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凤仪||鬼谷子相人三十六法的理论依据
鬼谷子
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他提出的相人三十六法,对于认识人、评价人、选拔人、任用人而言,即使在当代,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而且他提出的相人之法,是完全从《易经》演绎而来。因此可以断言,鬼谷子通晓《易》理。以下是本文对其相人之法的《易经》诠释。
1. 穷之以辞,以观其变
【译文】
刨根问底,考察其应变的能力。
《易经》释义
《困》卦之象。其《彖》曰:“困,刚揜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孔颖达曰:“处困而求亨,在于修德,非用言语以免困,徒尚口说更致困穷,故曰‘尚口乃穷’。”
《论语·里仁篇第四》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空口说白话,解决不了大问题,克服不了大困难。
《三国演义》中,马谡在刘备面前夸夸其谈,刘备则对诸葛两说说马谡“言过其实 ,不可大用”。后来马谡果然因为不听号令和劝谏而失守街亭,贻误蜀军大事。
2.明白显问,以观其德
【译文】
对浅显、简单的问题直言了当地询问,可以考察其德行。
《易经》释义
《贲》卦之象。《贲》卦与《困》卦旁通。如果浅显明了的问题,都回答不了,可定是没有文化的人,如果对明显的问题,还拐弯抹角地回答,肯定是个虚伪的人。按照《序卦传》,《贲》而后《剥》。
《宋史·岳飞传》:“狱之上将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象秦桧一样,对明摆着的事,还狡辩掩饰,肯定是个虚伪(《贲》)而没有德行(《剥》)的人。
3.远使以财,以观其廉
【译文】
赋予其自由支配财物的权利,考察其是否廉洁。
《易经》释义
《姤》卦与《复》卦之象。《姤》《乾》为远,为利,《姤》《巽》为近利,让其在无人无人监管的条件下,支配财务、利益和权利。《姤》与《复》卦旁通,《复》为德之本,固守道德,而不贪财为“廉”。故而《复》《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地上之财不可以过度地掠夺,先王闭关以养万物为“廉”。
贪婪成性的人,赋予其自由支配财物的权利,必然会中饱私囊或奢侈浪费。
4. 试之以色,以观其贞
【译文】
用美色试探他,可以用来考察一个人是否正派。
《易经》释义
《同人》《离》为“色”,《师》《坎》为“贞”。贞,正也。与美色同处而不乱,则能率领众人,为贞。《同人》《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同人》《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师》卦《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离》色伏《坎》为忧、为疾患。好色隐藏着忧患和疾病。《坎》为北方,象征北极星,能抵挡住女色的诱惑,是贞,是正人君子。
只有正人君子,才不被女色所迷惑,才能为人师表,才能领导好众人。
5. 告之以难,以观其勇
【译文】
告诉他事情如何险难,可以考察一个人是否勇敢。
《易经》释义
《离》为告诉,明示,《离》与《坎》旁通,《坎》为险难。故而《离》《坎》为“告之以难”。按照《序卦传》,《大过》而后《坎》。能否有勇气克服困难,为勇敢。《大过》卦《象》曰:《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大过》卦《彖》曰:“大过,大者过也。栋桡,本末弱也。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攸往,乃亨。大过之时大矣哉。”
《坎》险在前,有勇气则能突破,没有勇气则会退缩。
6. 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译文】
喝酒往醉了劝,可以考察一个人对自己的把控能力。
《易经》释义
《既济》卦《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既济》与《未济》旁通。《既济》上六爻辞曰:“濡其首。厉。”上六爻象曰狐狸渡河时,弄湿了头部。危险。《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荀爽曰:居上濡五,处高居盛,必当复危,故“何可久也”。虞翻曰:“乾为首,五从二上在坎中,故‘濡其首,厉’。位极乘阳,故‘何可久’。” 《既济》上六为饮酒未醉之象。但多饮下去就会变为醉酒状态。
《未济》卦上九爻辞曰:“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其《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虞翻曰:“坎为孚,谓四也。上之四介四,故‘有孚’。饮酒流颐中,故‘有孚于饮酒’。终变之正,故‘无咎’。乾为首,五动首在酒中,失位,故‘濡其首’矣。孚,信。是,正也。六位失正,故‘有孚失是’。谓若殷纣沉湎于酒,以失天下也。”虞翻又曰:“节,止也。艮为节,饮酒濡首,故‘不知节矣’。” 《未济》上六为饮酒已醉之象。
《论语··乡党》:(孔子)“惟酒无量,不及乱。”
饮酒失度,这样的人不会有忧患意识,也会常常失去应该遵守做人或做事原则。
7. 远使之以观其忠
【译文】
使某人任职到远方或出使到远方,就可以考察这个人是否忠诚或忠于职守。
《易经》释义
《大壮》《乾》为远,为信,《大壮》《震》为行。《大壮》与《观》旁通。《大壮》卦《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崔觐曰:“乾下震上,故曰‘雷在天上’。一曰:雷,阳气也。阳至于上卦。能助于天威,大壮之象也。”陆绩曰:“天尊雷卑,君子见卑乘尊,终必消除,故象以为戒,‘非礼不履。”
使者以守卫国家法律法规为天职,忠诚的使者,以不辱使命为其作人的准则。使者仅仅是君主或国家的代表,当使者的权利没有监管时,就恣意妄为,这样的人,肯定不是个忠诚的人。
8. 近使之而观其敬
【译文】
使某人在身边或近处任职,可以考察这个人是否敬业守礼。
《易经》释义
《豫》《坤》为近,《豫》《震》为行,为使。综合一起,为“近使之”;《豫》与《小畜》旁通,按照《序卦传》,《小畜》而后《履》。古人变《讼》为《履》制定礼仪。
所以,在近处做事,行事,可以观察一个人是否守规矩,是否遵守礼仪规范。
9. 烦使之而观其能
【译文】
故意劳烦某人,可以考察这个人的抗干扰能力强不强。
《易经》释义
《蛊》卦为蛊惑,使之烦恼之象。按照《序卦传》,《蛊》而后《临》,《临》为刚长,刚长为能。且按照《序卦传》,《临》而后《观》。故而使之困惑,烦恼,可以观察一个人是否能战胜蛊惑,能否通过行动摆脱困惑,而不迷失方向。
帝尧用此法考察过舜。
10. 卒然问焉而观其智
【译文】
仓促询问某人,可以考察这个人的智慧。
《易经》释义
《随》《震》为卒然,猝然。《随》兑为开口问之。按照《序卦传》,《随》而后《蛊》。《蛊》卦表象的是子继父业,弟子从师而学。
所以,仓促而问之,可以观察一个人是否从师而学过知识。用现在的话,就是突然问某一个问题,可以观察一个人是否受过专业训练。
11. 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译文】
急切与某人相约,可以考察这个人的可信度。
《易经》释义
《无妄》《震》为急,《无妄》《乾》为信。《无妄》卦对时而行。
因此,急切与之相约,可以考察一个人是否能如期履约。
12.纵之以视,观其无变
【译文】
任用某人而不加约束,可以考察这个人是否会变节。
《易经》释义
《晋》《坤》为顺,为纵,《晋》《离》为视,综合一起为“纵之以视”。按照《序卦传》,晋而后《明夷》。且《晋》终变为《需》。《需》卦为遇到困难,能耐心等待,而不改变心志,为“观其无变”。
因此,放任某人独立处理事情,可以考察一个人的耐心和耐力。
13. 富则观其所养
【译文】
对富足之人,则观察他是否能养正(以正道节俭生活)。
《易经》释义
《大畜》卦为“富”,《颐》卦为“养”,按照《序卦传》,《大畜》而后《颐》。综合一起为“富则观其所养。” 《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也。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颐》卦《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论语·子路篇》: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即使富足了,也要知足,也要知道节俭,不能试吃浪费,不能骄奢淫逸。
14. 听则观其所行
【译文】
听一个人说话,接着要观察他的行动。
《易经》释义
《坎》为耳,《震》声,为行。下《坎》上《震》为《解》卦。综合一起,就是“听其言观其行。”
按照《序卦传》,《蹇》而后《解》,一个人只是口头说能做到什么,不见得真的能做到,关键是行动上是否能做到。
《论语·公治长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15. 近则观其所好
【译文】
在近处接近一个人,要考察他有什么爱好。
《易经》释义
《离》为目,为观察,《乾》为好。下离上乾,为《同人》。《同人》卦《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近处观察人喜欢什么,爱好什么,就可以对这个人定性地归类。
16. 习则观其所言
【译文】
在一个人做事的同时,则观察他说了什么话。
《易经》释义
好之不如乐之。虞翻曰:“《坎》为习,为常。”《坎》也为法。《震》为言,下坎上震《解》卦。按照《序卦传》,《解》卦来自《蹇》。此句的习,为《蹇》《坎》之习。
在艰难问题面前,要注意观察一个人是否能做到任劳任怨,能否做到不怨天尤人,能否做到“反身修德”。
17. 穷则观其所受
【译文】
一个人处在穷困之时,要观察这个人的承受能力和坚韧品格。
《易经》释义
《复》卦为贫穷之象,《困》卦为《困》卦为困顿之象。按照《序卦传》,《复》则《无妄》。君子固穷,而不妄为妄行。按照《序卦传》,《困》而后《井》,且《困》卦与《贲》卦旁通。所以君子处在困顿之际,要么通过为文化知识,改变困境,要么通过兢兢业业,改变困境。
这里说的是《复》卦,《复》卦与《姤》卦旁通。《姤》卦食阳,为贪得无厌之象。受,安也。《姤》《巽》为安于。《序卦传》曰《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此句之意是,观察一个人能够以道德为本,就是考察热处在穷困时能否做到固守道德,是否能做到“贫而乐道”,而不是“人穷志短”,见利忘义。
《论语﹒卫灵公篇》: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乱矣。”
18. 贱则观其所不为
【译文】
一个人低贱时,要观察他是否谮越礼节。
《易经》释义
《履》卦初九爻之象。其爻辞曰:“素履,往无咎。”(虞翻曰:“应在巽,为白,故‘素’。履四失位,变往得正,故‘往无咎’。初已得正,使四独变,在外称往。《象》曰:‘独行愿也’。”) 其《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荀爽曰:“初九者,潜位。隐而未见,行而未成。素履者,谓布衣之士,未得居位,独行礼义,不失其正,故‘无咎也’。”)
考察地位低下的人,关键是看他能否做到遵纪守法。古代贵贱有别,贫贱者不可以谮越。《履》卦《象》曰:“上天下泽,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19. 喜之以验其守
【译文】
通过欢喜的事,可以检验一个人是否坚持原则。
《易经》释义
《震》为喜悦。按照《序卦传》,《震》而后《艮》。《艮》为守。且《艮》卦《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所以可以通过授予其喜悦之事,就能考察一个人内心是否有守规矩、能够坚持自己正当原则。
20. 乐之以验其僻
【译文】
通过让一个高兴,可以考察他是否有不良僻好(在欢乐之际能否冷静或而不得意忘形)。
《易经》释义
《震》为喜乐。虞翻曰:“阳息震为鼓,阴消巽为舞。”《巽》为舞,为僻。《震》卦终变为《巽》。
故而通过喜乐之事,能够考察一个人的控制情绪的能力。
21. 怒之以验其节
【译文】
通过观察一个人愤怒时的情形,可以检验这个人控制情绪的能力。
《易经》释义
《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征忿窒欲。”虞翻曰:“君子,泰乾。乾阳刚武,为忿。坤阴吝啬,为欲。损乾之初成兑说,故;‘征忿’。初上据坤,艮为止,故‘窒欲也’。”
《泰》《乾》为“怒之”, “窒欲”为节。节制能力体现一个人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否具备顾全大局的能力。
22. 哀之以验其仁
【译文】
通过告诉一个人哀痛之事,或者让他处于哀痛的氛围,可以考察这个人没有有同情心或有没有仁爱之心。
《易经》释义
《乾》为仁,为善。《师》卦死里求生,为最大的“哀”。《师》卦终变《同人》。《师》卦《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一容民蓄众。”《同人》《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同人》《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辩物。” 故而通过大哀,可以辨别一个人的仁爱之心,是否是个向善的人。另外,《眀夷》而后《家人》,见到受到伤害的人,能否予以帮助,就可以检验这个人是否有同情心或仁爱助人之心。
故而通过哀痛之事,可以考量一个人的仁爱之心。
23. 苦之以验其志
【译文】
通过艰难困苦,可以检验一个人的志气或志向。
《易经》释义
《困》《兑》为苦,《困》《坎》为志。《困》卦《象》曰:“泽中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在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察一个人,能否顺从天命(自然法则),能否下决心战胜困难。
24. 任宠之人,观其不骄奢
【译文】
刨对那些受宠爱的人,要观察他是否骄奢。
《易经》释义
《比》阳在五,为喜。《比》卦与《晋》卦旁通。亲比一个人,重用一个人,还要看他是否能做到“自昭明德”。
《晋》为任宠之象。《晋》卦卦辞曰:“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晋》上之三成《小过》。《小过》卦下艮上震,《震》为喜乐,《艮》为守。《小过》卦《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赏赐“锡马蕃庶”,观其是否骄奢淫逸。
25. 疏废之人,观其不背越
【译文】
对被疏远和罢黜的人,要观察他是否背叛或谮越。
《易经》释义
《蹇》卦之象。其《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此段请参阅春秋时期晋国大臣郤缺的典故。
26. 荣显之人,观其不矜夸
【译文】
对荣耀显赫的人,要观察他是否骄矜夸耀;
《易经》释义
《晋》卦九四爻辞曰:“晋如鼫鼠,贞厉。”其《象》曰:“‘鼫鼠贞厉’,位不当也。”容显之人,若矜夸自大,则如同居位素餐的硕鼠。
《晋》上之三,成《小过》。显荣之人,当“自昭明德”,而且更应该谦恭、节俭,才能避免“易者使倾”,才有能力“危者使平”。
27. 隐约之人,观其不慑惧
【译文】
对待默默无闻的人,要观察他是否能做到不惧怕。
《易经》释义
《序卦传》曰:“物不可以终久于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韩康伯曰:“夫妇之道,以恒为贵。而物之所居,不可以不恒,宜与时升降,有时而遁者也。”)物不可以终遁,故受之以大壮。(韩康伯曰:“遁,君子以远小人。遁而后通,何可终邪?阳盛阴消,君子道胜也。”)”
君子能权衡时势,隐约以暂时回避小人的强势,并不是畏惧小人,是等待时机成熟,勇敢(大壮)地瓦解小人。
此段请参阅《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胯下之辱。
28. 少者,观其恭敬好学而能悌
【译文】
对待年少的人,要观察他是否恭敬、好学,能否善待兄弟。
《易经》释义
《乾》初九与九二爻之象。其爻辞曰“利见大人”。对待老师要恭敬,学习的心态要虚心,与同门相处能把握和睦的原则。《同人》为向善之象。《同人》初九“同人于门”,为善待兄弟。
《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9. 壮者,观其廉洁务行而胜其私
【译文】
对待壮年人,要观察他是否廉洁、务实、大公无私;
《易经》释义
《乾》九三和九四之象。《乾》九四爻可以借助《大壮》卦 来理解。 《大壮》卦与《观》卦旁通。《观》卦为 身在镜子内,以身作则,廉洁自爱,《大壮》卦“非礼弗履”,得势得意之时,能控制自己的私欲,不谮越礼仪规范。
《论语》: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30. 老者,观其思慎,强其所不足而不逾
【译文】
对待步入老年阶段的人,要观察他是否思虑慎重,能否学而不厌,谨守道德规范。
《易经》释义
《乾》上九爻、《大有》与《谦》卦之象。
《论语》:子曰:“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28、29、30等句,请参阅《孔子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规划》。
《序卦传》曰“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序卦传》曰:“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艮》卦《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虞翻曰:“君子谓三也。三君子位。震为出。坎为隐伏,为思,故‘以思不出其位’也。”《序卦传》曰:“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崔觐曰 :“终止虽获敦艮,时行须渐进行,故曰‘物不可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渐》《象》曰:“《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居贤德善俗。”
《震》而后止,为老者;“思不出位”,为“思慎”(《艮》为慎,为止);《渐》卦《象辞》为“强其所不足而不逾”之意。
31. 父子之间,观其慈孝
【译文】
父子之间,要观察他们是否父慈子孝。
《易经》释义
子孝敬于父,为《蛊》卦之象。《杂卦传》曰:“蛊,事也。”《泰》初之上,子能能够很好地继父亲之事或心志为孝。 《论语﹒学而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父慈为遁卦之象。《遁》《乾》为父,为慈,《遁》《艮》为子。综合一起为“父亲对儿子慈爱之象”。按照《序卦传》,《遁》而后“大壮”。父亲对后辈慈爱,后辈才能茁壮成长。
32. 兄弟之间,观其和友
【译文】
兄弟之间,血脉相连,要观察能否做到有情有义、能否和睦友好地相处。
《易经》释义
《论语·子路篇》: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孔子用《震》卦和《艮》卦回答了子路的提问。在《易经》中,《震》为士,阳生为鼓,为《震》。《震》卦《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虞翻曰:“君子谓临二。二出之坤四,体以修身,坤为身。二之四,以阳照坤,故‘以恐惧修省’。老子曰:‘修之身,德乃真也。’”“恐惧修身”,为“切切偲偲”。恐惧为“切切”,修身反思,《坤》为虑,《坎》为思,故而言“偲偲”。《震》为士,为乐,《艮》伏《兑》为悦,兄乐弟悦,为“怡怡如也”。《临》卦下兑上坤,《兑》为朋,伏《艮》则为友,《坤》为为身,为思,故而曰“朋友切切偲偲”。意思是朋友之间,以修身为本,以切磋学问为辅。《临》二之四,成《震》,震为长子,《震》与《艮》互为时间反演。按照《序卦传》,《震》而后《艮》,《震》为长男,为兄,《艮》为少男,为弟,《艮》卦表象为兄弟“思不出位”,兄弟之间各自守本分、才能和睦相处。且《艮》与《兑》旁通,《震》兄为乐,《艮》弟伏《兑》为悦,故而言“兄弟怡怡”。
在《易经》中,《震》为长子,为主祭祀的人或主事的人。《师》卦含《震》,《师》卦与《同人》旁通,士有仁义之心,则为仁人志士,《师》卦含《坤》,《坤》为乱,士无仁义之心,为作乱之士,为乱臣贼子。
33. 乡党之间,观其信义
【译文】
邻里之间,要观察一个人是否讲信义。
《易经》释义
《同人》初九爻之象。其爻辞曰:“同人于门,又虽咎也。”宗族称孝,乡党称悌,必然是讲求信义之人。
《论语﹒学而篇》: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讲求信义的人,才能是正派的人,才能是一个说道做到的人。请参阅《<易经>诠释“信近於义 言可复也”》。
34. 君臣之间,观其忠惠
【译文】
君臣之间,要观察臣子是否忠心,君主是否宽大恩惠。
《易经》释义
《论语·八佾》: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35. 人言己默,欲高反下
【译文】
对方说话时,自己要保持沉默,这样才能使得对方想占上风,反而变得处在下风。
《易经》释义
《大壮》三之五成《兑》,《大壮》《乾》为人,《大壮》《震》为言,故而《兑》为开口说话不停。《兑》与《艮》旁通。故而《兑》为“人言”,《艮》之“思不出其位”为“自默”或“己默”。按照《序卦传》,《兑》卦之后是《涣》卦和《节》。《涣》《坎》为欲,《涣》《巽》为高。综合一起为“欲高”;《节》卦反《涣》,《节》《兑》为下,综合一起为“反下”。
此句阐述的是欲擒故纵之意。
36. 连环察人,算无遗策
【译文】
以上方法可以交叉连环运用,这样考察人的策略就不会有遗漏了。此为「相人三十六法」。
《易经》释义
《周易集解·系辞》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下之道。虞翻曰:准,同也。弥,大。纶,络。谓易在天下,包络万物,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故“与天地信”也。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荀爽曰:谓阴升之阳,则成天之文也。阳降之阴,则成地之理也。是故知幽明之故。荀爽曰:谓天上地下不可得睹者也。谓否卦变成既未济也。明,谓天地之间,万物陈列,著于耳目者,谓泰卦变成既济也。原始及终,故知死生之说。《九家易》曰:阴阳交合,物之始也。阴阳分离,物之终也。合则生,离则死。故“原始及终,故知死生之说”矣。交合泰时,春也。分离否时,秋也。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虞翻曰:魂阳物,谓乾坤也。变谓坤鬼。乾纯粹精,故主为物。乾流坤体,变成万物故“游魂为变”也。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虞翻曰:乾神似天,坤鬼似地。圣人与天地合德,鬼神合吉凶,故“不违”。郑玄曰:精气,谓七八也。游魂,谓九六也。七八,木火之数也。九六,金水之数。木水用事而物生,故曰“精气为物”。金水用事而物变,故曰“游魂为变”。精气谓之神,游魂谓之鬼。木火生物,金水终物。二物变化其情,与天地相似,故无所差违之也。知周乎万物,荀爽曰:二篇之册,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故曰“知周乎万物”也。而道济天下,故不过。《九家易》曰:言乾坤道济成天下而不过也。王凯冲曰:知周道济,洪纤不遗,亦不过差也。旁行而不流,《九家易》曰:旁行周合,六十四卦,月主五卦,爻主一日,岁既周而复始也。侯果曰:应变旁行,周被万物,而不流淫也。乐天知命,故不忧。荀爽曰:坤建于亥,乾坤相据,乾立于已。阴阳孤绝,其法宜忧。坤下有伏乾,为乐天。乾下有伏巽,为知命。阴阳合居,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荀爽曰:安土谓否卦,乾坤相据,故“安土”。敦仁谓泰卦。天气下降,以生万物故“敦仁”。生息万物,故谓之“爱”也。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九家易》曰:范者,法也。围者,周也。言乾坤消息,法周天地,而不过于十二辰也。辰,日月所会之宿,谓诹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星纪、玄枵之属是也。曲成万物而不遗,荀爽曰:谓二篇之册,曲万万物,无遗失也。侯果曰:言阴阳二气,委曲成物,不遗微细也。通乎昼夜之道而知,荀爽曰:昼者,谓乾。夜者,坤也。通于乾坤之道,无所不知矣。是故神无方而易无体。干宝曰:否泰盈虚者,神也。变而周流者,易也。言神之鼓万物无常方,易之应变化无定体也。
《周易集解·乾九五文言》:夫大人者,《乾凿度》曰:圣明德备,曰“大人”也。与天地合其德,荀爽曰:与天合德,谓居五也。与地合德,谓居二也。案:谓抚育无私,同天地之覆载。与日月合其明,荀爽曰:谓坤五之乾二成离,离为日。乾二之坤五为坎,坎为月。案:威恩远被,若日月之照临也。 与四时合其序,翟玄曰:乾坤有消息,从四时来也。又案:赏罚严明,顺四时之序也。与鬼神合其吉凶,虞翻曰:谓乾神合吉,坤鬼合凶,以乾之坤,故“与鬼神合其吉凶”。案:祸淫福善,叶鬼神之吉凶矣。先天而天弗违,虞翻曰:乾为天、为先。大人在乾五,乾五之坤五,天象在先。故“先天而天弗违”。崔觐曰:行人事,合天心也。后天而奉天时。虞翻曰:奉,承行。乾四之坤初成震,震为后也,震春兑秋,坎冬离夏,四时象具。故“后天而奉天时”。谓承天时,行顺也。崔觐曰:奉天时布政,圣政也。天且弗违,况于人乎?荀爽曰:人谓三。况于鬼神乎?荀爽曰:神谓天,鬼谓地也。案:大人惟德动天,无远不届。鬼神飨德,夷狄来宾。人神叶从,犹风偃草,岂有违忤哉。
除此之外,识人认人还有「听气」「察色」「考志」「测隐」「揆德」之法。
1、听气
《易经》释义
“听气”对应的是《乾》卦初九爻。阳在初下为潜。由微小知显著。听潜龙之声,料其能否飞龙在天。
《周易集解·乾文言》: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何妥曰:夫子假设疑问也。后五爻皆放此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何妥曰:此直答言圣人有隐显之龙德。今居初九穷下之地,隐而不见,故云“勿用”矣。不易世,崔觐曰:言据当潜之时,不易乎世而行者,龙之德也。不成名。郑玄曰:当隐之时,以从世俗,不自殊异,无所“成名”也。遁世无闷,崔觐曰:道虽不行,达理“无闷”也。不见是而无闷。崔觐曰:世人虽不已是,而已知不违道,故“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虞翻曰:阴出初震,为乐为行,故“乐则行之”。坤死称忧,隐在坤中,遁世无逆流,故“忧则违之”也。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虞翻曰:确,刚貌也。乾刚潜初,坤乱于上。君子弗用,隐在下位。确乎难拔,潜龙之志也。
2、察色
《易经》释义
“察色”对应的是《乾》九二爻辞。《乾》九二《离》爻,《离》为目,为见,为察,为色。《乾》九二动而成《同人》卦。《同人》卦《象辞》曰:“天与火,同人。(荀爽曰:“乾舍于离,相与同居,故曰‘同人’也。)君子以类族辩物。(虞翻曰:“君子谓乾。师坤为类,乾为族。辩,别也。乾,阳物。坤,阴物。体姤,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以乾照坤。故“以类族辩物”。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故于同人象见,以‘类族辩物’也。)”
《周易集解·乾文言》: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虞翻曰:中下之中,二非阳位,故明言能“正中”也。庸言之信,荀爽曰:处和应坤,故曰“信”。庸行之谨。《九家易》曰:以阳居阴位,故曰“谨”也。庸,常也。谓言常以信,行常以谨矣。闲邪存其诚,宋衷曰:闲,防也。防其邪而存诚焉。二在非其位,故以“闲邪”言之。能处中和,故以“存诚”言之。善世而不伐,《九家易》曰:阳升居五,处中居上,始以美德利天下。不言所利,即是不伐。故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此之谓也。德博而化。荀爽曰:处五据坤,故“德博”。群阴顺从,故物“化”也。《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虞翻曰:阳始触阴,当升五为君。时舍于二,宜利天下。直方而大德,无不利。明言君德,地数始二。故称“易曰”。
3、考志
《易经》释义
“考志”对应的是《乾》九三爻辞。《乾》九三《离》爻伏《坎》为志。《乾》九三动而成《履》卦。《履》与《谦》旁通。《谦》卦《象》曰:“地中有山,谦。(刘表曰:“地中有山,以高下下,故曰‘谦’。谦之为道,降已升人,山本地上,今居地中,亦降体之义,故为谦象也。)君子以捋多益寡,称物平施。(虞翻曰:“君子谓三。捋,取也。艮为多;坤为寡;乾为物,为施;坎为平。谦乾盈益谦,故‘以捋多益寡,称物平施’。(侯果曰:“裒,聚也。《彖》云:天道益谦,则谦之大者,天益之以大福;谦之小者,天益之以小福。故君子则之,以大益施大德,以小益施小德,是‘称物平施’也。)”
《周易集解·乾文言》: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虞翻曰:乾为德,坤为业,以乾通坤,谓为“进德修业”。宋衷曰:业,事也。三为三公,君子处公位,所以“进德修业”也。 忠信,所以进德也。翟玄曰:忠于五,所以修德也。崔觐曰:推忠于人,以信待物,故其德日新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荀爽曰:修辞谓“终曰乾乾”。立诚,谓“夕惕若厉”。居业,谓“居三”也。翟玄曰:居三修其教令,立共诚信,民敬而从之。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翟玄曰:知五可至而“至之”,故可与行几微之事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姚信曰:知终者,可以知始终。终谓三也。义者,宜也。知存知亡,君子之宜矣。崔觐曰:君子,喻文王也。言文王进德修业,所以贻厥武王,至于九五。至于九五,可与进修意合,故言“知至至之”,可与言微也。知天下归周,三分有二,以服事殷,终于臣道。终于臣道,可与进修意合,故言“知终终之,可与存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虞翻曰:天道三才。一乾而以至三乾成,故为“上”。“夕惕若厉”,故“不骄”也。在下位而不忧。虞翻曰:“下位”谓初。隐于初,忧则违之,故“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王弼曰:惕,怵惕也。处事之极,失时败废,懈怠则旷。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
见 《史记·陈丞相世家》:“以平宰天下,如斯肉也。”
4、测隐
《易经》释义
“恻隐”对应的是《乾》九四爻辞。《乾》九四动而成《小畜》卦。《小畜》巽为隐。《系辞》曰:“巽称而隐。”《小畜》与《豫》旁通。
《周易集解·乾文言》: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荀爽曰:乾者,君卦。四者,臣位也。故欲上跃。居五下者,当下居坤初,得阳正位。故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荀爽曰:进,谓居五。退,谓居初。故“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崔觐曰:至公欲及时济人,故“无咎”也。
《周易集解·系辞》:子曰:知几其神乎。虞翻曰:几,谓阳也。阳在复初称几,此谓豫四也。恶鼎四折足,故以此次言豫四知几,而反复初也。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虞翻曰:豫上,谓四也。四失位谄渎。上谓交五,五贵;震为笑言,笑言且谄也,故“上交不谄”。下谓交三,坎为渎,故“下交不渎”。欲其复初得正元吉,故“其知几乎”。其知几乎?侯果曰:上谓五侯,下谓凡庶。君子上交不至谄媚,下交不至渎慢,悔吝无从而生,岂非知微者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虞翻曰:阳见初成震,故“动之微”。复初元吉,吉之先见者也。韩康伯曰:几者,去无入有。理而未形者,不可以名寻,不可以形睹也。唯神也。不疾而速,感而遂通,故能玄照鉴于未形也,合抱之木,起于毫末,吉凶之彰,始乎微兆,故言“吉之先见”。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孔颖达曰:前章言精义入神,此明知几入神之事,故引豫之六二以证之。崔觐曰:此爻得位居中,于豫之时,能顺以动而防于豫。如石之耿介,守志不移,虽暂豫乐,以其见微,而不终日,则能“贞吉”,断可知矣。君子知微知章,知柔知刚,姚信曰:此谓豫卦也。二下交初,故曰“知微”。上交于三,故曰“知章”。体坤处和,故曰“知柔”。与四同功,故曰“知刚”。 万夫之望。荀爽曰:圣人作万物睹。干宝曰:言君子苟达于此,则万夫之望矣。周公闻齐鲁之政,知后世强弱之势;辛有见被发而祭,则知为戎狄之居。凡若此类,可谓知几也。皆称君子。君子则以得几,不必圣者也。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虞翻曰:几者,神妙也。颜子知微,故“殆庶几”。孔子曰:回也其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虞翻曰:复以自知。老子曰:自知者明。知之未尝复行也。虞翻曰:谓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克已复理,天下归仁。
5、处事
《易经》释义
“处事”对应的是《乾》九五爻辞。《乾》九五动而成《大有》卦。《大有》卦《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大有》卦来自《同人》卦。《周易集解系辞》曰: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虞翻曰:乾为道,故称君子也。同人反师,震为出。为语,坤为默巽为处,故“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也。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虞翻曰:二人谓夫妇。师震为夫,巽为妇。坎为心,巽为同。六二震巽俱体师坎,故“二人同心”。巽为利,乾为金,以离断金,故“其利断金”。谓夫出妇处,妇默夫语,故“同心”也。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虞翻曰:臭,气也。兰,香草。震为言,巽为兰,离日燥之,故“其臭如兰”也。案:六三互巽,巽为臭也。断金之言,良药苦口,故香若兰矣。
《周易集解·系辞》: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虞翻曰:谓震巽也。庖牺观变而放八卦,雷风相薄,故“相应”也。张璠曰:天者,阳也。君者,阳也。雷风者,天之声。号令者,君之声。明君与天地相应,合德同化,动静不违也。同气相求。虞翻曰:谓艮兑山泽通气,故“相求”也。崔觐曰:方诸与月,同有阴气,相感则水生。阳燧与日,同有阳气,相感则火出也。水流湿,荀爽曰:阳动之坤而为坎,坤者纯阴,故曰“湿”也。火就燥。荀爽曰:阴动之乾而成离,乾者纯阳,故曰:“燥”也。虞翻曰:离上而坎下,水火不相射。崔觐曰:决水先流湿,然火先就燥。云从龙,荀爽曰:龙,喻王者。谓乾二之坤五为坎也。虞翻曰:乾为龙,云生天,故“从龙”也。风从虎。荀爽曰:虎,喻国君。谓坤五之乾二为巽,而从三也。三者,下体之君,故以喻国君。虞翻曰:坤为虎,风生地,故“从虎”也。圣人作而万物睹。虞翻曰:睹,见也。圣人则庖牺,合德乾五,造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五动成离,日出照物皆相见,故曰“圣人作而万物睹”也。陆绩曰:阳气至五,万物茂盛,故譬以圣人在天子之位,功成制作,万物咸见之矣。本乎天者亲上,荀爽曰:谓乾九二,本出于乾,故曰“本乎天”。而居坤五,故曰“亲上”。本乎地者亲下,荀爽曰:谓坤六五,本出于坤,故曰:“本乎地”。降居乾二,故曰“亲下”也。崔觐曰:谓动物亲于天之动,植物亲于地之静。则各从其类也。虞翻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触类而长”,故“各从其类”。
处事是否符合常理,是否有善心,是衡量人的极其重要的一条。
6、揆德
《易经》释义
“揆德”对应的是《坤》卦之象。《坤》卦《象》曰:“地势坤,(王弼曰:“地形不顺,其势顺。”)宋衷曰:“地有上下九等之差,故以形势言其性也。”
君子以厚德载物。(虞翻曰:“势,力也。君子谓乾阳,为德动。在坤下,君子之德车。故‘厚德载物’。老子曰:胜人者有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