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现场》后记:不忘初心,重视一线
一 关于《运营现场》
《运营现场》是我分别在2016和2019年工作期间,不断接触各式项目过程中对互联网项目操作的认知。这种认知不是来自于书本,学习,而是不断的沟通交流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对自身操作的互联网项目重新反思,是什么可以让我们做的更好,让工作更富有成效。
如果说2016年在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的“互联网项目运营与管理”讲座是对以往的总结,那么2019年更多是近距离的接触,从项目的起源,运营规划,不断修正再回到实践,以及在实践中不断碰到的来自内外的各种问题的反思,它是一次总复盘。所有看似不同的答案,总能找到普遍的规律,我将这些看似简单的规律重新编辑修改完善成为我的下一本书籍《运营现场》。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一些想要互联网创业的人们以及身处在运营一线的人,能从中汲取某些观点或者认知,从而提升项目成功的总体概率。我必须承认的是,这些有限的认知无法解决你所有的问题,运营是个动态概念,我们身处的环境一直都在发生变化,尤其是经济环境,作为身处经济环境的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在发生着某种微妙的变化,当整体在发生变化的时候,已知可以让我们走的更为稳健,未知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这种探索的源头就来自于一线,来自与市场与消费者接触的点点滴滴,并通过这些点滴,提炼共性不断试错,直到找到撬动市场和消费者的方案。
《运营现场》的整体书籍名称为“运营现场——运营如何思考——互联网项目操作常识与策略 ”,敬请知悉。我想表达的无非就是告诉那些想要互联网创业的人,多站在运营的角度去思考,把脉市场与消费者,提升项目成功概率;而对于我的同行,我同样希望,能通过这些不断实践与总结出来的共性,更好的指导运营一线,为项目的发展添砖加瓦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最终双赢,使得公司成功与个人成功同频。
二 裸泳者为什么不断出现
就在本书行将结束之际,2020年的春节,国内爆发了新冠疫情。这也是想要为本书写个后记的重要原因。
当潮水褪去,谁在裸泳,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裸泳者现象”一直在提醒我们,不要变成裸泳者。如果我们将新冠疫情视为潮水,你会发现,当新冠疫情爆发的时候,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裸泳者,这里面有政府、有官员,有机构,有专家学者,还有千千万万的企业,以及附着在企业身上的员工。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机构我不想过多讨论(或者你也可以阅读我2019年出版的书籍《运营元素》其中一章就是在讲经济与运营的关系),但这些企业和员工却值得反思。在疫情期间,我们会看到一些企业大喊,疫情再继续,他们就撑不住了。为何?无非就是资金压力,这种资金压力真的来自于疫情吗?未必,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我能得出的结论就是,这类企业本身经营就有问题,至少缺乏对资金风控的能力,企业越大,资金风控的能力要求就越高,这也是运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他们忽视了或者说漠视了,而疫情只是导火索而已,就是没有疫情,他们可能侥幸过关,但很大程度上会败于资金运营。疫情是一面镜子,它能照出世间万象,照出裸泳者。还有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以及普通人背后的家庭(家庭资产配置)。
裸泳者之所以不断出现,最大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忘记了初心,也忘记了一线的重要性。
诸如作为一个普通人,什么是初心,初心就是过得更好,对美好生活有向往,什么是一线,那就是用适当的资金买适合自己的东西,将风险控制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可是忘了初心和一线的普通人,因为超前消费变成了裸泳者。
而2020年春节的这场惊动全国的疫情,起因也在于对一线的漠视所致。当一线人员在朋友圈里提醒同行和家人朋友注意的时候,那些放哨人成为了“造谣者”。通常而言,身处一线的工作人员总是能发现问题且着手处理问题,他们太知道问题的根源也更容易找到解决方案,如果说方案不那么容易寻找,可能限于经验,但给点时间以及资源,优秀的方案终能被他们发现。
武汉疫情,虽是天灾,更是人祸。吃口野味是人祸,官员不作为乱作为就更是极端人祸,这其中还包括某些身居高位的专家,忘记了“敬畏、责任”以及基本的职业操守。能把一个局部问题演化成全局问题充分说明:一,决策力不足;二,没有能力也没有想法。缺乏前者,自然缺乏行动。
换言之,所有的隐患并不出现在一线,而是出现在中层甚至于高层。中层的知情不报和麻木不仁,造成了时间上机会上的浪费,而高层其实是最晚知道的,当然,这里面中层还会有各种上级,层层把关意味着可能没人会对问题负责,大部分人都只会对自己负责。中层的上级也很可能因为问题本身超出了其认知范围,且在没有行业专业人员给出参考意见的情况下,给出了完全不对等的处理方式,然后让一个小问题演变成了大问题,终而不可收拾,或者说要下大力气去解决。
科学的治理与专业的结合并不是不可调和。在科学治理之前,应有一到基本的防火墙,这到墙就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员去掌控和把关,尤其是经由基层经验提拔上来的专业人士,尽管他们未必在一线,但那些经由基层的成长环境所带来专业直觉会告诉他们,事情的轻重缓急与严重程度。所谓科学治理本身就是专业与基层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那么对新冠疫情而言,不负责任的官员忘记了初心,忘记了坐在今天位置上的责任,是让市民过得更好,过得更好不单纯包括经济收入,还有生命健康,人都没了,谈经济有意义吗?而能将一线的声音压制,还能将最初发现疫情的一线医生视为“造谣者”,只能说仕途顺利,但我想一定缺乏较长时间的基层经验。
在企业运营当中,尤其是互联网项目的运营当中,一线更为重要,这里面你想获得到的情报,一线都会给你弄出来。重视一线的直接动作就是倾听一线,在倾听之后,需要的就是判断,分析,归纳与决策。这是中层和高层的认知问题,简单而言就是能力与水平问题,这一点务必注意。
三、不忘初心,重视一线
2020年2月末3月初,因工作原因,我接触到了两个互联网创业项目。在这里不谈项目本身怎么样,但我想在此提醒各位,任何一个互联网项目,永远都是沿着提供价值而去的。你能为用户创造价值你自然就有价值,这是双赢状态。当你提供不了价值,用户就用脚投票。永远别忘了你的初心和你最初的梦想。
所有的互联网项目都很简单,都是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并创造价值的过程。需求的发现一部分是伪需求,另一部分是真需求,你需要剔除伪需求,将真正的需求提炼出来。对于需求的发现,有一个基本判断,我称其为基因,诸如在本书中,我会谈到跨境贸易平台,对他们相当有兴趣,那是因为对方本身就是一帮从事出口的贸易公司而且深耕多年,再比如我最近接触的一家,他们也在针织品行业从事了20年之多,他们了解整个体系是怎样是运转的,也知道消费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他们从事互联网项目,都是借助互联网,希望互联网能让整个行业运转的更为高效。基因对了,剩下的就是对运营的认知,你需要样的运营要拿捏准,还能跟得上运营的脚步。项目一旦启动,其实真正的决策人,已经不是你的基因在起作用,反倒是运营的互联网思维和基因在起作用,这一点务必清楚,因为你做的互联网项目而不是你的传统产业。只有把你的基因,你在行业深耕多年的经验,与运营的互联网思维和经验结合,项目的成功概率就会得以提升。
总结而言,就是发现需求,最好有基因衬托,这可以让你轻车熟路,摸准真实的需求是什么?在找到需求以后,你要回答的,你是如何解决需求的?今天的消费者已经非常复杂,所谓见多识广,你是能解决他的问题,但消费者需要运营在其中把脉运营细节,设计套路,就是你为他好还得哄着他。最后要回答的是,你是怎么赚钱的,前提是你得让消费者赚钱,消费者都觉得没花头的时候,你的钱基本赚不到,因为可选择空间太大或者说消费者的梦想不止于此。所有的项目归根结底是对“需求”的理解,你理解越深刻,你就越容易走向成功。我在实践中,所能发现的是,在某些项目上,有些人说的需求,是一个一厢情愿的需求。不是说不能解决,但至少需要时间,还得决策人有能力和魄力进行转向。在有选择和比较的情况下,哪个更容易做一点,总能有个大致的判断。
在本篇本书结束的时候,我想表达两个观点:第一,今天多数行业的竞争,要换个叫法,那就是“竞合”,这不是谁要搞死谁,而是为了获取利益的最大化,以竞争的心态进入,会拉低你的档次;第二,今天传统巨头企业,如果运营稳健,也就意味着问题不大,相当于进入下半场竞争,在下半场竞争中,一个最大的特点,不在于纵向有多厉害而是对横向的理解有透彻,换言之,是对平台的理解和运营,具体可见作者2019年书籍《运营元素》!
最后,感谢你的阅读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