取路栗亭,南入郡界,历当房村,度木皮岭,由白水峡入蜀,即此。”】
木皮岭(杜甫)
首路栗亭西,尚想凤皇村。季冬携童稚,辛苦赴蜀门。
南登木皮岭,艰险不易论。汗流被我体,祁寒为之暄。
首路:上路出发。《蜀四贤咏》(南朝宋-鲍照):“首路或参差,投驾均远托。”
栗亭:栗亭镇,唐属同谷县,今属徽县栗川镇。凤凰村:在成县东南的飞龙峡凤凰山附近。
蜀门:剑门。《剑阁铭》:“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明皇回驾经马嵬赋》(唐-黄滔):“长鲸入鼎兮中原,六龙回辔兮蜀门。”
被:被覆,遮盖。《招魂》(宋玉):“皋兰被径兮”。《咏怀》(魏-阮籍):“凝霜被野草。”
祁寒:严寒。《尚书-君牙》:“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蔡沉集传:“祁,大也。”《答江学士协》(隋-周若水):“祁寒伤暮节,落景促余晖。”
暄:本意温暖;炎热。《杂诗》(晋-张协):“秋夜凉风起,清气荡暄浊。”(暄浊:热浊之气)。《三日》(南朝宋-鲍照):“气暄动思心,柳青起春怀。”
大意:在栗亭西上路出发时,还想着客居过的凤凰村。寒冷的腊月里带着孩子,远赴蜀地不辞艰辛。向南翻越木皮岭,山路艰险难以述论。寒冬腊月却感到热,俺还出了汗一身。
远岫争辅佐,千岩自崩奔。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
仰干塞大明,俯入裂厚坤。再闻虎豹斗,屡跼风水昏。
高有废阁道,摧折如断辕。下有冬青林,石上走长根。
岫(xiù):山峦;山穴。《忧愤诗》(晋-嵇康):“采薇山阿,散发岩岫。”《归去来兮辞并序》(东晋-陶潜):“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崩奔:奔流。《大鹏赋》(李白):“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
干:通“捍”。护卫;抵御。《张中函传后叙》(唐-韩愈):“守一城,捍天下。”仰干:向上捍护。《表求合正三史》(汉-张衡):“臣仰干史职。”《穹林阁读张湖南……》(宋-朱熹):“南岳天下镇,祝融最高峰。仰干几千仞,俯入一万重。”
大明:日;月;君主。《易-乾》:“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日出东南隅行》(梁-萧子显):“大明上迢迢,阳城射凌霄。”
俯入:往下侵入。《苦寒行》(晋-陆机):“俯入穷谷底,仰陟高山盘。”
坤:地。《说文》:“坤,地也,易之卦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坤,土也。”《易-说卦》:“坤也者,地也。”《酬吴仲庶龙图终南山》(宋-司马光):“屹立不倾倚,势与厚坤壮。”
跼(jú)。弯腰弓背。《正月》(诗经):“谓天盖高,不敢不跼;谓地盖厚,不敢不蹐(jí)。”(蹐:后脚紧跟前脚小步走。)
阁道:栈道;复道。《假徐晃节令》(东汉-曹操):“此阁道,汉中之险要咽喉也。”《幸秦始皇陵》(唐-李显):“阿房久已灭,阁道遂成墟。”
断辕:折断的辕木。
冬青:常绿乔木。《行路难》(唐-顾况):“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
大意:远处山峦似争相辅佐,无数山岩如万马腾奔。始知至尊的五岳之外,还有它山为至尊。向上你的峰峦可遮挡日月,向下你的沟壑可穿裂大地。再次听到虎豹争斗,总是弯腰爬坡感觉风水昏沉(令人头昏)。高处留有废弃的栈道,就像被摧折的车辕。下边到处是冬青树,岩石间攀爬着长长的树根。
西崖特秀发,焕若灵芝繁。润聚金碧气,清无沙土痕。
忆观昆仑图,目击悬圃存。对此欲何适?默伤垂老魂。
西崖:与木皮岭相对峙的西边山崖。
秀发:形容山势秀美或植物繁茂。《春江晚景》(唐-张九龄):“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焕:光亮。《说文新附》:“焕,火光也。”《宜男花赋》(晋-傅玄):“远而望之,焕若三辰之丽天。近而察之,明若芙蓉之鉴泉。”
金碧:金玉;金黄和碧绿。《送任载齐古二秀才……》(唐-孟郊):“鱼龙波五色,金碧树千丛。”《送殷大入蜀》(唐-陈子昂):“蜀山金碧路,此地饶英灵。”
昆仑:古代神话中昆仑山是神山。昆仑山上有瑶池、阆苑、县圃等仙境。《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哀时命》(汉-庄忌):“愿至昆仑之悬圃兮,采钟山之玉英。”
悬圃:传说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泛指仙境。《帝京篇》(唐-李世民):“无劳上悬圃,即此对神仙。”
何适:《礼记》:“孔子曰:'于呼哀哉!我观周道,幽、厉伤之,吾舍鲁何适矣!吾舍鲁何适矣。”
大意:西崖山形草木特别秀美,宛如一丛繁茂的光鲜的灵芝。光彩亮丽似聚集了金玉之气,清澈干净似看不到一点尘土之痕。想起来这或是昆仑神山的图卷,目睹的或是仙境玄圃。面对此美景还要到何处去?俺这个将老的游魂只能默然伤神。
诗意串述:此诗共28句。首8句叙背景。一是留恋。一家从凤凰村出发,在栗亭小住。从栗亭南行时仍在留恋“凤凰村”。离开同谷并非杜甫所愿。二是行路艰难。现在一家要“南登木皮岭”,天寒地冻,累得浑身冒汗。赴蜀道路艰难。接着12句写木皮岭景色。先写远景。远处群峰似竞相奔来,千岩万石竞相涌来。杜甫由此想起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木皮岭犹如五岳一样也是一方至尊。向上可以“塞大明”,向下犹如“裂厚坤”。再写近景。看到高处的“废阁道”。也看到低处的“冬青林”。还听到了虎豹争斗的声音。末8句写西崖之景并引发感慨。西崖特“秀发”,像一簇繁茂的灵芝。霞光照耀下如金碧之气汇聚。满山黄碧之色似乎没一点泥沙。这不是昆仑山的仙境吗?如此仙境,俺为啥要离开?俺要到何处去?杜甫知道自己必须离开。杜甫除了伤心只能默默地伤心!杜甫特别强调了“西崖”(木皮岭在同谷东边)。同谷像这木皮岭,一方面像仙境,另一方面也有虎豹争斗也有风水昏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