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他英年早逝,“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或将不是李白

文丨《那些年》瑞格格

在初唐的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用一首五言送别诗与一篇骈文,惊艳了千年文坛。有人说,若不是他英年早逝,或许“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将不是李白。

此人,就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

名门神童,未冠而仕

650年,王勃出生于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的一个名门望族。家中可谓牛人辈出:爷爷王通是隋末大儒,“十五为人师”,门生遍天下;爷爷的弟弟王绩是唐初著名诗人,十一岁就名动京城;父亲王福畴是当朝大臣;哥哥王勮(jù)20岁就考中了进士......

老王家的优秀基因,到了王勃这里,得到了最极致的发挥。史书载,王勃六岁能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九岁时,读了颜师古注的《汉书》,觉得写得不咋地,就编了十卷批注(《指瑕》),把颜老师著作中的毛病全挑了一遍。十岁时,王勃便已饱览《六经》,可以自己写诗属文。同时代的另一个大V杨炯就说,“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别人要积累百年的学问,这孩子几个月就掌握了。不是天才是什么?

但王勃最逆天的还不是“年少高华”,而是“未冠而仕”,意思是,人家还没成年,就已经入仕为官了。

公元664年,时任右相的刘祥道来龙门视察,十四岁的王勃执笔上书,直抒政见、针砭时弊,刘祥道读罢击节称奇,当即就向朝廷写了一封推荐信。两年后,授朝散郎,成为了年纪最小的朝廷命官。期间,他曾写过一篇《乾元殿颂》,文章绮丽,词美义壮,大唱赞歌的同时极力抒发自己想成为大唐官员的强烈愿望。唐高宗读罢直呼“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王勃的文名为之大振。而此时,他也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花季少年。

因文成名,因文跌落

王勃来到长安后,顺风顺水,也结识了不少好友。这当中最有名的,恐怕就是杜少府,为什么?并非因为杜先生本人名气多大,而是王勃给他写了一首送别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可以说,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直接让王勃封神了。

所谓出名要趁早,王勃做到了。

然而大V也有大V的烦恼,那就是不管你写点啥,总能迅速刷爆朋友圈。结果,年少得志的王勃也因为一篇小文断送了自己的仕途。

王勃因才华得到沛王李贤的赏识。于是王勃开始和皇二代们走得很近。当时,王公贵族们都流行玩斗鸡,沛王李贤和弟弟英王李哲更是其中的资深玩家。

一次兄弟开局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也相当于向英王的鸡下战书。不料此文传到唐高宗手中,惹得圣颜不悦,“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

就这样,一个青年文豪兼朝廷命官,一下子被扫地出门,成了一个无业游民。这年,他十九岁。

王勃终究是太年轻,遭遇了第一次挫折之后,很快又做了第二件傻事。

二十二岁那年,王勃在友人的帮助下,谋得虢州参军之职,任职期间,因一时心软私藏了一个逃跑的官奴,后来怕被人举报居然一时糊涂把这位官奴给杀了。事发之后,王勃被判死刑。幸好遇到大赦,逃过一劫。

当然,此事说来蹊跷,所以后世一些专家认为可能是一些同僚嫉妒王勃,陷害于他。但无论怎样,此番之后,王勃的仕途算是彻底终结了。

神来之笔,惊艳千年

仕途断送,但文运尚在。很快,王勃迎来自己人生中真正的巅峰时刻。

675年,二十五岁的王勃出发前往交趾探望父亲。路过洪州时,他登上了滕王阁。

正巧,当地地方领导、南昌都督阎伯屿为庆祝阁楼落成,大宴宾客。王勃作为当时的天王巨星,自然也被奉为座上宾。

古人爱好登高作赋,所以宴会上怎么能少了作文比赛这个娱乐项目。但其实,阎都督藏了一个心眼儿,他的女婿吴子章提前写好了一篇稿子,打算在派对上一鸣惊人,在座的宾客心知肚明,于是都装傻充愣推辞不写。

此时,王勃同学举手了,“我来!”

真是一个不谙世事的愣头青。阎都督不悦,拂衣而起,转入帐后,走了。

王勃开始挥毫泼墨,那名震千古的《滕王阁序》渐落成文。王勃在前面写,有人一句一句地念给后账的阎都督听,当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时,都督终于按捺不住,起身而立,大呼:“此子落笔若有神助,真天才也,当垂不朽!

676年,年度爆文《滕王阁序》刷屏刷到了长安。唐高宗也读到了这篇序文,拍案叫绝,“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 马上唤人来询问:“朕当年因斗鸡文逐斥了这个王勃,是朕之错。现在王勃何处?朕要召他入朝!

可是王勃再也回不来了。就在这一年,王勃于探望父亲的归途中不幸溺水而亡,年仅二十六岁。

唐高宗得知后,失望至极,喃喃自语着,“可惜,可惜,可惜了!

天妒英才,天才不老

王勃的那篇《滕王阁序》光芒万丈,力透千古。关键那时的他,只有二十五岁。天妒英才啊!

而天妒的英才,总惹得后人怜爱。于是有人说:或许正是因为他年少才高,老天爷才看不下去。这才初唐啊,照这个节奏下去,你让“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和“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杜甫如何出场?

当然,此番话且当溢美之词来听罢。

王勃的一生很短,可他却经历了沉浮起落。了解了他的一生,再读《滕王阁序》,总多几分感慨: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其实对于王勃而言,《滕王阁序》之后,某种意义来讲,他已经完成了生命的超越。

沈从文说,“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

对王勃而言,他便没有这份苦恼。因为,他未老,他随他的诗文,永远定格在了最瑰丽的年纪。

(0)

相关推荐

  • 【征文048】子若轻尘//杂谈:能称得上才子的人不多,王勃就是其中一个

    能称得上才子的人不多,王勃就是其中一个  文//子若轻尘 一 人们总喜欢把神童看成牛人,至少是不同于常人那种.但是,这里要说的王勃却貌不惊人很普通,也没有因为救人砸过缸,没有因为讲礼貌让过梨,但王同学 ...

  • 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

    ▌少年得志 未冠而仕 王勃(650年-676年)幼年时就非常聪慧,六岁时便能作诗,且诗文构思巧妙,词情英迈,被父亲的好友杜易简称赞为"王氏三株树"之一,表明了王勃早年就显示出杰出的 ...

  • 2.初唐短命之天才——王勃

    王勃(650-676),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其祖父是王通,王通之弟叫王绩.即王绩是王勃的二祖父,又曰叔公或二爷.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 ...

  •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最好流传最广的5首诗,你背过几篇?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最好流传最广的5首诗,你背过几篇? 1.静夜思:这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名诗,在小学的时候很多人都学过了,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 ...

  • 大唐第一“赘婿”,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最近有朋友在追<赘婿>,他看着看着,想起一个人. 这个人有过四次婚姻,其中两次"入赘",还"嫁"的都是宰相家孙女,堪称"大唐第一赘婿&qu ...

  • 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李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写李白,纯粹有点自讨苦吃的意味,一是他早就被人写了个通透,写他的文章是车载斗量,论著是汗牛充栋,要写出新意,那是想也别想:二是他的诗作太多,故事太多,被人欣赏之处太多,一 ...

  • 大唐第一“赘婿”,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最近有朋友在追<赘婿>,他看着看着,想起一个人. 这个人有过四次婚姻,其中两次"入赘",还"嫁"的都是宰相家孙女,堪称"大唐第一赘婿&qu ...

  • 李白惊艳了岁月的诗句: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李白惊艳了岁月的诗句: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 #李白 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李白 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 李白:绣口一吐半个盛唐

    月满西楼时,我唯一想起的也仅有一个人. 李白. 有多少个人爱月如命?众观诗坛各家,唯有李白而已. 诗人赋予月的是思念.忧愁,李白赋予月的更多的是生命,浪漫.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 ...

  • 张旭:醉笔一抹,就是半个盛唐

    张旭:醉笔一抹,就是半个盛唐 洞庭散人 昨天 阅读 558 关注 每至酒酣 长啸数声,号呼狂走(发酒疯) 遂以头濡墨(用头发蘸墨当笔使) 于粉壁和屏障间尽情挥洒 这是饮酒与书法的巅峰愉悦 酒精作用下的 ...

  • 张旭醉笔一抹,就是半个盛唐!

    每至酒酣 长啸数声,号呼狂走(发酒疯) 遂以头濡墨(用头发蘸墨当笔使) 于粉壁和屏障间尽情挥洒 这是饮酒与书法的巅峰愉悦 酒精作用下的龙飞凤舞 酒醒后看见自己用头写的字,自信地认为:太神异啦,不可多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