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底部缺菌怎么办?(总结篇)
4、花白鲢价格上涨,如何提高效益丰产增收?一线渔医为你详细解答!
5、实战派:天气骤变时,吐点口水都有可能会死鱼?原来是水温分层惹的祸!
6、说到杀虫安全问题,你头痛了吗?实战派肖建春带你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池塘底部缺菌怎么办?(总结篇)
以前和一老客户谈到亚硝酸盐的问题,现在亚硝酸盐很高,可就是难以降下来,这是为何?这里来和大家分享下对于降亚硝酸盐的根本方法。
现在许多人都喜欢用过硫改底,底质差需不需要改呢?确实需要,在温度不高时用过硫是可取的,包括治疗鱼病时,急则治其标嘛,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把底质改善下总是好的。但如果长期使用过硫、二氧化氯或者三氯异氰脲酸片去改底,就不可取了,会有什么问题呢?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
仁寿的何老板,年初的时候,温度不太高,当时饲料厂的技术员建议用过硫改底,但老板担心水体对流引发鱼病,同时也是为了把药效发挥得更好,每周处理,提早预防,就每周都去使用一次过硫改底。使用了之后,发现水质越来越差,亚硝酸盐比改底之前还高。
当另一饲料厂业务员走到他那里,说之前使用含量低了,用他们厂里的过硫,含量高一些,于是他又在这位业务员那里采购了含量更高的过硫。
用了几次之后,水质更糟,成了泥浆色的混浊水,亚硝酸盐的问题也没有降下来。
这位何老板打电话找到我时,我当时就建议把手里所有的化药制剂都停掉,先把菌类培养起来,再把藻类培养起来。当使用了两次的鱼康芽孢原粉、酵素、乳杆菌还有活藻素后,水色也终于有了改善,这时再来测亚硝酸盐,发现亚硝酸盐不高了,水质也正常,鱼吃料也好了。
其实产生这种错误认识和做法的根源在于对微生物没有正确的认识。下面我们一起来聊聊微生物,这个熟悉又陌生的群体。
除了含有消化酶类的消化液,其实微生物也在帮助消化食物。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就测出,人体有10%的能量转化来自于微生物的作用。像人吃的食物海苔,人体并没有消化海苔的基因,但人却可以消化海苔,靠的是什么呢?就是通过人体内的微生物作用。而且人体血液中小分子物质,最多有36%的营养物质由微生物的分解提供。在科学家的试验中,只要随意减少实验中的小白鼠肠胃中的几种微生物,老鼠就容易出现抑郁、厌食、暴躁等症状,这说明微生物与动物已经结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二、肠道菌群发挥的巨大作用
在给鱼投喂的饲料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越是能量高、蛋白高的饲料,鱼越是容易出现大肚皮的现象,特别是在草鱼养殖中最为普遍。经过我们的观察与总结发现,只需要向草鱼肠道添加干酪乳杆菌,调节草鱼肠道中的菌群结构,就可调节草鱼的过量采食与吃食不佳的现象,使之回归正常。有的人可能会有疑惑,为什么肠道的菌群怎么会控制到大脑的决策呢?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菌肠脑轴”。
菌肠脑轴是在肠脑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的是肠道神经元与大脑神经元之间有相互联系的通路。肠道可以向大脑传递信息,反过来大脑也可以向肠道传递信息。后来科学家发现,肠道中的各种微生物,也可以通过这条通路给大脑发送信号,所以就称之为菌肠脑轴。
菌肠脑轴具体的运作过程是,细菌会产生各种激素。比如说,肠道微生物中大肠杆菌和芽孢杆菌,能产生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链球菌和肠球菌能产生五羟色胺;芽孢杆菌和乳杆菌能产生已酰胆碱和多巴胺。而产生的这些激素,会把信号发给大脑的不同区域,触发大脑神经细胞发出指令,然后肌肉把这个指令转化成行动。
比如人为什么肥胖。人类肠道中有许多微生物都是喜欢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当膳食纤维类食物吃的多,就很容易感到饱腹感,但实际上这只是肠道微生物得到充足的营养物质后,向人体发出的信号。一旦反过来,吃一些高热量的食物,这些食物里适合微生物消耗营养的膳食纤维少,所以肠道微生物就向人体发送饥饿的信号,就很容易吃得停不下来,最后吃撑了,出现肥胖。
正是由于菌肠脑轴的存在,才让大家清楚的认识到,每一次决策的后面,不单是大脑的决策,其实还有微生物的影响。如何利用这一特点,让鱼的大脑做出决策,多吃饲料,但又要不过于贪吃就成了现代科学研究的课题。从目前粗放的运用来说,就是前面所说的在饲料里添加干酪乳杆菌,其实就是菌肠脑轴在实际生产的运用。
菌肠脑轴说的是肠道菌群对大脑的影响,包括食欲、性欲等各种欲望,这个比较难理解的我们已经解决了,反过来情绪也会影响到肠道的菌群。
我在一则科学小报上曾看到过这样一则信息,那就是科学家做试验时,把猴子装在两个不同的笼子里,在其中一个笼子里装上一个电钮,每间隔一段时间就接通电流,只要猴子按住这个电钮,两只猴子就可免受电击,一旦到了时间猴子没有去按,就会遭受电击,试验一段时间后,大家猜测哪只猴子发病了?就是在笼子里装上电钮的猴子发病了,发生了严重的肠炎。这与美国科学家的人体微生物组试验完全吻合,此次前沿科学研究发现,当人体处于紧张、焦虑时,人体就会分泌传递生物信号的活性物质,如皮质酮、促肾上腺激素,这些物质在肠道可以促进大肠杆菌在肠道的繁殖,其影响力之大,甚至可以让微生物的数量升高1000倍以上。
被影响的微生物不仅数量增加,而且细菌的毒素也跟着大幅增加。在日本水产专家发表的试验中,就有这样一个试验,把大鱼小鱼放到同一鱼缸中,大鱼在鱼缸的水中间大摇大摆的游动,小鱼一会游到这个角落,一会游到另一个角落,总在寻求一个安全的场所栖身。
我在带儿子去公园投喂观赏鱼时就发现,大鱼总是横在投料最多的区域张着大嘴巴等着吃料,而小鱼呢,则在外围游来游去,等着大鱼吃剩的抢到一两颗料就跑开后又再折返回来,偶尔有胆子大一点的,跑到中间也是抢吃了几口饲料赶紧跑开,反映出来吃料的小鱼内心充满恐惧。也正是这种恐惧,影响到了小鱼肠道内消化酶的分泌,才出现了同一养殖水域,大个体鱼不出,小个体鱼长得慢,当把大个体鱼一出,小个体鱼生长速度迅速提高。
鱼的肠道细菌与鱼的生长有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当把这个范围扩大,就会发现鱼体就像人一样,也是一个有机的鱼体微生物组;同样,当把关注的视角从肠道推导到鱼这个个体,再从单一的鱼个体推及鱼这个群体,再至鱼这个群体与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都离不开微生物的存在。
养殖环境中是微生物无处不在的,即使大剂量的使用消毒药,在养殖环境中,也是不可能做到绝对无菌的。这一点去参观下病毒试验室就能体会到,在那样严格消毒的情况下,也是很难达到绝对无菌的,所以才对试验室分成了许多等级。
对于养殖水体来说,无法做到绝对无菌,那少菌行不行呢?也不行。细菌过少也会出问题,这一点拿鱼来举例,大家还是难以形象直观地理解,我们不妨对比人来说。
在一百多年前的欧洲宫庭,当时的科学开始普及,科学家巴斯德开创了人们对细菌的认知,随着显微镜的发明,贵族的女子发现,原来手与物体接触会染上各种各样的细菌。为了保持手的干净,就经常使用含有杀菌制剂去洗手和手臂,但不曾想到的是,他们却给文明进步带来了副作用,许多人的手臂出现难看的斑点,以及一些皮肤类疾病。后来人们发现,人体的皮肤也是需要有微生物的,不然也会出现问题。
现代医学普遍鼓励孕妇自然分娩,为什么这么鼓励呢,难道剖腹产有什么弊端吗?如果对微生物了解足够,就知道这里面还真有差异。
婴儿在出生时,可以通过孕妇的产道首先接触到妈妈产道里的微生物,然后定植到其体内,这样可以增加婴儿体内的微生物数量,让微生物帮助人类构件所具备的生存优势,通过产道传递给下一代,促进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正是缘于这个原因,顺产的婴儿人体免疫力相对更高,体内微生物数量相对更多。
这里可以说两个案例,方便大家进一步理解。
比如人体内要是没有微生物,人还能活下去吗?不能,因为此时人就已经没有免疫力了。人类历史上的“泡泡男孩”,就是天生体内缺乏微生物,由于体内没有免疫力,所以只能生活在特殊无菌装置里,吃的用的都得消毒,最后在12岁时死于手术感染。
另一个案例,就是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能帮助人类维持体温恒定,如人体肠道中所产生的热量,可达每天1400千卡,这个热量可供快走40千米,这就增加了人类的生存优势。既然微生物能为人体提供热量,那么人体内微生物数量会不会影响到人体的体温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摄氏度,但实际上我们现在许多人的正常体温不是37摄氏度,就是因为环境越来越干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减少了肠道中的微生物。随着人体内微生物数量的减少,所以体温出现下降,英国曾有2017年做过3万人的检测,发现平均体温是36.6摄氏度。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需要被消灭,那些和机体共同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的微生物不但不能清楚,反而需要保护。
推及鱼类,鱼的体表需不需要有益的微生物呢?确切地说,非常需要,如果鱼生存在完全无菌的环境中,鱼的生存质量立马就会受到影响。
或许拿鱼的体表来说,显得不好验证,那再次回到鱼的肠道来看。就拿鱼的食欲来说,鱼想吃料与不想吃饲料,难道单纯的仅受鱼的意识支配吗?我们已经从前文的菌肠脑轴中有了一定的答案。当我们在鱼的饲料里添加一定量的干酪乳杆菌,如50斤的浮料,只需一包饲料添加100毫升,每间隔十来天,添加三五天,就会发现鱼的肠壁在增厚,鱼的采食量在增加,而这个对饲料的增加的量,显然来自于微生物的作用与需求。同时还有调节鱼类能量过剩的好处。
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只要鱼是正常的,预防还是不宜去反复的使用消毒杀菌剂,反而应该多补菌,如芽孢、酵素、乳植菌,维持水体中菌类的数量与种类。
细菌除了影响寄主,其实还面临着环境中各种各样微生物的竞争。比如人体内存在枯芽孢杆菌,那环境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就很难在人体内定植,自然就不能对人体产生危害。再如有的细菌产酸,有的细菌产生过氧化氢,细菌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抑制的作用。例如人的口腔微生态里,牙菌斑上的变异链球菌,它会产生乳酸抑制其他细菌的繁殖。牙菌斑上的另一种血链球菌,则最怕酸。为了生存,血链球菌会产生抑制变异链球菌的过氧化氢。另一种牙菌斑的寡发酵鲢球菌,它却不怕变异链球菌的乳酸,还能将乳酸转化成过氧化氢,抑制变异链球菌。
人体内的细菌,最终的浓度,其实都是相互作用的结果。再如人体内的大肠杆菌,是人体内必须的一种共生微生物,但如果太多,又会患肠炎。人们发现,大肠杆菌繁殖需要铁离子,所以就通过铁离子来控制大肠杆菌的数量。人体内的拟杆菌,可以分解多糖,是一种对人体有益菌,但这种菌的数量过多,又会抑制人体中其他菌的生存,所以人体也会启动反馈机制,抑制其生长。
在整个生物漫长的进化中,这些微生物就随着动物共同进化,经过亿万年进化验证得到了共同生活的优势,我们人为地加以破坏了,无论是环境的微生物,还是鱼体内的微生物,都是得不偿失。
总的来说,不管是微生物与人体,还是微生物与鱼体,只要能提高寄主的生存优势,不管是为寄生提供能量,还是帮助寄主消化食物。只要对寄主有益,
所以面对许多喜欢反复用化学制剂去改底,如二氯、三氯、过硫,如果一个月用上两三次,其实对水体破坏是很大的,所以我推荐大家用生物制剂去改底,如成都鱼康的酵素、芽孢原粉和干酪乳杆菌,好用又便宜,使用还方便。
每晚八点我在抖音直播,直接搜索“成都鱼康养鱼经”即可观看,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前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