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鸿烈与青岛船坞:曾为青岛三大建筑之一 青报网

1931年12月,时任东北海军联合舰队代总司令兼青岛市市长的沈鸿烈出于航务和舰艇维修的需要,倡议建立大型海军修造船厂和可修理大舰的船坞。

“九一八”事件后,沈鸿烈和青岛海军工厂开始为建造青岛船坞筹集资金,并调查研究了西欧建造船坞和船闸的最佳方案,确定由曾承建过南京中山陵等大型土木工程的国内著名陶馥记营造厂施工,陶馥记营造厂总经理陶桂林邀聘上海协泰洋行顾问工程师挪威人穆勒设计了船坞图纸。

1932年11月起,各种材料运抵工地,开始了宏大的船坞建造工程。这项工程为国内巨大石工建筑的处女作,施工队伍主要由中国工人组成。

青岛船坞于1932年12月正式动工,1934年4月12日建成,造价26万银元。

该船坞为一座万吨级船坞,与青岛第一体育场、栈桥回澜阁并称当时青岛三大建筑。

1934年5月沈鸿烈为船坞题词并刻石于坞壁。

当时这座建在小港太平港内的国内八大船坞之一的青岛船坞,号称华北之最。上海英文版“字林西报”特别撰文,报道了青岛船坞建成的新闻;英国“船舶年鉴”是供世界造船界、航运界参考的权威杂志,其时刊有TSINGTAODOCK(青岛船坞)简况,认为该坞“是中国惟一自己投资建造的船坞,质量设计均为优良。”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