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袁隆平特刊】魏和青/体验饥饿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体验饥饿

作者:魏和青

当饥饿成了要去体验的事物时,肯定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曾饥饿过。是的。我生长于山村,山村人有田,山村人勤劳,田里栽种着袁老先生培育的高产的杂交水稻,加上父亲强健,母亲爱子,邻里友好,长大后,我对生活秉持“千事万事,不关饭事”的口头禅,所以,在日常的生活里,不管什么理由,我都不曾饥饿过。"因为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句民间俗语谁都懂。
十八岁的那一年,一种强烈的意识,怂恿着我去体验饥饿。也许是源于托翁的启示,生于富家,原本衣食优裕的他,还经常到贫瘠的乡村,亲自掌犁,亲自耕种;也许是源于父亲的躬亲示范。记得每年种好自家田后,父亲总是去看看隔壁邻里乡亲那里,是不是有不愿耕种的田地,若有,便要了来栽种。如果恰逢还少了秧苗,便又满村子打听,看谁家还有栽剩的秧苗。知根知底的路人便问他,何必这么卖命?父亲的回答总是:我挨饿挨怕了!记得那时__我是听说过多次的___一个远房亲戚,家贫子女多而导致食不果腹,便吃观音土充饥;也许是源于牧铃老师的启示。老师多才,所写的书里,不但有校园、科幻小说,还有动物和探险小说。作为一位有着浓烈的忧患意识,有着特殊使命感的作家,他的文学作品里,倾注了他对当代儿童成长的关注和引导。他独闯过荒无人烟的沙漠,有过与狼同行的经历。因有丰富的经历,在他的书里,就有勇敢的少年,挑战异域的荒漠。当遭受暗算和迫害,水和食物都不翼而飞饥饿难耐时,出于生存的本能,闯漠者利用最后一丝力气,拼命地用手刨掘黄沙,希望能挖到一条能抵御死神的蛴螬……。也许,兼而有之。对,一种意识的形成,它不仅是来源于某一种事物的启示,何况,要使意识变成行动呢?!
敲定主意,我便不假思索。我曾令自己,不许食用早餐,不许备带干粮,凌晨5点起床,即去攀爬我们镇的最高峰幕阜山。以前爬过这座山,它雄奇,高峻,险象环生。主峰1596.8米,浓郁昏暗气息沉滞的密林里,常有毒蛇野猪等血腥动物出没,潜藏着黑蜘蛛,百足虫等令人心悸的昆虫。关键是,在它的脚下,还有座一千米左右海拔的普济庵山脉。徒步上幕阜山,需翻过普济庵山脉,沉入幕阜山谷底,目睹它的巍峨,体会着它的威严,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才可以向它挺进的。正常时间下,非十个小时不能抵达,何况是不吃早餐,不带食物。我仅有的备存是:认识几种山里的野果可以充饥,知道趴在路边,便可饱饮山泉,还有的,便是《荒漠孤旅》里主人公的顽强。
果不其然,登山三个半小时,便饥肠辘辘,肚子里咕咕地叫开了。但眼观六路的结果是:近边没有食物。哪怕是一棵野桃树,哪怕是一枚毛栗子,哪怕是石壁上长的紫色的“野茄子",都不曾见到。趁着才刚开始眼花缭乱,赶紧上山,前面,也许有。于是,不假思索往前冲,"前面有"的念头,使我生出许多力量来。顺着山溪,此时,它的叮咚失却了往日的美妙;拽着路旁的能助我登山的野草,此时,它不再那么屑小。太阳已经由万箭穿空,到了越过一个又一个山头,气温渐高,树林子里,刚醒的鸟儿叽叽喳喳。浓密的灌木丛中的湿气,不再像方才那么清冷。我的身体有些疲劳了,却还要紧扣着心弦,怕迎面碰到危险的动物。更要命的是,勒紧了裤腰带,肚子还是那么肆意的嘀咕。只得找块平些的石头,让自己稍微歇息。休息只可缓解疲劳,并不能缓解饥饿。清醒战胜着头脑里愈演愈烈的愰惚,我循着山溪走去。一溜儿清泉,跳蹿着在繁密葱茏的荆棘野草间,逶迤而来,流经我脚下云状的石块,这活水,此时要充当我的食粮。我看看四周,确定没有异物后,便趴下一阵狂饮。清甜的液体润泽着肺腑,这是大山的琼浆,胃里不再空无一物,催得急的嘀咕也已平息。定了定神,我无心像平日那样神闲气定地静赏晴岚和山花,奇曲苍翠的青松,在山巅上向我招手。趁着暂时驱走了饥饿,又是一阵狂奔,我懂得水终究当不得米饭,不几时肠胃又会抗争。走至立如七星列阵的苍松附近,无意间瞥见了一茎弥猴桃藤,心里即刻心花怒放,循藤索去。这到底让我摘到了十余枚泛青的弥猴桃,尽管手臂上被刺划出数道血线,尽管弥猴桃食之硬且酸到牙软,饥饿的恶魔,终将被弃之脑后了。那日,下午四时半,我抵达了幕阜山之颠的一峰尖,那段饥饿的切身体验,才算告终。有段小插曲是:吃饱了弥猴桃后,我劲头十足登高峰的那个时刻,在一处盘山公路边,碰到几个正用网兜捕捉昆虫标本的湖南农大的学生。听了我的讲述,他们递给了我一片面包。那片包装完好的面包,后来在我书架的显目处放置了许久,它时时在警醒着我粮食的不可短缺,更体会到"杂交水稻之父"的袁老于国于民的重要。
之后,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我心血来潮,要让自己去山间觅食,说到底,还是体验饥饿,考验自己的野外生存能力。那一次,山窝里散乱的红薯蔸子,泥里白色的冬茅根,成了我的美味佳肴。今天想来,还暗自发笑。但是,这些自发的体验,让我学会了忆苦思甜,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要主动到农人间去体验生活。回想过往:我忘不了乡亲们莳秧时立在水田里,手指间捏着汕优型秧苗时的欣喜;忘不了抓拿着沉甸甸垂着头的稻穗把子走向打稻机的叔伯脸上的笑容,忘不了吃新米时母亲的喜形于色,忘不了……
而这一切的富足和得意,均来自于一位在稻田里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的科学家!
同在湖南,我没有见过科学家本人。最早是在念小学时,从一个高中生那里借来的语文教材里,读过科学巨人在年轻时立志和培植秧苗时的艰辛;往后是历史书里的记载;恩师书里,小说主人公对袁公的顶礼膜拜。然后便是铺天盖地的杂志对他的介绍,央视直播总书记对他的颁奖……
当一种观念一种意识一种行动,经常渗透相互交融,层层递进而变得根深蒂固时,它便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由此而无限的热爱田野,田里农活的犁耙稳(稳田:用带齿的农具轱辘着把草扎进泥里)插收样样在行,并不输于一个标准农人,我绘制的速写里,信手拈来的文字里,常有农人活动的身影。对山乡感情之深,对袁老的崇敬之情不言而喻。
昨天周六放假,偶溅雨丝。我持着心爱的小伞,登上离学校不远的梯田之都紫鹊界。在农耕文明发源地之巅,浓雾弥漫。我俯视着横七竖八错综复杂若隐若现很是壮观的梯田,正在兀自陶醉,拍照。手机里却频频闪现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突闻噩耗,我倚石怔立良久。山雾渐至稀薄。坡下层层叠叠的梯田里,水平如镜,秧苗正在转青。

作者简介

魏和青,湖南省平江县人。毕业于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大学。擅长速写,釉下青花人物、花鸟等。速写曾数次参加省展,陶瓷代表作有“魏氏童"系列等。常事小说散文。现为景德镇市民协理事,岳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卢宗仁专辑         万辉华专辑     蒋正亚专辑

彭定华专辑          吴标华专辑      易石秋专辑

陈有红专辑         谭伟辉专辑       黄志中专辑

谭湘岳专辑         沈保玲专辑       史建国专辑

朱素青专辑         杨英专辑           柳平国专辑

许光辉专辑         杨辉专辑          弘毅学子专辑

方绪南专辑         龚春林专辑孙美堂专辑

万志勇专辑         甘桂柳专辑      官松源专辑

熊英专辑             刘正年专辑       罗夏龙专辑

秋暖跃马合辑      魏晓晖专辑       方良专辑

何志贤专辑        吴穷专辑             严树林专辑

何贵专辑            夏四文专辑         逸仙散文专评

高三九专辑         赵光专辑

(专辑持续更新,欢迎作者入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