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记得带点现金哦

春节前,我专门去银行取了一万块钱的现金。
正好有熟人看到问我:姐,都这时代了,你怎么还用现金啊?
我说,过年给老人们啊,他们不习惯用微信,还是这一张张看得见摸得着的钞票,才让他们更有安全感。
每到过年,我都要老人孩子们发一圈红包,几千到几百不等。
孩子们的红包很省心,哪怕十来岁,也都人手一部手机,直接转给他们就行了,给现金人家还嫌麻烦呢。
老人就不一样了,就拿我父亲来说吧,虽然也有手机,但只有接和打两个功能,根本没有各类APP,他说那玩意看得眼花缭乱,哪如打电话方便。
给父亲的红包,最具仪式感,红彤彤的包装、崭新的现金,看着就喜庆舒心。
每次给父亲钱时,他都会自然地推辞一番,说自己有退休金,不差钱,我们事多,花钱的地方也多。
然后只要我多说一句,他就会立马乐呵呵收下,有时还会当着我面数数,开心得像个孩子。
看着他高兴的样子,我就会想,明年给他个更大的,一个红包能让父亲开心一回,值了。
听过好几个人跟我说,人越老越稀罕钱。
还真是,我奶奶晚年最大的爱好就是数钱,她经常把自己那为数不多的钱拿出来,一张张数一遍,然后再用布包起来,放到枕头下面。
她说,因为穷怕了,只有钱才能让她睡得踏实。
我平时很少回老家,只有春节才回去一趟。
老家有位远房奶奶,父亲叫她婶婶,她唯一的儿子已经去世,儿媳也不怎么待见她,孙女嫁到了外地,她自己住在老房里,连个电话都没有。
每次我回去,都会给她点钱,她总是又欢喜又感动,拉着我的手掉泪,觉得这钱拿得很愧疚,小时候又没疼过我,也没帮过我啥。
我就劝她,咱们不还是亲人吗?应该的。
我走的时候,她都会送出来,一直看着车子开远,她说,一年到头也没有人记起她,她最盼过年,因为我会去看她。
对于这位奶奶,我更多的是同情,她是外地人,隔着好几个省嫁过来,从我记事起,就没见过她娘家人来看过她,平时也没什么存在感,看到谁都是怯怯的。
可她身体好,熬走了老伴,熬没了儿子,自己一直硬朗地活着。
我不知道她每天的日子是怎样度过的,但我知道,当我们一年364天鲜衣怒马地生活时,她的世界里,除了回忆,或许,就只有每年除夕那一年一次的仪式感了。
我小姨去年才刚刚有了微信,还是表妹给她下载的,只用过一次,和我视频通话,感觉很兴奋,说了好半天,可从那之后她再没用微信和我联系过。
一次,小姨来电话,告诉我她种的韭菜很高了,让我抽空去割点包饺子,自己种的吃着放心,还说蒸了一锅馒头,让我去拿几个。
放下电话,心里暖暖的,自从母亲离开后,很少再有人这样关心我了。
我从微信上给小姨发了一个红包过去,还配上一个笑脸的表情。
好久小姨都没有回复,一天后,红包自动退了回来。我猜想她应该是不懂。
待我去几十里地之外的她家割韭菜时,问她:我在微信上给您发红包您怎么不收啊?
她一脸惊诧的表情:啥?
我拿过她手机,打开微信,指着那天发给她的红包给她看,告诉她那是钱,可以买东西用的。
小姨摇摇头,说,我不用这个,别被人骗了吧,还是现金好,谁也糊弄不了我。
哭笑不得。
老人们对于现金的执念,更多是来自他们对现代事物的恐惧感。
去年初冬的一天,我下班回家,路过小区门口时,看到一对老人守着一辆三轮车在卖白菜,正好想包饺子吃,就停下来买了一棵白菜。
老人称完,说三块三,给三块吧。
我问,二维码在哪,我给扫过去。
老人说,我不会用那个,你给现金吧。
我翻了翻包,只有几张一百的,又掏了半天,才找到一张十块的。
我递给老人,他说找不开,出来时忘了带零钱,自己卖了半天,因为只收现金,就卖出两颗去,一共六块钱,要了五块。
我放下要走,老人说,你再找找,少几毛也行啊!
看他一脸恳切,我不忍心走了,就说你给凑十块钱的吧,正好我爱吃白菜。
老人挑了三颗大的给我称,说多了,多就多吧,反正自己种的。
我跑到旁边的超市,让老板把十块钱给我换成了十个硬币,给了那位卖白菜的老人,这样他就可以找零了。
我边装白菜边问老人,您老为啥不让孩子弄个二维码收钱呢?现在哪有多少人出门带现金啊,都是手机支付,又方便,又安全。
他摇头:我自己不会弄,儿子弄过一次,钱都到他那了,跟他要也不给我,我干脆就只收现金,卖了还能见到钱,用二维码我一毛钱都看不到!
我不再吭声,毕竟是人家的家务事,万一说错了话就不好了。
我姑姑家表弟大学毕业后,留在了百里之外的邻城上班,平时姑父想孙子就打电话,有时还要求表弟寄孙子的照片,弄得表弟很烦,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寄照片?可姑父又不会用微信,没法传给他,爷俩经常因为这事置气。
前年春节,表弟全家回老家过年,用大半天时间,教会了姑父用微信,还教给他语音,视频,传照片,发红包,姑父高兴坏了,一连气给孙子发了五个两百的红包。
姑姑和我笑他,你姑父现在可神气了,去买菜从来不带钱,只拿手机,还笑话你爸老土,哈哈哈……
看过一个数据,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了2.4亿,他们中间,有多少人会用微信购物?能在手机上挂号,订票?
信息科技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却把很多老人抛在了身后,时代的大潮把他们隔在岸的对面,只能看着我们的背影越走越远,内心充满了自卑感和无论感。
虽然,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专门在智能手机和通讯工具方面为老年人创造便利,但是,他们也希望你能停下来回一下头,像他们对我们小时候那样,说:不怕,你慢慢走,我等你。
记得点个在看,么么哒。
(0)

相关推荐

  • 仲秋前夕,忙碌的日照男人

    一 早上还想睡懒觉, 无奈河东狮吼狂: 起来, 串门子去! 二 赶紧爬起一收拾, 大包小包车子装. 这个,你大姑, 这个,你二姨, 这个,隔壁老王, 这个,南庄子老李 ...... 三 匆匆忙忙上了车 ...

  • 姑父又添了病,食道癌晚期!姑姑提起来眼圈红红的,唯一的儿子远在国外,这么多年,都是姑姑在照顾患病的老伴. 看着七十多岁的老人弓着腰费力的搀扶着老伴,心理很难受,姑父患病多年,先是肾炎综合征,后来又得了 ...

  • 小姨家表弟带女朋友回家过年,小姨和姨父都...

    小姨家表弟带女朋友回家过年,小姨和姨父都很高兴,催着表弟带女朋友去给家里的长辈们拜年,结果拜年一圈下来,红包收了5000多元,女朋友高兴的不得了,但是表弟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小姨家有三个女儿,一个儿 ...

  • 特写丨小镇青年返乡记

    文娱价值官解读: 互联网+文娱正渗透到乡村小镇的每一寸土地. 撰文丨周棠 编辑丨美圻 一 华北平原,今夜无雪. 到北京已经是第4个年头,可回家路上再没遇见过纷纷扬扬的大雪.火车路过大学所在地石家庄的时 ...

  • 《婆城文学》总第297期

    <婆城文学>总第297期(2021.07.31) 目录 婆城小说 一玄长篇旅游言情小说<穹窿八部>之<古砦迷雾>(连载之47) 婆城诗词 本期上刊诗人:吕蒙正.彭廷 ...

  • 为给儿子还房贷,老人从楼上摔了下来

    文:桃之夭夭 图:来自网络 小姨和我母亲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她是外婆收养的孩子.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人,愚昧封建,如我外婆.她先后生了七个孩子,夭折了四个,只剩母亲和两个舅舅,巨大的悲痛过后,这个可怜的 ...

  • 姑姑

    姑姑从桐城师范学院搬到范岗来两个多月了. 听奶奶说,姑姑小时候生的乖巧,心地善良,说话声音不大,爱笑.姑父那时候在牯牛背水库渡口管理站上班,他身材高大,走路一阵风,人很机灵.自从喜欢上了小巧玲珑的姑姑 ...

  • 齐帆齐||结婚彩礼多少才合适?

    知乎上有个问题,是不是所有人娶媳妇不愿花彩礼钱,我觉得这是因人而异,看男方的家庭情况. 不是所有人都不愿出,只要合理,都是自己人,肥水不流外人田,互相有面子.当然多数人会觉得不出彩礼更好,钱在自己口袋 ...

  • 90岁老人过寿,岁月不饶人,母亲感慨人生如意与否,时也与命也

    导语: 近日,打电话回家,恰好是母亲的好友乔姨的公公,90岁大寿. 乔姨女儿萍儿也从南京赶回来. 一:知心朋友相交往,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当初我们家搬过来的时候,是独家独院的门户,因为没有邻居,外加父亲 ...

  • 【散文随笔】——我的姑姑

    [作者简介] 苗晓瑛,生于长安郭杜.西电公司退休职工.从小热爱文学,闲暇喜欢写文字,数篇文字散见于<幸福南城>,<长安人><品鉴幸福><心雅文学>等电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