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声起入诗词,岁月莫不静好
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
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
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
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
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
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
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锦瑟
(唐代)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
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
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
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孤桐
(宋代)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
是诗人表明立志改革决心的宣言书。
以形象的孤桐自喻,
却给人以坚定亲近之感,
令人赞佩,崇敬之心油然而生。
送剑与傅岩叟
(宋代)辛弃疾
镆邪三尺照人寒,且挂空斋作琴伴,
试与挑灯子细看,未须携去斩楼兰。
本诗虽仅四句,但抒发的感情却是激烈慷慨,
充满一股悲愤之气。
想辛弃疾自南归以来,
念念不忘的是收复失地,
以成一个完整的南北统一的太平世界。
但腐朽的南宋王却在与金人的长期对垒中日渐丧失了自己的优势,
诗人也在这无限期的闲置中虚度了自己的青春岁月,
所有这一切,铸成诗人这一首表达自己
痛心疾首、极度遗憾之情的诗篇。
感春
(唐代)李贺
日暖自萧条,花悲北郭骚。
榆穿莱子眼,柳断舞儿腰。
上幕迎神燕,飞丝送百劳。
胡琴今日恨,急语向檀槽。
《感春》是诗人在春日感于
自己的贫困落魄、不为世用,抒发愁闷之作。
杜牧评其诗为“怨恨悲愁”。
“胡琴”成为了诗人排遣苦闷的工具,
而“琴槽”则成为了诗人诉说心事的对象。
诗人对这一连串的意象,进行了极力的渲染烘托,
展示了一种饱“悲”之美,借以强化了诗人的悲惨不幸。
题玉泉溪
(唐代)湘驿女子
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湘驿女子的姓名、身世已不传,
只能从她留下的这首诗中,
窥见其生活的片断和诗才之一斑。
全诗四句,二十字,
描写一个失去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女子心灵上的痛楚。
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模声绘色,
形象鲜明,艺术概括力很强。
琴诗
(宋代)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首诗讲了一个弹琴的道理:
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不行,
单靠指头也不行,
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
琴不难掌握,指头人人有,
但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和弹琴技术的差异很大,
演奏出来的乐曲是否悦耳可就大不一样了。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唐代)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用语不加藻饰,平淡自然。
他所追求的乃是整首诗的深厚和雅。
清人纪昀说得好:
“此种诗当于神骨气脉之间得其雄厚之味,
若逐句拆开,即不得其佳处。
如但摹其声调,亦落空腔”。
全诗通篇情景合一,
从优美的意象描写中自然地流露感情,
胜于一般的离别之作。
潇湘神-斑竹枝
(唐代)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
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这是刘禹锡拟民歌体之作。
诗中叙写舜帝与娥皇、女英二妃的故事。
这个生离死别的故事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因而诗人也着意渲染
其忧思伤感、哀怨凄凉的情调。
作者充分利用潇湘地理风物,婉转复沓,
深得民歌一唱三叹之妙。
全词借咏斑竹以寄怀古之幽思。
“深夜月明”,潇湘泛舟。
作者触景生情,怀古抒怀。
全词哀婉幽怨,思绪缠绵,体现了梦得词的风格特色。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宋代)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沉沉,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小、闲、深,正是空闺写照。
而春色深浓,未许泄漏,
故重帘不卷,一任暗影沉沉。
春情躁动,更不能形之言语,只可托之瑶琴矣!
来源:古典书城(ID:gudianshucheng)图片:花雨
赞 (0)