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了解下

类比,是不同于演绎或归纳的一种独特的推论方法。

在心理学上,它指的是一种维持了被表征物的主要知觉特征的知识表征。

其定义可以如此表述: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

由此可见,类比是一种主观的不充分的似真推理。因此,要确认其猜想的正确性,还须经过严格的逻辑论证。

不过也正因为这个特性,它受前提已知条件的限制就比较小。

因此在探索性强,资料奇缺的科学发展前沿阵地,类比的应用尤其重要。

除此之外,类比还常常被用于解释新的理论和定义。

当一个新理论刚提出之时,通常会通过类比用人们已熟悉的理论去说明新提出的理论和定义。

比如,人们常常把血管类比为高速公路来辅助理解,或者把地球地层的结构类比为桃子的结构来进行阐释,等等。

在标准化考试中, “逻辑类比”这类题目属于经典题型之一,来看一个例子。

洪水之于水滴,好比:

(a)沙滩之于海浪

(b)沙漠之于绿洲

(c)暴雪之于冰柱

(d)泥石流之于砾石

(e)倾盆大雨之于水洼

(答案是什么呢?可以在留言或后台回复哦)

除了用作测试之外,类比推理本身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探寻各种事例之间的内在相似性。

运用类比不仅能帮助学习者理解其中蕴含的规律原理,还能提升在新情境中运用这些规律的灵活性。

那么,我们该如何运用类比来促进学习呢?

一个好的类比需要经过设计者仔细推敲,从而让学习者能够由已知事物出发,自然地构建起通向新事物的桥梁。

在中小学的课堂上,“先展示一个例子再讲解其原理”或者倒过来“先给出原理再展示一个例子”就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教学方法,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类比推理。

不过研究表明,如果能先展示两个或更多的类比事例,让学习者自行探索其中共存的深层结构,发现其中的规律,其效果远比提供现成的、“喂到嘴边的”规律说明,外加一个实例要有效得多。

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因为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或是知识的传授者,我们很容易忍不住提前揭晓谜底,心急火燎地把其中的奥义和盘托出。

这样做带来的结果就是很遗憾无法为学习者留下充足的探索空间与思考时间。

相较而言,“先展示一个例子再讲解其原理”的方法,其问题出在学会了某个概念并不代表真正懂得该何时应用它。

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并没有领悟到该原理适用场景的多样性。

类比推理可以帮助学习者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帮助学习者进行正迁移。

理想情况下,帮助孩子们学会寻找类比关系,可以提高他们在不同事例中深度思考的学习能力。

通过类比来促进学习,其核心要义在于:使得学习者理解事物中蕴含的原理,并能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合理运用原理。

这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标之一,让学生把校内习得的知识技能,应用于校外真实场景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 有一种爱叫做点赞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