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和生态圈
总是对很多问题充满好奇。
比如平台战略,2013年陈威如、余卓轩写的《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探讨了“平台”这个改变人类商业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概念。
书中解释了平台战略的建构、成长、进化、竞争、覆盖等战略环节,分析了中国本土的互联网企业,包括腾讯、阿里、起点中文网、世纪佳缘、拉卡拉、维络城、大众点评等。
那么究竟什么是开放性平台,更重要的是,如何才能成为成功的开放性平台?这并不是一两篇文章能说清楚的,只能试着通过观察和归纳,总结一些有可能有用的方法。
苹果公司的例子告诉我们,开放很重要。
我们对平台的定义是一个数字化环境,其获取、复制和发行的边际成本接近零。
iPhone肯定符合这个定义,但App最初只是一个封闭的平台,只有苹果公司自己可以添加程序。
当App从封闭走向开放后,引发了大规模的创新和增长。
最根本的是,与平台所有者单打独斗的情形相比,它带来了更多各种各样的贡献、动机和想法。
这些贡献又产生两种强大的经济效益:它们增加了消费者剩余,并外推互补品的需求曲线,这意味着在任何给定的价格水平上将有更多的互补品售出。
开放平台对所有者而言还会有另外两个好处。
首先,他们可获取数据,包括流行什么样的App,流行程度如何随时间变化,平台成员的偏好和行为如何等。
其次,开放式平台创造了新的收益机会,这里需要警惕的是,如果只着眼于收入最大化,平台也可能变得过度开放,产生很多潜在的不良行为和不良内容。
对此,解决方案是构建更好的平台,也就是用管理、声誉体系和其他工具来兴利除弊的平台。
比如苹果公司,它允许外来者开发App,但所有开发者必须符合严格的标准,经过苹果公司的测试和批准,只能通过苹果应用商店销售。
通过这种方式,苹果公司可以获得坐拥成千上万软件开发人员的优势,同时保留足够的控制权来保护iPhone的完整和简洁的客户体验。
苹果公司的申请审批流程被指责太慢、不透明和限制太严,无论这个论点多么有道理,它都凸显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所有者在决定如何配置和管理平台时有很大的自由决定权。
《平台战略》认为,平台商业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完善的、成长潜能强大的“生态圈”,它拥有独树一帜的精密规范和机制系统,能有效激励多方群体之间互动,达成平台企业的愿景。
纵观全球许多重新定义产业架构的企业,我们往往就会发现它们成功的关键——建立起良好的“平台生态圈”,连接两个以上群体,弯曲、打碎了既有的产业链。
然而,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平台生态圈”,如何才能连接两个以上群体,弯曲、打碎既有的产业链?
首先是平台层面的,比如:
它们早早入场。它们未必是首家,例如安卓就不是,但最好不要太迟,
它们尽可能利用互补品的经济学原理,知道降低一种互补品的价格会导致其他互补品需求的增加。
它们让平台对众多的贡献者及其贡献开放。
它们维持广泛的开放规则。
它们管理平台,为参与者提供一致和正面的体验,尽量减少不愉快的意外事件。
对于平台搭建初期来说,还有另外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考虑:打造提供给参与者的用户界面和用户体验。
Facebook展示了正确的用户界面和用户体验带来的两种好处。
Facebook并不是第一个社交网络,它甚至都不是第一个流行的社交网络,很多人已经忘记这一点,要不就是从来就不知道。
成功平台的构建者都非常重视用户界面和用户体验。
做成一个成功的开放性平台并不容易,它或许需要你是偏执狂和明达开通的综合体。
心归航,再启航
愿每日微小知识激发你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