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郑结霞:突破成长短板 坚持每天阅读

突破成长短板 坚持每天阅读

中山市石岐区太平小学/郑结霞

一个周六的上午,我来到南区聆听北京实验集团学校的总校长——曾军良的讲座。讲台上的曾校长满口的湖南乡音,长得并不高大、帅气,但在短短三个小时的讲座后,让我由衷地发出感慨:这校长,真神啊!

曾校长在1985年走上教育战线时就给自己立下一个目标:要为党和学生工作50年,要做中国第二个陶行知先生式的教育家。从那时起,他就制定了终身学习的目标与计划,坚持每天晚上9:30—11:00阅读,坚持每年读65本书。就这样,曾校长每天坚持教学、管理、阅读、写作、思考……如今的他不仅成为全国物理特级教师,出版了多本个人的教育专著,更让我惊叹的是,由于坚持运动,30年来体重一直稳定。曾校长,一个物理科的名师、一个能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能大幅度地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管理者、一个名扬全国的优秀校长!

听完讲座后,我惊讶于人与人之间差距所产生的遥远“距离”。对照自己,工作至今,我也一直忙碌在工作岗位上,时刻把对孩子的教育事放在重要的位置。每天上学和放学校门前的迎送师生,通过巡视课堂了解师生的学习情况,协调、沟通各部门行政间的工作,收发邮件、落实上级布置的工作,参加各部门组织的会议等。以上事宜占据了我每天上班的大部分时间,能够努力完成工作任务是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与曾校长相比(当然,我还没有能力与他相比),我严重缺乏了阅读量、缺少了每天坚持阅读时间的落实,因为自身缺乏读教育理论、读儿童心理、读家庭教育、读管理方法、读哲学等书籍,导致个人的教育理念没能清晰、系统地提炼,导致教育管理的反思能力和管理能力依旧滞后。

正视自身的不足,必须尽快扭转阅读时间不保障、阅读量不足的局面。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首先,我认为是自身对阅读不够重视所导致的后果。学校的管理必需有强大的理论支撑,每一项活动设置的背后都要有系统的理论支撑,否则会容易出现偏离育人规律的情况出现。其次,是个人对时间的规划不够科学。午休前、下班后,周六、日等都应是个人提升的好时机,如何更好地规划时间,让自己每天能够保障有一小时以上的阅读,这是我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难点,必须经过更严谨的时间规划去实现。最后,是自身阅读理论类书籍的能力有待提升。理论类的书籍需要沉住气地去阅读,边阅读、边结合工作实践的事宜进行思考,还要及时记录阅读中的所思所想,对于部分难理解的章节,要进行反复多次阅读,只有读出理论书的“味道”,才会有更充足的动力去“追寻”,这样的“读”才能品出“别有一番滋味”。

作为教师,承担的是“教书育人”的使命,这份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教师本身的“榜样”作用,同时也包含了教师的“成长”行为。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如果没有足够的阅读支撑着管理理念,没有深远的教育理论指导着管理行为,那么,学校的发展将会是滞后的,这样的管理工作一定是乏味而停滞的。学生每天都在校园里与书打交道,作为师者的我们常常鼓励学生要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这种理念除了通过实践提升动手能力外,就应通过终身阅读提升自身的能力、开阔个人的视野、充盈自身的精神生活。阅读作家茹志娟认为,书要“煮”,要对书本进行反复咀嚼。而王小波则不认同读书的“字斟句酌”,他强调读书要读出作者的思想。不管是那种观念,都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应该成为教育人的一种常态性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教育观念的转变,才能有教育经验的积累,才能永葆纯粹的心面对充满童真的学生们。为了让自身增强对阅读的认识,促进坚持每天阅读一小时理论书籍的落实,我悄悄地给自己定下计划:以“任务驱动”和“过程可控”两方面为抓手,既要准确地要求自己每天阅读书的页数,还要落实每天一小时专心阅读的时间。相信有了这两个自我阅读策略的约束,我也能每天保证阅读的时间和阅读的数量。只要坚持,也许不仅的将来,自身对学校管理工作也会理所当然地“顺当”起来。

阅读,让我走进教育名家,阅读,让教育人生更值得期待,让每一天的生活更有滋味。感谢曾军良校长让我看到自身的不足,让我更坚定了前行的信心和决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