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F壁报丨感受血液净化的“高山仰止”
峰峦高耸,四季苍翠。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20血液净化论坛于10月17日在云南圆满落幕,为今年的云南深秋赋予了别样风情。
在壁报环节,来自肾内科各领域的研究者共提交了308篇血液透析的临床和基础研究、162篇腹膜透析的临床和基础研究、110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及其他血液净化技术研究、264篇血液净化护理研究、15篇血液净化的技术问题。
协和麒麟医学甄选了其中6篇壁报与各位老师分享,一同感受血液净化的“高山仰止”吧!
①Meta分析:继发性甲旁亢患者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如何?
②单中心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血磷、PTH代谢紊乱及皮肤瘙痒是否有效?
③腹透患者残肾功能下降,危险因素有哪些?
④血透非计划下机,有哪些影响因素?如何预防?
⑤西那卡塞治疗血透患者继发性甲旁亢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⑥Meta分析:我国血透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有哪些危险因素?
一、Meta分析:继发性甲旁亢患者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如何?
【作者】
浙一医院北仑分院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 陈兆桂
【目的】
探讨继发性甲旁亢患者合并甲状旁腺癌的发病率以及性别、地域、时间、术前检查方法等因素对发病率的影响,病理类型,癌结节大小等特征,完善继发性甲旁亢术前的评估内容。
【方法与结果】
收集各数据库发表的关于继发性甲旁亢患者合并甲状腺癌发病率的相关文章,最终纳入了来自8个国家的17篇分析研究文献,总样本量1986人。
进行手术切除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甲状腺癌的发生合并值为5%,(95%Cl:3%-7%),其中甲状腺乳头癌的发生率合并值为5%,乳头状癌中的微小癌(直径≤10mm)发生率合并值为61.8%。进行手术切除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甲状腺癌的单灶发生率合并值为69.1%,多双灶的发生率合并值为30.9%,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26.7%。男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3.9%和1.9%。
不同国家的检出率差异明显,其中日本的发生率最高为25.5%,意大利、巴西、美国紧随其后,发生率分别为9.1%、8.6%、4.8%,中国和英国的发生率最低,分别为2.5%和2.4%。
2010年以后的发生率为6.1%,2010年以前的发生率为3.6%。术前检查中仅使用触诊和超声检查的继发性甲旁亢患者中甲状腺癌的发生率为9.4%,而在术前检查中加做甲状旁腺闪烁扫描患者中甲状腺癌的发生率为7.5%。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需要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中应警惕甲状腺癌的发生,特别是微小癌,同时需警惕多病灶及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二、单中心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血磷、PTH代谢紊乱及皮肤瘙痒是否有效?
【作者】
简阳市人民医院 彭李
【目的】
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PTH代谢紊乱及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
【方法与结果】
选择2019年0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该院内维持性血透的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30例)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3次/周和对照组(30例)常规血液透析治疗3次/周,每月监测两组患者的皮肤瘙痒程度、血清磷、PTH指标变化情况,连续观察时间为12个月。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磷、PTH水平和皮肤瘙痒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磷、PTH水平和皮肤瘙痒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够有效清除血液中大、中、小分子毒性物质,尤其是对血清磷、PTH清除效果明显,缓解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状,减少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综上所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明显改善磷、PTH代谢指标,缓解皮肤瘙痒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三、腹透患者残肾功能下降,危险因素有哪些?
【作者】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晓培
【目的】
明确影响腹膜透析患者残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
【方法与结果】
调查该中心随访的106例透析龄1年以上的腹膜透析患者,根据透析1年时GFR变化分为两组,A组43人(GFR下降≥50%),B组63人(GFR下降<50%)。回顾两组用药,血压、蛋白摄入量、透析充分性等,分析影响残肾功能(RRF)下降的危险因素。
在腹膜透析1年后,收缩压较前下降、尿量减少、血红蛋白升高、PTH较前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GFR明显低于B组,每月GFR下降速率明显快于B组(0.31±0.28 VS 0.01±0.21ml/min/1.73m2, p=0.000),A组尿量明显减少、超滤量较多、TKt/V明显较低、血红蛋白较低、白蛋白较低、血磷较高、舒张压明显较高,年龄、性别、透析剂量、nPCR、原发病无明显差异。
本研究通过多logistics回归显示:TKt/V<1.7、低血压(<90/60mmHg),血压>140/90mmHg,是导致透析1年时RRF下降≥50%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白蛋白摄入量、水肿、是否使用利尿剂、是否使用ACEI/ARB与残肾功能下降速率无关。本研究结果显示:1.腹膜透析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血红蛋白等指标;2.患者残肾功能下降过快,可能导致尿量减少、血压控制不佳、透析不充分、营养状况恶化;3.低血压/高血压状态、透析不充分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残肾功能快速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
四、血透非计划下机,有哪些影响因素?如何预防?
【作者】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叶佳敏
【目的】
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减少非计划性下机的频次。
【方法与结论】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血液透析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非计划性下机64例,主要影响因素共有5种:17例水钠储溜过多(26.5%);2例由于手术、出血、潜在出血、营养状况改善等原因抗凝剂使用不足治疗完成率不达标(3.1%);21例由于透析过程中肌肉痉挛(32.8%);15例胃肠道反应而提前结束透析(23.4%);9例患者处于导入透析期,由于失衡症状提前结束透析(14.3%)。
确定以下几点进行干预:
(1)建立专科化预防小组,仔细分析患者透析非计划性下机的原因,针对患者近期营养状况,干体重管理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及时调整方案,保证透析的充分性;
(2)对于患者近期有出血和潜在出血等情况及时掌握,在透析过程中及时关注,及时更换透析器等,继续透析以保证透析顺利完成;
(3)及时调整患者的干体重,对季节变化增减衣物等变化及时提醒,减少发生肌肉痉挛的频次,并及时处理,鼓励患者坚持完成透析;
(4)目前胃肠道反应的患者为15例次,13例次均发生在同一位患者,要对患者进行仔细分析正确疏导,了解患者透析中进食的时间和食物,透析中调高透析液温度,避免进食生冷水果,以减少胃肠道反应,保证治疗的完成率;
(5)对于导入透析期患者,患者存在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变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减少导入透析期的反应,以完成透析。
五、西那卡塞治疗血透患者继发性甲旁亢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邱小波
【目的】
观察西那卡塞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与结果】
收集该院规律行血液透析合并SHPT并接受西那卡塞治疗的患者10例,观察指标及临床表现。患者应用西那卡塞治疗8-12周后血清iPTH水平(60.83±43.82)pmol/L与治疗前(140±123.36)pmol/L比较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血钙(2.10±0.41)mmol/L,血磷(1.68±0.61)mmol/L与治疗前血钙(2.66±0.35)mmol/L、血磷(2.11±0.66)m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血红蛋白轻度上升、血肌酐及尿素氮轻度下降(P>0.05)。西那卡塞的平均有效剂量为50mg/d,平均起效时间为9-10周,临床症状如骨痛、四肢乏力、皮肤瘙痒等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严重低钙血症,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服药起始阶段出现肌肉疼痛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本研究得出,西那卡塞治疗MHD患者SHPT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六、Meta分析:我国血透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有哪些危险因素?
【作者】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炎
【目的】
通过对我国学者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血液透析患者CRBSI危险因素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与结论】
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截止2020年4月发布的文献,最终纳入19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
Meta分析结果:年龄(OR=2.75,95%Cl=1.6~4.7)、合并糖尿病(OR=3.02,95%Cl=2.14~4.27)、股静脉置管(OR=2.23,95%Cl=1.63~3.05)、导管留置时间(OR=0.27,95%Cl=0.22~0.33)、插管次数(OR=4.43,95% Cl=2.04~9.56)、血红蛋白(WMD=-9.51,95%Cl=-17.35~-1.67)、铁蛋白(WMD=140.38,95%Cl=73.42~207.33)、白蛋白(WMD=3.63,95%Cl=1.98~6.65)、红细胞计数(WMD=-0.77,95%Cl=-0.94~-0.59),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由于治疗特点和原发疾病的影响,是感染的高发人群。对于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可依据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导管感染的防控管理,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加强透析室环境管理,重视透析患者的基础疾病,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