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94号作品】董素印:母亲严词拒“低保”
母亲严词拒“低保”
文/董素印
在我的公文包里,几十年一贯地存放着一张没有上报的为父亲申办“低保”的申报单,尽管更换了多少只公文包,这张申报单一直放在包中,与我形影不离。
提起这张“低保”申报单,回想起母亲曾经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说实话,与母亲的觉悟相比,我总感到自惭形秽。
大概是二十多年前,那时我还在镇里工作。一次,我在镇民政部门调研工作,交谈中得知近期他们正在对全镇伤残人员和贫困对象进行调查摸底,准备为符合条件人员向上级申办“低保”手续。民政部门负责同志说,你父亲是伤残军人,又丧失了劳动能力多年,其实早就应该享受“低保”待遇了。于是,他给了我一张表格,让我填写后尽快交给所在的村委会汇总上报。
晚上回到家中,我将为父亲申办“低保”的事告诉了母亲,谁知还没等我把话说完,一向和蔼可亲的母亲突然“晴转多云”,她阴沉着脸向我发问:吃“低保”需要什么条件,全镇有多少人能享受?我硬着头皮告诉她申办“低保”所需的条件,并解释说因为父亲是伤残军人,尽管享受国家“定补”,但根据情况还可以同时申办“低保”,父亲正好符合条件,我为他争取了一个名额。
本以为这一利好的消息能给母亲带来喜悦,从此能让她二老的晚年生活更加富足一些。谁知她听了我的解释后越发生气,反而责问我:你觉得你父亲还是几十年前的那个贫困户吗,你父亲吃“低保”你觉得脸上光彩吗?你是镇机关干部,如果为你父亲搞特殊,不是让人轻视了吗?再说,比你父母生活更艰苦的人有的是,应该将有限的名额让给别人才是啊!
母亲告诉我,父亲曾经是淮海战场上的一名军医,在一次战斗中大脑被炮弹震伤,丧失了起码智能,所在部队向他发放了“疗养证”,让父亲回乡疗养,不久部队便南下了,父亲因病情不见好转而带病复员还乡;后来,在一次暴雨中,破旧的泥土房屋因长期被雨水浸泡而倒塌,将家中仅有的一只木箱砸碎,放在箱底的父亲的“疗养证”也被雨水冲刷得无影无踪;改革开放以后,经过民政部门的多方座谈调查,才为父亲落实了“定补”政策,尽管“定补”金额杯水车薪,不能解决多大问题,但也能基本缓解家庭的经济重负。
母亲说,尽管家庭遭受如此巨大变故,她都能承受接踵而来的巨大困难,让八口之家从贫困线上挣扎过来,如今国家有好的政策,她的儿女们通过诚实劳动,家庭都步入了小康行列,父亲又落实了政策,衣食无忧,决不能再有非分之想,向国家伸手,给政府增添麻烦。
母亲的一席话,像给了我一记重重的耳光,我顿时觉得满脸火辣辣的,很不是滋味,我觉得向来慈祥的母亲从来没向我发过如此“怒火”,为我上了这堂生动的“仁爱”教育课,非常及时必要,虽然没有半句爱党爱国之类的豪情壮语,但能从心灵深处给了我巨大的启发和教育。
我悄悄地收起已经填写好的表格,放回公文包中,再也没有拿出来,成为我永久性收藏之物。因为,这张表格寄托着一位农村妇女朴实的爱国情怀和仁爱的大局意识,带着它,就像母亲铿锵有力的教诲,时常萦绕耳际,告诫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清廉做人,为民服务;多年来,我总能始终如一沿着母亲指点的航向,砥砺奋进,轻装前行,妥善处理好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
如今,年近九旬的母亲存折上一直保存着五位数的养老金,无论平时需要安排什么用途,都能随时自由支取支配;她常常笑得合不拢嘴,向儿女们炫耀自己不吃国家“低保”,也能老有所养,衣食无忧,幸福之情溢于言表,她说,这样她才心安理得。
真诚祝福母亲健康长寿,晚年幸福。
“回不去的乡愁”
全国图文征文大赛通知
乡土,乡音,乡情。乡土是我们的根,乡村是我们的魂,乡情是我们的梦。乡土文学是一切文学的源头,是文学之根。
如果说文学是漂泊游子的人生驿站,那乡土就是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宁静港湾。纵观文学史,乡土一直是正统文学即主流文学的书写题材。古今中外,概莫于此。就中国文学而言,无论文学起源的诗经,中兴的唐诗宋词元曲,还是明清的小说,都深深地打上了乡土文学的烙印。至于近代,乡土文学成就更加斐然,一个个巨匠级的优秀乡土文学作家,一部部优秀乡土文学巨著的诞生,独领风骚,主宰了近千年中国文学史。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到近代乡土文学的繁荣。从沈从文的《边城》巴金的《家》,到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再到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秦腔》,一代代杰出的乡土文学作家为我们矗立一座座乡土文学丰碑。
当今社会,文学被边缘化,商业化,中国农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阵痛。城镇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发生了越来越剧烈的矛盾冲突。城市扩张,持续高涨的打工潮;移民迁徙,候鸟般的飞来飞去,使所有的人都成了没有根系的浮萍。“回不去的乡愁”,一谶成真,“乡愁”成为一代代城里人永远想圆都圆不了的梦。
“回归乡土”,让文学慰藉孤寂的灵魂,让艺术温暖落魄的梦乡,为此特主办“回不去的乡愁”全国性图文征文大赛。现将在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参赛人员 作家、诗人,画家、摄影家、乡土文学社会员,以及广大文学、美术、摄影爱好者。
二、作品征集
1、时间 2021年7月2日至12月30日
2、征文内容以农村题材为主,兼顾都市乡愁情怀。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故事、传记,特别关注老照片、村史、家族史和打工笔记等非虚构作品。图文作品:含乡村、乡情、乡音和乡愁元素的美术摄影作品。
3、来稿请注明“回不去的乡愁征文“字样,发至359880941@qq.com邮箱。凡是没在公众号发表过(含自己的公众号)的注明为“原创作品”,择优在《乡土文学》平台发表,然后参赛。已经在公众号(含 网站)发表过的作品,请注明发表时的作品网址链接,直接参赛。
三、奖项设立
特等奖1名 奖价值600元《乡土文学丛书》和期刊一套,授于“乡土作家”“乡土诗人”“乡土画家”“乡土摄影师”等荣誉称号;一等奖3名,奖价值400元《乡土文学丛书》和全年期刊一套,免费吸收乡土文学社长期会员;二等奖6名,奖价值240元全年期刊一套;三等奖9名,奖价值120元期刊2本。所有获奖者均发荣誉证书,获奖作品在《中国乡土文学》大型文学期刊公开发表,图片作品在期刊封面封底封二封三发表。该刊由乡土文学社和《今古传奇》强强联手,联袂打造。刊号ISSN 1003-3327 CN 42-1050/I 邮发代号38-83 。发表作品,可作为加入省市级作家协会的重要依据。
四、比赛程序
本次大赛分征文大赛和专家评定作者综合素质展示两个阶段。
1、征文大赛:一个作者可同时参加多项比赛,但同类作品只许投稿参赛一次,请慎重投稿。
1)初赛:编辑按投稿顺序,遴选100件优秀作品入围参赛,通过评比选出50人进入复赛。
2)复赛:从初赛结果中选出40名作者参加复赛,通过评比选出30人进入决赛。
3)决赛:从复赛结果中选出30名作者参加决赛,通过评比决出获奖等级和名次。
2、专家评定和作者综合素质展示
1)专家评定:组委会随机聘请10位专家给决赛前30名选手打分,给出名次,写出评语。
2)作者综合素质展示:决赛前30名选手,在平台发表自己的作品专辑和专家、文友的评论文章,引起广泛关注,组委会将其作为决定名次参数。
五、评比规则
本次大赛以作品质量为主,阅读点赞打赏为辅。由各门类专家、乡土文学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编委会编委和编辑部编辑,共同组成评审小组。最后确定名次,以无计名投票形式,胜出,保证公平公证。
六、其他事项
1、本次大赛寻求合作冠名企业,有意者直接联系主编,微信号damo359880941。
2、本次大赛取消稿费,所有打赏用评奖、发奖、出刊成本。
3、本次大赛如果争取到赞助商或部门经费支持,将发放与奖品同等额2至10倍数量的奖金。
大赛组委会
2021年7月2日
征稿启事
公 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