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意味着财务部门不再是“账房先生”,而是肩负数据收集和整理的重任,并凭借数据中获取的洞察,结合人工智能、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如区块链)为企业创造更具战略性的价值。财务人员凭借专业严谨精神、客观性、技术会计核算及分析能力、对企业的整体了解等这些因素的独特组合,在业财融合中将承担推动者和执行者的角色。
那么究竟什么是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有哪些特征?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又是什么?......
管理会计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评价,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相关信息,以求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会计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战略管理应用指引、预算管理应用指引、成本管理应用指引、营运管理应用指引、内部转移定价应用指引、投融资管理应用指引、绩效管理应用指引、风险管理应用指引、管理会计报告应用指引、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指引等。通过财政部发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和应用指引可以看出,其内容已经高度总结了管理会计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涉及预测、决策、计算、控制、分析、评价、报告等多方位的内容,在理论上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管理会计系统。传统的记账型会计,是数钱的会计,管理会计,则不仅仅数钱,还要告诉企业各部门怎么做才能赚更多的钱,不管是降成本也好,还是拓展业务也好,或者是提升效率也好。管理会计师必须与各个业务部门打成一片,形成鱼水关系,参与到企业的赚钱过程中,以会计专业知识和能力帮助大家出谋划策或者实施必要的控制,才能实现管理会计帮助企业赚钱的目标。管理会计的最大专业性体现为以现金为核心。基于现金这一核心,管理会计建立了货币时间价值、现值、终值、NPV、IRR、资金成本、资金结构以及相关性、敏感性和安全边际分析等一整个管理会计的专业体系。管理会计师除了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掌握沟通、协调、人际关系处理、领导力、跨职能团队等多方面的软技能。运用这些软技能和专业知识,管理会计师通过其影响力,一是引导领导正确而深入地认识管理会计及其实践,二是引领全体员工在工作中持续不懈地开展管理会计实践。(1)财务会计是与过去作比较,比如将2014年的财务报表与2013和2012年度财务报表做比较,而管理会计则是先设定基于战略的目标或标准,然后再将实际结果与当初设定的目标或标准进行比较。(2)财务会计在报表中只考虑显性成本(也称为会计成本),不考虑隐性成本(也称为机会成本),而管理会计则既考虑显性成本,也考虑隐性成本。2. 财务会计提供综合性信息,管理会计提供细节性信息(1)由于管理会计将成本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变动成本一定是直接成本),因此它能够高度体现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特性可以使管理会计展示单个产品、部门(甚至员工)或顾客的财务信息,并且可以用于模拟不同经营方案的财务结果(如本量利分析)。(2)由于财务会计只将成本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并要求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匹配所发生的收入与成本,因此它无法体现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财务会计只适合展示整个公司的综合性财务信息。3. 财务会计强调信息准确性,管理会计强调信息相关性财务会计更多地要求采用历史信息,以确保准确性,只有在保证一定准确性的前提下才允许使用公允价值。而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信息的相关性,但也尽量保证合理的准确性。管理会计大量地运用预测财务数据来描述未来的经营情况,这样做对自然对决策更有意义。但管理者要认识到预测的财务数据或多或少是不准确的,自己应该不断提升预测能力,尽量保证信息的合理准确。4. 财务会计必须符合会计准则,管理会计必须符合逻辑(1)财务会计报表由企业管理者编制,而外部使用者一般不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在利益驱动下,企业管理者容易通过操纵财务会计报表,误导外部投资者。(2)管理会计报表的编制者和使用者都是企业内部管理者,而这属于企业内部管理行为,因此不需要政府进行监管,也不需要符合公认的会计准则。管理会计强调的是符合逻辑关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支持管理活动。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的人员并不需要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他们只要有能够反映经营活动的凭证就可以工作。这也是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可以外包的原因。因为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服务的,所以不了解经营活动的人员一定无法开展管理会计工作。(一)管理会计属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应用不存在强制性管理会计属于企业内部会计,主要是为企业管理者进行相关预测、决策、控制、评价提供相关会计信息。管理会计的相关规范性文件均为“指引”,即非强制性文件。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仅依靠不具有强制性的“指引”,且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与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出现断层的情况下,难以满足众多企业的需求。这是阻碍管理会计发展的瓶颈之一。(二)管理会计游离于财务会计系统之外,成本方法不具有可操作性管理会计系统自事前的预算管理、投融资管理、风险管理开始,到事中的成本管理、营运管理、内部转移定价,直至事后的绩效管理为止的全过程,尽管自成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系统,但是由于其与财务会计系统脱节,使得管理会计系统部分的预测、决策信息无法在财务会计系统得到验证,导致管理会计的实践打了折扣。这是阻碍管理会计发展的瓶颈之二。《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200号——预算管理》规范了滚动预算、零基预算、弹性预算、作业预算的程序和方法,《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0号——绩效管理》规范了绩效计划和激励计划的程序和方法,包括关键绩效指标法、经济增加值法、平衡计分卡、绩效棱柱模型等。然而,不论采用何种预算方法以及绩效评价方法,其中成本预算与绩效评价均是建立在将成本耗费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基础之上。由于财务会计系统的成本计算未划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使得成本预算的口径与实际成本计算的口径不一致,对成本绩效评价造成一定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绩效评价失真。1. 如果是基于管理的信息系统,主体当然是会计人员。但是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懂得管理的需求,做到会计信息系统和业务运行系统的一体化。
2. 如果是服务于管理的工具或者手段,或者是基于会计的管理系统,那么各级管理者就应该是主体,会计是主体的附属。因为系统往往和组织的架构、流程等问题息息相关,远远不是会计能搞定的。
3. 在实践层面,管理会计与管理密切相关的特性决定了管理会计很多工作都是跨部门的,它需要业务部门懂会计,会计人员懂业务。
4. 即使是作为服务于管理的信息支持体系,要实现这个功能,也需要管理者有会计思维,善于应用会计数据;需要会计有管理者思维,能够共情管理者的决策场景,明白管理者需要什么样的数据,这些数据应该怎么生成。
首先就是要形成共识,一是每个部门、每个岗位都应该意识到,部门和岗位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存在的重要性如何,价值创造能力是第一衡量指标。每个人都应该为企业的价值增长做贡献,只有苦劳没有功劳是不行的。二是要形成用数字说话的习惯。量化思维是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别于传统经验管理的重要内容。不是说不能用定性评价,而是要尽量要用数字说话。事实上,会计信息主要就是数字构成的。三是要形成闭环管理。管理是管理会计的核心,管理会计的应用要从管理问题起步,到问题解决情况和预期对标,然后持续改进形成循环,而不是有始无终。1. 首先业务团队要有明确、清晰的发展目标,尤其是财务目标。其次要通过措施把目标落实到业务单元上去。要关注业务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矛盾突出的问题,前者是业务部门希望解决的,后者是决策层非常不满意的。对财务团队而言,实现业财融合期待行政命令式的全面推行是不现实的,问题就是发展的机会,一步步的单点突破可能更有现实意义。2. 信息系统的建设:首先数据要从业务环节自动传递过来,而不是加工过来,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丰富性;其次,核算的单元越小越好,这样,每个小团队的价值创造能力都能够很清晰的统计出来;第三,信息系统要覆盖经济活动的全要素、全过程,孤岛式的信息会降低系统的效率和关联度;第四,信息的展示要有技巧。信息爆炸的年代,信息不是太少,而是太多。要给管理者分层级的信息,他可以按照需求层层追溯。同时要可视化,便于理解,最好是仪表盘式的,有指标范围提醒。★本文内容来源于CMA(chinacma)、财务与会计(caiwuyukuaiji)、时代华商财务总监班(zdmbacw)、杏林数豆者(XINGLINSHUDOUZHE),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