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宜昌荟之19》(中)
杨煜:巫的传统但是还是一直传下来,但是和宗教的神职人员的行为模式和理论都有区别。
周玉英:一个时期,后来被人利用走歪了。
杨煜:分化为宗教的神职人员和民间的巫传承。并行不悖,且相互影响。宗教为统治者利用,成为与天地神灵沟通的人的上层人士。但是民间却生生不息活跃着各种巫。端公,就是其中的一种,端公还有一个民间称呼,端公道士。为啥?因为端公学习道士做法的仪式,喜欢穿道袍,但是没有正规的观,院的手续,而且还使用道教的一些符咒,可是做法内容却更接地气。
宜昌石头:曹老师,我就是看了宜昌一些报人解放前写的对端公的报道,很有些意思的,还有些自残,应属于巫的范畴,有空向您请教。
杨煜:根据生病或者驱邪的需求,行为或癫狂,或者庄重。有时有仪轨,有时狂言神语,甚至使用一些道士都不使用的方法。比如骨头诅咒,还使用草药,或者使用音响器物,铜铃,脚铃铛。在华夏大地还有类似的很多人物,神汉,神女,山女,灵女灵汉,称呼很多种,还有萨满师,都是巫的传承,我就说到这里,希望以后专家们写文,深入研究的话,会更好。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巫传承。
曹宗国:王老师巜守夜》一文把宜昌各地“白事”习俗和源流作了很好的收集归纳,很有意义。在我的家乡,过去的丧葬都是要请“道士”来做法事的。这种道士不属于道教,似乎属于巫术迷信,被取消了。
宜昌石头:曹老师所说的道士做法才是正宗。民国的很多文章都有谈及,虽然是迷信,还有些吓人,可惜没亲眼见过,很是遗憾。
周玉英:跳丧舞是和宜昌古巴人一起演化而来吧?应该是比道教更早。
宜昌石头:巴人在商周时期,老子是春秋后期,跳丧舞无考。不过巴文化已经不复存在,道家却源远流长,可见历史久远只是过去。
半荷堂:巴文化同样源远流长。
朱世卯:王老弟你好。看了你今天文章写的很好。不介意我还可以给你提供一点素材供你参考。宜昌话老人走了儿子哭是分田分地,女儿哭是真心实意,媳妇哭是千言瓜语,女婿哭是叫驴子放屁。农村办丧事规矩白亊戳(谐音就是不能请来者点香烧纸跪头,不带礼物就可混饭吃。红事是请。)宜昌周边多山抬寿木(棺材)不是跟抬骄子,而是用两根长五,六米圆木杠子,用麻鞭绳两侧边一绑,前后面抬是几个硬劳动力,不能走大路上山前后有人推,有时要整孝子抬到有湿地牛糞或坑坑凹凹地方,就喊孝子谢寿木落地,全体孝子孝孙都原地面朝寿木跪下,不管你孝子官有多大,是一种造气氛大伙高兴。
宜昌石头:谢谢你的素材,白事的规矩太多,从断气,报丧,收敛,布置灵堂,到奔丧,哭丧,选址,还有守丧,豆腐饭,挖井,抬重,上山,圆坟,三七,五七,实在太多,这一次说的仅仅只是守夜,以后有机会慢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