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6杜甫五律《西郊》读记
杜甫五律《西郊》读记
(小河西)
西郊
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傍架齐书帙,看题减药囊。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
这首诗作于上元元年(760)末,时杜甫居成都草堂。
碧鸡坊:街巷名。(唐女诗人薛涛曾住此。)《清一统志》卷292成都府:“碧鸡坊,在府城内西南。梁《益州记》:'成都之坊,百有二十,第四曰碧鸡坊’。”《…有怀成都海棠之盛》(宋-陆游):“碧鸡坊里海棠时,弥月兼旬醉不知。”
市桥:《华阳国志》卷3蜀郡:“西南两江有七桥:直西门郫江中曰冲桥;西南石牛门曰市桥,下,石犀所潜渊也。”
官柳:官府植柳或大道之柳。《晋书-陶侃传》:“(侃)尝课诸营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种之于己门。”《洛阳主簿…》(唐-刘长卿):“官柳阴相连,桃花色如醉。”
书帙(zhì):书卷外套;泛指书籍。《说文》:“帙,书衣也。”《拟咏怀》(北周-庾信):“榖(gǔ)皮两书帙,壶卢一酒樽。”《南窗》(宋-苏辙):“西斋书帙乱,南窗初日升。”
题:标题。指药标签。
意何长:《齐白纻辞》(齐-王俭):“欢来何晚意何长?明君驭世永歌昌。”
大意:时从碧鸡坊出发,回西郊草堂。看到市桥柳枝细嫩,闻到江岸野梅飘香。回家后傍着书架整理书籍,看着标签将药掏出药囊。没人觉察俺到了碧鸡坊又回来,懒散松懈的生活还有多长?
诗意串述:这首诗前三联是生活纪实。首联说某时从碧鸡坊出发(假定是骑着驴)回西郊草堂。次联说路过“市桥”,看到桥头细嫩的柳枝随风摇曳;走到江岸,闻到野梅的香味扑鼻而来。三联写回到家,将买来的书整理上架,把买来的药掏出药囊放进药柜。整个过程没压力也不匆忙,似乎轻松惬意,悠哉游哉。末联收结。对前三联描摹的生活,杜甫有两个感觉:一是“无人觉”。二是“疏懒”。不能说杜甫不喜欢“疏懒”。但杜甫真的喜欢“无人觉”吗?出门无人问,路上无人打招呼,街市上无人理睬。感觉别人觉得自己是空气。当年在皇上身边任拾遗时,会有“无人觉”的感觉吗?甚至在长安求官时,毕竟还有些诗名,也不至于“无人觉”。但今天的感觉是“无人觉”。这种“无人觉”的“疏懒”的日子还要多长啊?(有点耐不住寂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